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0363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版)(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何以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何以可能? 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3、正式提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

2、国化”主张。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依照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1、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1)正确

3、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前提和基础。,(2)立足于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原则 。 (3)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1)剖析时代特征,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任务。 (2)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 科学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 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标要求。,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4、和社会 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 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

5、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2、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 走俄国人

6、道路的新生选择,(2)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 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 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深入发展,资料来源:刘明逵编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1840-1949) 第1卷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资料来源:刘明逵编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1840-1949) 第1卷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4)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传入与传播,为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和形成准备了思想 条

7、件。,(5)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谈到,中国革命的胜利 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 情况。,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等特点的认识最深刻。,(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

8、本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 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 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 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 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论十大关系(1956)等著作,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 6个基本方面和

9、3个活的灵魂: 1、基本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2、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休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邓小平理

10、论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3)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 (2)从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 (3)从中共十三大到1992年10

11、月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 (4)从中共十四大到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及其以后: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上来,以及,(1)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 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命题; 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 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并概

12、括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十二大致开幕词,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 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并全面阐述了 “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 第一次从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概括为12条基本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轮廓。,(3)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四大。 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指出这一理论紧紧围绕“什

13、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4)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将

14、其写进新修改后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邓小平理论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并科学揭示了这个对象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3)邓小平理论中的各个观点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 (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已被或正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共十四大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

15、建设社会主义,如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有九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 (8)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 (9)关于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战略构想推进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文选,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

16、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 指导意义,我国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 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了 一个大的台阶,综合国力上 了一个大的台阶。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 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2. 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 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 国外学者、政治家、观察家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也给予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1)世情的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最重要的力量转移不是人与人、 党与党、机构与机构或者国与国 之间的转移,而是当社会在与明 天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