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计算机网络_复习大纲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95963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航计算机网络_复习大纲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航计算机网络_复习大纲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航计算机网络_复习大纲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航计算机网络_复习大纲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航计算机网络_复习大纲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航计算机网络_复习大纲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航计算机网络_复习大纲剖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计算机网络复习大纲,2016.1,2,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 网络层与传输层 应用层,3,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交换方法: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连网方式:面向连接,无连接 注意: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可以是无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面向连接方式,因此面向连接的网络不一定是电路交换的网络。,4,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5,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最基本的两个性能指标是:带宽和时延 带宽: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比特率)。 时延:报文或分组从网络

2、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6,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s)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7,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8,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处理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总时延 = 传输(发送)时延+传

3、播时延 +处理时延,9,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分层的方法 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比较容易处理的较小的局部问题。 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七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0,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五层协议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透明传输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将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相临节点 的链路上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 运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11,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协议 为网

4、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也称为网络协议。 协议的组成: 语法(syntax):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命令和相应的结构 语义(semantics):由发出的命令请求,完成的动作和回送的响应组成的集合 定时关系(timing):有关事件顺序的说明,12,物理层,物理层功能 完成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介质端接、信号表达、收发过程 机械的、电气的、过程的接口 机械特性(介质端接):接口尺寸、形状、线数、排列 电气特性(信号表达):电压范围与含义 过程特性(收发控制):严格的状态与事件顺序(状态机),13,物理层,有关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通信。 半双工

5、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接收消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接收。 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 宽带信号:是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模拟信号。 波特与比特:波特是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14,物理层,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是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是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波分复用:使用一根光纤来同时传输多路光载波信号。 码分复用: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但不同码型进行通信。,15,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相关概念 数据链路:由一条物理线路段,

6、以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通信协议的软件与硬件构成的数据通路。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 网络适配器:最常见的是网卡,包含实现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通信的软件与硬件。 帧:是数据链路层上数据传输的单位。,16,数据链路层,CRC(循环冗余码/多项式编码) 收发双方约定一个生成多项式G(x)(其最高阶和最低阶系数必须为1),发送方在帧的末尾加上校验和,使带校验和的帧的多项式能被G(x)整除;接收方收到后,用G(x)除多项式,若有余数,则传输有错。,17,数据链路层,校验和计算算法 把数据看成二进制位串,记为 D 选择一个r+1位的生成多项式G G(x)= X5+x4+

7、x2+1 ,则G = 110101,r=5 目的:生成r位的CRC检验码,R,使得: 可以被G通过模2运算整除 接收者知道G,利用G除以,如果结果非0,则数据发生错误,18,数据链路层,冗余码的计算举例 设 r = 5, G(x)= X5+x4+x2+1 ,则G = 110101 ,数据D=1010001101,模 2 运算的结果是:商 Q = 1101010110, 余数R = 01110。 将余数 R 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 D 的后面发送出去,即发送的数据是101000110101110,或 2rD + R。,19,1101010110 Q 商 除数 G 110101 1010001101

8、00000 2rD 被除数 110101 111011 110101 111010 110101 111110 110101 101100 110101 110010 110101 01110 R 余数,循环冗余检验计算过程,r = 5, G(x)= X5+x4+x2+1 , 则G = 110101 , 数据D=1010001101 发送的数据是101000110101110,20,数据链路层,数据接收方的处理 将接收的数据除以G,只要得出的余数 R 不为 0,就表示检测到了差错。 能检验出所有长度小于等于r的错误 但这种检测方法并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比特出现了差错。 一旦检测出差错,

9、就丢弃这个出现差错的帧。 只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并使用位数足够多的除数 G,那么出现检测不到的差错的概率就很小很小。,21,局域网,局域网的主要特征 跨越一个物理上有限的距离,一般在10公里以内; 以短的距离获取高数据率; 为一个单位或组织所拥有。,22,LAN与OSI的层次对应,OSI LAN,LLC MAC Physical,传统的LAN大多是共享媒体的LAN(即采用广播信道),不需要路由选择功能,因此只具备OSI的第1、2层功能。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23,局域网中的数据链路层,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通过提供统一

10、格式,向网络层提供一个接口 支持链路的多路访问特性 屏蔽各种802网络的底层差异,如拓扑结构、媒体、媒体访问控制访问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的局域网采用不同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成帧(各种不同的帧结构) CRC校验,24,局域网,以态网的基本概念 IEEE为以态网制定了802.3标准。现今以态网典型地使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物理介质。10BASE-T(双绞线上的以态网)以10Mbps的速率发送数据,100BASE-T(快速以态网)以100Mbps的速率发送数据,千兆位以态网和万兆位以态网通常运行在光纤上,并被用做企业范围的主干网络。,25,局域网,CSMA/CD协议的工

11、作原理 CSMA/CD是以态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当使用CSMA/CD时,一个有帧要发送的节点必须等待通道空闲时才能发送。而且该节点一边发送一边监听,一旦发现其他节点也在发送时,就中止发送。在中止发送之后,该节点等待一个随机长度的时间,再重复上述步骤。,26,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层功能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网络互联中间设备的种类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如hub.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如switch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设备:网关(gateway),27,网络层与传输层,

12、IP地址 IP地址对网上的某个节点来说是一个逻辑地址。它独立于任何特定的网络硬件和网络配置,不管物理网络的类型如何,它都有相同的格式。 IP地址是一个4字节的数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IP网络号,第二部分是主机号。这种4字节的IP地址,通常以小圆点分隔,其中每个字节都用十进制数字表示,如130.130.71.1,其网络号是130.130,主机号是71.1。,28,网络层与传输层,IP地址的表示 用点分隔的十进制表示法。如202.112.136.188,A类 1.0.0.1 126.255.255.254 B类 128.1.0.1 191.255.255.254 C类 192.0.1.1 2

13、23.255.255.254 D类 224.0.0.1 239.255.255.254 E类 240.0.0.1 247.255.255.254,分类 最小可分配地址 最大可分配地址,29,网络层与传输层,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可分成5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 由于D类地址仅用于主机组的特殊定义,E类地址作为保留未来使用的地址,所以具体网络只能分配A类、B类、C类地址中的一种。,A类 B类 C类 D类 E类,0 8 16 24 31,0 net-id host-id,10 net-id host-id,110 net-id host-id,1110 multicast addres

14、s,11110 reserved for future use,30,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地址分配中的问题 将IP地址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路由表空间。因为路由器只需要按网络号进行路由。 将IP地址分成A、B、C三类是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物理网络。 实际的物理网络大小千差万别,可能造成IP地址空间的巨大浪费。 解决方案 可任意指定IP地址中网络号和主机号的长度。 子网掩码,31,网络层与传输层,子网掩码,net-id host-id,net-id subnet-id host,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000000000,

15、子网 网络地址,net-id subnet-id host id全为0,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比特相与,将得到子网地址。 子网号避免使用全0和全1。,两级IP地址,三级IP地址,32,网络层与传输层,各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 A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是255.0.0.0 B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是255.255.0.0 C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33,例题,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网络号(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多台计算机,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并算出各子网中主机号码的最大和最小值。,34,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所以一个子网可有254地址。4000多台计算机分布在16不同地点,所以每个地点最多254台电脑。分别对这16个地点设16个网段: 129.250.1.0 : 129.250.1.1129.250.1.254 129.250.2.0 : 129.254.2.1129.250.2.254 129.250.3.0 : 129.250.3.1129.25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