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71937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0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

2、组织和管理人员。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三.直接影响儿

3、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

4、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主观的环境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情报研究(一).情报研究的概念p5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二).情报研究的基本过程p6专题情报的收集,包括查找目录索引、查找情报资料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包括专题情报目录索引、专题情报

5、内容摘要、专题情报研究综述。(三).情报研究的作用是:1.为确定研究课题服;2.为设计研究方案服务;3.为认识研究、提高理性认识服务。二.调查研究(一).调查研究的概念p6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二).调差研究的基本过程p6确定调查的课题判断调查研究所属的类型提出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案,调查内容的设计方案,调查的手段和调查资料的统计方案安排并实施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提高调查内容的设计质量是关系到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

6、究水平的关键。(三).调查研究的类型p71.现状研究:现状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么样的。”2.相关研究相关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3.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具有某一种特征的对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发展研究发展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特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延伸或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三.经验总结(一).经验总结的概念p8教育经验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的技

7、能和体验。家庭教育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具体技能和感受体验。家庭教育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二).经验总结类别与基本过程p91.基本过程:具有详实的事实材料建立可靠的理论支撑点提炼家庭教育经验的主题揭示家庭教育经验的内在机制。2.经验总结的类别:分为具体经验、一般经验和科学经验三个层次。四.实验研究(一).实验研究的概念p9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得变化及教育

8、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得一种研究方法。(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p10实验研究计划按照计划由执教者实施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观测实验效果对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分析后撰写报告。(三).实验研究的两种类型:一般采用单组实验和等组实验,不采用轮组实验。五.质的研究(一).质的研究的概念p11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参与观察研究法。(二).质的研究的过程p12界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地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资料搜集与检核资

9、料分析与整理撰写并提出研究报告。90年代质与量的研究并重,采用质与量的途径进行教育研究成为趋势。六.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概念p13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由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考瑞等人大力倡导,行动研究开始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典型的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自然性;2.行动性;3.角色一体性;4.供体与受体的统一性;5.合作性;6.反馈调整性;7.目标的具体性;8.结果的非普遍性。(二).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p14首先,要“找出起始点”,包括研究日志、寻找一个起

10、点;其次要“理清情境”, 包括澄清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资料分析;第三,要“发展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第四、要“分析与理论类化”。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关键。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上,教育不能重智轻德,学习也不是单一的“读书”、“写字”、“听课”,学习是一种在活动中获取、体验的过程。一、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四种学习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一).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

11、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学习能力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EQ的基本内涵丹尼尔 高曼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一套基于EQ的解决办法.他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EQ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只重视IQ,认为高IQ就等于高成就的传统观念. Emotional Intelligence,即情绪智力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的内涵2 :1.认识自身的情绪认识情绪的本

12、质是EQ的基石,2.妥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理解他人情绪5.人际关系管理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一生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发展自己的手段.以此为基础。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教育发展对家庭教育的影响p18 “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应该贯彻于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整个终身教育,应该贯彻于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在内的整个学前教育。家庭必须支持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家庭必须对孩子同步实施素质教

13、育,家长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家长的教育素质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行为,影响家庭教育质量,影响子女身心的发展,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关键(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p18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把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上。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贯彻终生教育。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关键。2.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社区直接组织或由幼儿园依托社区组织06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将成为发展的方向3.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学习型家庭应该为家庭成

14、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时间的共享、共同的活动和情感的沟通是学习型家庭的主要特点。是在非正式状态下,在没有压力并处于低权威下进行的。第二章 家庭第一节、家庭的概述一.家庭的概念 (一).家庭的定义P23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其中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也是判断是否是家庭的首要目标。(二).家庭的本质和特征 P23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2.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3.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满足了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的需要。二.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 p241.血缘家庭:本质属于群婚制的最初

15、阶段,特征婚姻是按辈份来划分,定义凡属于同一辈份的男女均可以结为夫妻,即使是兄弟姐妹间的夫妻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性交,这种同辈而婚的群婚制婚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态血缘家庭。2.普那路亚家庭:定义是一个氏族的男子与另一个氏族的一群女子交互群婚。特征家庭一名男子可以与一群女子发生性关系,同样一名女子也可以与一群男子发生性关系,但它排除了兄弟姐妹的性关系。这种家庭成为“普那路亚家庭”。本质它也属于群婚制家庭,又称团体婚姻。仍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家庭。3.对偶家庭:对偶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是上的第三种形式,本质属个体婚姻制。定义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的,相对一夫一妻家庭来讲,是一种不牢固的夫妻关系,它是普那路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式态。特征配偶关系不牢固但相对稳定。4.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伴随私有制的出现。三、家庭的生命周期P271.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2.孕育孩子阶段;3.为人父母并养育孩子阶段;4.孩子长大成人阶段;5.老年阶段。新婚阶段对于今后能否建立美满的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节、家庭结构一.家庭结构概念P29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