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宝玺略谈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81329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8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宝玺略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代宝玺略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代宝玺略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清代宝玺略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清代宝玺略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代宝玺略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宝玺略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宝玺略谈 摄启宪 ? ? 年 , 满族人主中原 。 清承明制 , 继 承和发展了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 , 吸收了汉 族和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 , 形成了具有鲜明 多民族特点的 文化传统 , 清代皇帝宝玺制度 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 清代皇帝宝 玺 , 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 , 即代表皇权 的国宝和为皇帝收藏 、 鉴赏用的 宝玺 。 这两种宝玺 , 都是中国古代印章文化 艺术在清代官廷中的反映 。 代表清代皇帝权力的 国宝 , 最典型的莫 过于二十 五宝玺 。 从清入关前的努尔哈赤 、 皇太极时代 , 到统一中国后的顺 、 康 、 雍三 朝 , 是清朝皇帝宝玺制度初创和形成时期 努尔哈赤的后金

2、汗国 , 宝玺刻制尚无章法 。 其管辖 的势力范围 , 仅限于东北松辽地区 。 为了有效地行使政治权力 , 努尔哈赤用当时 的老满 文 刻制了两方后金 汗国的宝玺 , 即 “天命金国 汗之宝 ”和“后金国天命皇帝”二当 时的汉族和汉官在后金政权 内还不占什么 地位 , 因此 , 在这两方宝玺上 , 仅有满文而 无汉 文 。 皇太极即位后 , 改后金为大清国 , 其 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 除统一满洲各部外 , 还 得到了蒙古贵族的支持 。 在清政权内部 , 汉 族成份日益增多 , 部分汉族豪强和 士大夫纷 纷作官 , 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 在这种 情况下 , 代表皇帝权力的宝玺也发生了变

3、化 , 其名称多依明制 , 玺文除青玉 “ 皇帝之 宝 ” 为满文外 , 其他开始满汉文并用 , 数量 ! ? 亦有增加 , 出现了 “奉天之宝” 、 “救命之 宝, ! “饰命 之宝 ” 等 。 顺治 、 康熙 、 雍正等 清初诸帝面对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 思想文化又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 , 如何统治 和管理这偌大帝国便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 重要课题 。 为此 , 统治者除了大里吸收汉官 参政 , 实行满汉官员并用外 , 还不得不勤奋 学习和大且吸收汉民族丰富的思想文化 , 按 照历代王朝的礼制典章 , 结合满洲贵族占统 治地位的实际 , 逐步塑造清王朝 。 皇帝宝玺 的刻制和使用 ,

4、基本沿 袭明制 。 清初皇帝宝 玺为 #方 , 至乾隆十一年 ?% ? 年& , 收藏 在交泰殿的宝玺已有 、 , 方之多 。 其中许多 宝玺名称与明代皇帝的前十七宝相同或相 近 , 初步形成了清代皇帝的宝玺制度 。 当然 , 这时的宝玺制度还不尽完善 。 其一 , 宝玺的 数量和设放地点尚未制度化 。 乾隆皇帝弘历 在 国朝传宝记中即明确指出 了这一点( “尝考 大清会典 , 载御宝二十有九 , 今交 泰殿所贮三十有九 。 会典又云 (宫内所 贮者六 , 内库收贮者二十有三 , , 今则皆贮交 泰殿 , 数与地皆失实 。” 其次 , 用途不规范 。 清初皇帝宝玺 , 除少数如 “皇 帝之宝

5、”、 “救 命之宝 ” 有明确的使用 范围外 , 大多数宝玺 的使用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 文献记载也不 详实 。 为此 , 乾隆皇帝批评说 (“盖缘修 会 典 , 诸臣无宿学卓识 , 复未尝请旨取裁 , 仅 沿明时所书 册档 , 承讹袭谬 , 遂至于此 ! ” 其 三 , 玺文篆刻不一 。 清初宝玺 , 除青玉 “皇 帝之宝 ” 为 清文篆 书外 , 其他宝玺皆满汉两 文并用 。 按此前历 朝皇帝宝玺皆篆书 , 清初 国玺 汉文亦篆 书 , 而满文皆是本字 , 与宝玺 皆篆书之制相悖 , 所以乾隆 皇帝也认为 清初 国玺刻制不合规章 , “ 因思向之国宝 、 官印 , 汉文用篆书 , 而清

6、文则用本字者 , 以国书篆 体未备也 ” 。 清初皇帝宝玺制度的不完备 , 与 其同时的各种典章制度不完备有密切关系 。 到了乾隆时期 , 清代的政治 、 经济和文化已 发展到 鼎盛时期 , 为适应统洽的需要 , 各种 典章制 度 , 必然 要有进一步 的修改和完善 , 得以制度化 , 规范化 。 皇帝的宝玺制度 也是 如此 。 乾隆十一年 , 乾隆 皇帝对当时所有皇帝 宝玺加以整理 。 首 先 , 考定宝玺的数量 , “今 交泰殿所贮 , 历年既久 , 纪载失真 , 且有重 复者 。 爱加考正排次 , 定 为二十 有五 , 以符 天数 。” 其次 , 确定了二十五宝玺的名称 、 尺 寸 、

7、纽式和用途 , 其质有玉 , 有金 , 有梅植 木 。 玉之品种有白 , 有青 , 有碧 。 纽有 交龙 、 盘龙 、 蹲龙等 。 二十五 宝玺分别用于政治 、法 律 、 军事 、 文教 、 宗室 、 外交等诸方面 , 反 映了国家一切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 , 皇权 至 高无上 。 其三 , 统一篆 刻 。 乾隆十三年 , 乾 隆皇帝命内务府造办处 工匠改镌宝文 , 满汉 统用篆体 , 左为满篆 , 右为汉篆 。 乾隆皇帝 在 交泰殿宝谱序 后说 (“今 既定为篆法 , 当施之宝印 , 以 昭画一 。 按谱内青玉 皇帝 之宝 , 本清字篆文 , 传自太宗文皇帝时 , 自 是而上四宝 , 均先代

8、相承 , 传为 世守者 , 不 敢轻易 。 其梅香 皇帝之宝 以下二十 有一 , 则朝 仪纶绰所常用 , 宜从新制 。 因救所司一 律改镌 , 与汉篆文相配 。” 其四 , 固定二十五 家收藏地点于交泰殿 。清初宝 玺大部收藏于 交泰殿 , 至乾隆 十一年 前已全部收贮交泰 殿 , 但制度上没有明文规定 , 乾隆十一年考 定二十五宝后 , 才 “详 定位置 , 为文记之 ”, 固定收贮交泰殿 。 其他诸宝 , 除重复十宝令 贮盛京凤凰楼 , 其他国玺则藏之别殿 。 从此 , 有清一代的 皇帝宝玺 制度始成定制 。 乾隆皇帝对二十五宝玺的考定 , 反映了 清代典章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化 , 也体现了

9、他 治国安民 的思想 , 表现了其为一代有作为的 皇帝的风度 。 乾隆 皇帝将皇帝宝玺核定为二 十有五 , 取意于 周 易大衍天数之义 。 其 义有说乎)乾隆 皇帝自己作了明确的回答 ( “有 说。 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 , 申经纶 , 莫重 于国宝 , 而设笔记事之玺 , 即其次也 。 我国 家礼服 , 饰以朝珠 , 祖宗所御 , 典礼仪存 。 定 宝数之时 , 密用 周姬故事 , 默祷上苍 , 祈我 国家 若得仰蒙慈佑 , 历二十五代以长 , 斯亦 胜矣 , 此亦侈望 。 然郊娜定鼎 , 卜世卜年 , 已 著其例 。 敬思自古以来 , 未有一家恒享昊命 而不变者 , 此意恒存于心而不敢言 。

10、 兹予以 难期八 有六岁之侈望 , 而得符望传位授 权 , 实赖鸿眷 , 或者侈望我大清得享号二十 有五之数 , 亦可俯赐符愿乎 。 夫卜世卜年固 在人 , 而赐世赐 年则在天 , 叩天之佑 , 非敬 天爱 民别无 道 。”这段发 自内心的独白 , 反映 了乾隆皇帝承认事物无不变化的历 史观 。 乾 隆通晓中国历史 , 看到 历代王朝 无一 “恒享 昊命而不变者 ” , 多者二三百年 , 少 者十几 年 或几 十年 , 不是亡于峻 法酷刑 , 就是在诸侯 贵族割据混战中埙命 , 政权存在的长短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他由此得出了结论 , 偌大清王朝能传二十五代之久 , 就算侈望 , 甚至

11、可以说 “实赖鸿眷”、 天之 “赐世赐年” 了 。 这里 , 乾隆皇帝的历 史观虽然不是唯物 的 , 但他终究看到了历史 的实际发展状况 , 而且能够承认这个现实 , 不再固守天命和万 世不变的观点 , 则是难能可贵的了 。 这也是 乾隆经世之用思想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 更 突 出地反映了乾隆德重宝轻的思想 。 宝玺是皇 帝权力的凭证 , 但这种凭证作用的大小不在 宝玺本身 , 而在于皇帝的修养 、 道德和品 质 。 不论是汉武 、 唐宗的 盛世 , 还是元 世祖 、 明 太祖的雄才 大略 , 都在于他们勤政治国的美 德 。 乾隆皇帝引用唐梁肃对德与 玺关系的论 述 , 说明自已对这一问题的看

12、法 (“鼎之轻 重 , 玺之去来 , 视德之高下 , 位之安危 。” 也 就是说 , 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帝 , 只有 , ? ! 一一+ + + + + 一+ + , ! ! ! “ 日新厥德 , 居安虑危 ”, 把国家的长治久安 放在首位 , 才能更好地行使宝玺的凭证作 用 , 并以 此号令全国 , 此乃 “德足宝重, 而 宝以愈重 ” 。 否则 , 皇帝宝玺再多也没有用 。 清初几代皇帝都看到了这一点 , 注重勤政爱 民 , 才出现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稳定发 展局 面 , 清代中叶以后 , 由盛变衰 , 延至清末 , 统 治者愈发昏庸 , 加之内忧外患 , 此伏彼起 , 皇 位传至宣统帝溥

13、仪时 , 清王朝终于被轰轰烈 烈的辛亥革命所推翻 , 乾隆皇帝侈望传至二 十五代的愿望终未能实现 。 在清代皇帝宝玺中 , 除代表帝后权力的 宝玺外 , 其余多为皇帝平时铃诸御笔 、 鉴赏 书画 二刻印图书及收藏玩赏的各类宝玺 。 这 些宝玺亦可统称为 皇帝闲章 。 按其内容和用 途可分为 ( 年号玺 、 宫殿玺 、 收藏玺 、 鉴赏 玺 、 铭言吉语玺 、 诗词玺以及花押等 。 就其 质地而言 , 可分为玉料玺 、 石料玺 、 木 料玺 及杂料玺 , 其中有青玉 、 白玉 、 黄 玉 、 碧玉 、 墨玉 , 青田石 、 寿山石 、 , 昌化石 、 冻石 、 青 金石 、 玛瑙 、 水晶 、

14、珊瑚 、 檀香木 、 竹根 、 象 牙 、 犀角 、 金 、 银 、 铜等等 从纽式 、 纹饰 方面看 , 更是种类繁多 , 纹形多样 , 从传奇 灵异到飞禽走兽 , 从植物花果到各种艺术创 作 , 几乎无所不包 , 反映了清代皇帝印玺的 丰富多样 。 这里仅择其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 简略 说明 。 清代皇帝的闲章 , 是当时社会印章文化 在宫廷中的反映 。 中国的印章艺术发展 到明 清 , 进入了它 的鼎盛时期 , 这一文化现象的 出现 , 与文人书画的兴盛紧密相联 。 当时的 文人书画 , 强调书 、 画 、 印有机结合 , 由此 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 其中印章自然成 了抒情达意时不可

15、缺少的组成 部分 。刻制 印 章不仅仅限于其凭证作用 , 更多的则是表达 作者的人生追求和思想情趣 。 明清两代 , 特 别是清代 , 文人治印之风日盛 , 他们把反映 自己内心世界感情的 名言 、 嘉句 、 诗词等 , 通 过自篆自 刻的印章 , 与自己的书法 、 绘画相 结合 , 从而达到 其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 。 因 此 , 明清两代身为书画家兼篆刻家的文 人层 ? 出不穷 , 影响极大 , 为当时的达官贵人所器 重 , 其作品常被重金购买以为珍藏 。 同时 , 这 一文化现象也影响到了宫廷 ! 特别是清初的 顺治 、 康熙 、 雍正 、 乾隆 诸帝 , 出于巩固 自 身政权的需要 ,

16、都十分重视对汉文化的学 习 。 他们不仅聘请文化素养较高的理学家作 老师 , 讲解古代经书 , 而且还组织大批汉族 文人编辑出版大最经书和儒学著作 作为文 化统治的重要手段 , 他们还以儒家礼制塑造 清王朝 , 以适应其统治需要 。 这一系列措施 , 使清代皇帝自己也成了熟悉中国古代文化 与艺术的行家里手 。 他们认真练习书法绘 画 , 作诗填词 , 收藏珍玩 , 鉴赏名品 , 还刻 制了式样繁多的印玺 , 作为闲章玩赏 , 精心 排架 , 收贮在固定的宫殿内 。 清代皇帝酷爱 印章 , 已达到无 以复加的地步 。 特别是乾隆 皇帝 , 刻制印玺达 ?. . . 多方 , 并编辑 宝 蔽收藏记存 。 在这些宝玺中 , 年号玺 % / 多 方 , 宫殿及御园行宫玺 . . 多方 , 鉴赏玺更 是不胜枚举 。 乾隆皇帝对宫中收藏的大0古 代书画 , 几乎件件过目鉴赏 , 并将鉴赏玺铃 在古书画上 又将大批著名书画家集中到宫 中如意馆画院 , 创作大最书画作品供其欣 赏 , 并铃加印玺 还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