自考《文学概论》简答题汇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688892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5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文学概论》简答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考《文学概论》简答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考《文学概论》简答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考《文学概论》简答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考《文学概论》简答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文学概论》简答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文学概论》简答题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概论简答题.txt 第一章 1.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 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1.2广义的文化概念与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有何异同? 相同:都认为文化是与人的本质相联系的,一方面是人创造了文化,另 一方面文化创造了人。 不同: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把符号作为人的最重要标志。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就是指蕴蓄在人的灵魂深处的精神文 化、观念文化而言的。 1.3简单叙述文学的文化意义。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1

2、)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除了社会生活 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古代的外国的文学作品,也 只能供作家创作时借鉴和利用,但它只是“流”,不是“源”。 (2)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 一切因素都来自 生活。 (3)对于创作而言,作家对生活是否熟悉至关重要。 1.5简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社会生活,社会 生活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社会物。 (2)文学改造社会生活。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摹写 ,而是积极的能动的感悟。 1.6简要说明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1)广阔的

3、包容性。文学审美活动所具有的包容性,是别的艺术不可能 达到的。 (2)思想的深刻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艺 术更深刻。 1.7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有哪些? 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又具有审美特性,当意识形态性与审美特性有机 结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变成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 态”独立系统。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身不是简单的,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 非单纯的审美,它是复杂的、丰富的,它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下面几点加 以说明: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1.8简述

4、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第 1 页 文学概论简答题.txt (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是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是获 得“童心”对传统陈规旧习和既定成见的超越。 第二章 2.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何在? (1)从专用概念的层次上,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 读的语言系统,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经由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 言系统。 (2)一部由作者创作出来的语言艺术作品,当其未经读者阅读时,就还 只是文学文本,而当其被读者阅读后,才变成文学作品。 2.2简析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 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 (1)文学语言组织是

5、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文学语言组 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 (2)文学形象系统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 (3)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 的深层体验空间,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2.3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它有哪些特性?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 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2.4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 (1)炼字指为了妥帖完美地表达意义而对字词进行的选择锤炼。 (2

6、)其目的不仅在于符合节奏和音律,准确表达意义,而且也在于创新 。 2.5如何理解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更”字的多层意义? 第一层指再次登楼,属数量的增加,人的行动的重复。 第二层指继续登楼,属质量的提高,比喻人生境界的提升。 第三层指永远不断地登楼,属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增加,比喻人生境界永 远不断地提升。 2.6什么是借喻?试举例说明。 借喻是不用比喻词,甚至连本体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 样式。辞格层面的一 种类型。例如: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以“花自飘 零”比喻作者的青春如花开花落般空自凋零,又用“水自流”比喻远行 的丈夫如悠悠江水空自流。 2.7什么是语言的反复?试举例说

7、明之。 反复是意思相同的词或句多次重复使用的语言方式。反复是辞格层面的 一种类型。例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 路难)“行路难”重复使用了两次,这是反复。 2.8什么是反讽?试举例说明。 反讽(又称倒反、反语,或说反话)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 第 2 页 文学概论简答题.txt 意义相反的语言方式。如: 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 是我命中的魔星 请枕这一个!”(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 “魔星”是黛玉对宝玉的呢称,这看来贬斥的话其实寓深情于诙谐之中 ,正话反说地体现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的挚爱之情。 2.9怎样理解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组织的

8、审美特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 相应的构成法则。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1)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 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2)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特性。 (3)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 反常特性。 第三章 3.1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 (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3.2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1)直接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2)通过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

9、美享受。 (3)通过同情的目光,描绘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 善之心的回归。 (4)通过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失去美的痛 苦和对美的渴望。 3.3典型的真实性是怎样体现的? (1)典型的真实性首先体现为符合历史的尺度。作家通过对现实关系的 真实描绘,通过卓越的个性刻画,揭示出政治和社会的真理,体现了历 史的必然趋势。 (2)真诚是典型的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作家最真诚的 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3.4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生命律动; (4)韵味无穷。 3.5文学象征意象的特征有哪些? 文学象征意象是以

10、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 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也是达 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 (1)哲理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 (2)象征性 这是文学意象 基本表现手段。 (3)荒诞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 (4)求解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 第 3 页 文学概论简答题.txt 3.6简述象征意象的意象化原则。 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 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 3、“意象应合”的原则。 (1)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最佳象征物。 (2)准确把握对应点,暗暗

11、铺下能诱发人们思考的“跳板”。 第四章 4.1如何理解“叙述语言”? (1)叙述语言是使故事内容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从对叙事的接 受角度来看叙事活动, 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叙述语言。因此,叙述语言也就成了叙事的第一个层 面。 (2)叙述语言中,对叙事有重要影响的性质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 叙述标记等方面。 4.2什么是顺时序叙述?什么是逆时序叙述? (1)故事时间中的顺序与文本时间中的顺序相一致,即先讲前面发生的 事,后讲后来发生的事,这样一种叙述次序叫“顺时序叙述”。 (2)与“顺时序叙述”不同的其他叙述次序统称为“逆时序叙述”,即 文本中叙述的前后顺序与故事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不一致,

12、如“倒叙 ”、“插叙”。 4.3叙事理论中“省略”和“概略”有何区别? (1)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的这 段故事时间长度 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的。 (2)概略是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概略是叙述的 步速加大的叙述。 4.4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必定是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吗?为什么? 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不一定是故事中人物的视角。 (1)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同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往往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第一人称叙述有时同第三人称叙述就很接近。 4.5简析叙述视角的几种情形及其作用。 (1)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

13、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 叙述。它没有视角限制,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2)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是指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一个人物 ,从故事的参与者角度进行的叙述。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不仅 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介;受角色 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 (3)第二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是以 “你”的称谓进行的叙述。这里的第二人称只是叙述者设定的一个听众 ,与叙述视角无关,故事本身的叙述视角仍然是第一人称。 4.6什么是叙事内容中故事的情节? 叙事内容中故事的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 且要求在事件

14、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 第 4 页 文学概论简答题.txt 的变化过程。 第五章 5.1艺术情感与日常情感之间的区别何在? 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这是因为,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 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 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读者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到的情感也不同于日常情 感。 5.2简述抒情作品创作的一般原则。 (1)诚挚性原则,即要求诚挚与可靠,无论是美是丑,是善是恶。 (2)独特性原则,抒发的情感应该是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为了某一特 定事件而产生的某一特定的感受 (3)感染性原则,真正的抒

15、情作品一定会使读者受到感染,消除艺术家 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5.3抒情的途径有哪些? (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指声律,“情”指情感。 (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要表现情感,就必须借助某种媒介,因为, 主观、情感、心性永远是“虚” 的和难以直接表述的,只有借助“实”的和易于表述的外景物、场景, 主观、情感、心性才能真切表达出来,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 构成文学活动。 5.4简析抒情的基本策略。 在创作抒情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 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抒情的语法策略。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

16、括词 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 手段。 (2)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 段,有意象、隐喻、典故、悖论等。 5.5什么是抒情作品的韵律? (1)在抒情作品中,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可以构成和谐的音调,人 们把这种和谐 的音调称为韵律。 (2)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律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 规律使读音的 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5.6什么是典故?典故是如何在抒情作品中发挥作用的? 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它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 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 和文化行为。 典故能够借助历史与现实在相似性基础上的相互映照表现一定的思想与 第 5 页 文学概论简答题.txt 情感,借助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篇美句,寥寥数语即可达到 非常效果。用活典故,能够产生虚实相生、以少总多、空灵有味、意在 言外的美学效果。 5.7抒情作品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1)抒情作品在选材上的特点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