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培训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81055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课件】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ppt课件】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ppt课件】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ppt课件】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ppt课件】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课件】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课件】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培训(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肝防控策略及丙型肝炎简介,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什么要在大中专院校开展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据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59岁人群的携带率水平仍为8.75%,处于高流行水平,尤其以20-25岁年龄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12%。另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全国60所高校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预防状况调查和西北大学生乙肝防控项目的实践提示,不仅在校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而且其乙肝疫苗接种率大约在50%左右,大学生群体成为乙肝感染高风险的重点群体。针对这一庞大的特殊人群,有必要加强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高校肝炎防治工作的科学规范和指导力度,以最大限度地

2、保护大学生群体免受肝炎病毒的侵害。,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的目标,通过开展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水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我市在校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进而提高我市大学生群体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的危害有多大,乙型肝炎严重的进展性疾病,致死率高,2540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4,目前,乙肝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等,但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肝 癌 病 人,全球乙肝的流行现状,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

3、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大多可终身无症状,但其患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为正常人的200倍)。 。,我国乙肝流行现状,我国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HBsAg流行率为7.18%,按此推算,我国仍然有HBsAg携带者9300万人。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推算我国目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有近5亿人。与1992年调查HBsAg阳性率9.75%相比, HBsAg流行率明显下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我国已从乙肝高流行区国家进入中流行区国家。,不同地区人群HBsAg流行率,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1、您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吗?,2 、慢性乙肝可发展为肝

4、硬化、肝癌吗 ?,乙型肝炎, 传播危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传染性非常强,是艾滋病病毒传染性的100倍,HBV携带者,乙肝的传播途径,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 (产) 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

5、和体液传播 ,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 。,传播途径,高,中,低,血液,精液,尿液,血清,阴道分泌液,伤口渗出液,唾液,汗液,泪液,乳汁,羊水,不同体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乙肝的传播途径,体液交换 垂直传播 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 水平传播 医源性传播 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1/3左右的ASC为此途径感染。 母婴传播包括3个阶段: 宫内传播:出生前已被感染(宫内传播的机率5%,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 产程传播:分娩时被感染分娩时母亲的

6、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产后(哺乳期)传播:抚养过程中通过哺乳、日常看护、清洗等等密切生活接触的造成的水平传播。,医源性传播,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等途径,使HBV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 输血(血浆); 因子;白蛋白等。 器官或组织移植 医疗器械(有创性诊治);不洁注射;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某些牙科器械消毒不便; 职业接触;,相关研究举例,HBV的职业传播(孙永德等) 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毕业

7、一年后HBV新感染情况,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 性接触、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茶餐具等。 唾液作为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中意义重要 唾液本身就可以查出HBsAg。 口腔粘膜、牙龈的破溃出血可混合在唾液中,双亲对子女HBsAg感染的影响,双亲HBsAg情况 被检子女数 子女HBsAg阳性数 阳性率(%) 父母均阳性* 452 199 44.03 母阳父阴性* 2697 1035 38.38 父阳母阴性 2979 536 17.99 父母均阴性 26173 2049 9.20,*:P0.05,接触传播,性传播 异性间传播 同性间

8、传播,夫妻间传播,有HBV携带者的家庭较无HBV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中,HBsAg的检出率高6.8倍、Anti-HBs高2.7倍。 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阳性,另一方未受感染,婚后经过2.25年,原未受感染方有52.6%发生感染,其中14%将变成HBsAg携带者。,相关研究举例,HBV的性传播(房孝生等) 婚后27个月易感一方HBV感染状况,性接触传播,性接触在乙肝的传播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卖淫妇女中HBVm阳性率为89.47%;HBsAg阳性率20.24%。,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群中约35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

9、期传播引起的。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播。,庄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5月第25卷第5期:376,以下情况会感染乙肝吗?,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1、下列哪项不是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 ? 1不洁饮食 2无防护性行为 3输血或血制品 4母婴传播 5拔牙补牙 2、下列哪个人群不

10、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 1医务人员 2感染乙肝病毒的妇女所产新生儿 3多个性伴侣者 4感染乙肝病毒者的家庭密切接触 5同性恋者 6与HBV携带者共餐者 3、乙肝是否经蚊虫叮咬传播 ? 1是 2不是 3不知道 4、多人使用同一注射器能传播乙肝吗? 5、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同桌吃饭等)能否感染乙肝病毒 ?,如何预防乙肝?,一、中国预防及控制乙肝的策略及方法:乙肝疫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明确指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乙肝疫苗是唯一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疫苗,并认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我

11、国乙肝防治策略,一、新生儿的预防 不筛选孕妇新生儿普种疫苗,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时间 早(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24小时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2%。 全程(完成0、1、6个月程序); 提高覆盖率;,首针及时接种的效果,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各抽2所学校调查完成3针以上免疫的观察对象中,出生后乙肝疫苗不同接种起始时间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分 组 HBsAg阳性率(%) 出生后24h内接种 0.09 112月接种 10.87 12月接种 7.78 各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卢关平,黄宝明,文美贞,许健莲,叶秀华.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起始时间与免疫保护效、果调查

12、研究.中国热带医学,2004,4(1):39-40,接种时间 HBsAg阳性率(%) 出生24小时内 14.67 出生后24小时后 29.55 出生后1个月 38.71 出生后6个月 62.50 各组间有明显差异。,母亲已感染HBV的婴儿接种 乙肝疫苗的效果,为什么强调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呢?,WHO指出,全球死于乙肝的病例中,有21%是在围产期感染的。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的年龄与变成慢性乙肝携带者的机率有很大关系。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HBV)后约有90%以上的人将成为HBV慢性携带者,因此乙肝疫苗的第1剂接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使新生儿获得保护。

13、,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及乙免接种,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ug重组酵母或20ugCHO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12小时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剂乙免,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ug重组酵母或20ugCHO乙肝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剂量同第1剂)。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免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意外暴露后HBV预防,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

14、下方法处理: 1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 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 g)。,乙肝疫苗延后接种原则,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免疫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 第1针和第2针间隔应28

15、天。 第2针和第3针的间隔应60天。,大学生应接种什么剂量的乙肝疫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对成人建议接种20g酵母或20g CHO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一针60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20mg具有更高的保护性抗体水平,无论年龄和性别,安在时均能诱导高抗体滴度,GMT水平远高于1000mIU/ml 20g诱导的抗体滴度是10g乙肝疫苗的6.3倍,Chiaramonte M, et al. Vaccine. 1996 Feb;14(2):135-137,如何预防乙肝?,二、切断传播途经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 (包括针灸的针具),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防护(Standard Precaution)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伙伴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