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教育的作用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701238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历史教育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历史教育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历史教育的作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6 2011 年第 8 期 浅析历史教育的作用 张 宏 (河南省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河南 邓州) 近来, 人们对于历史教育的作用有了一些错误的认识, 以 为历史教育无用, 我持反对意见, 我对历史教育的作用考虑如 下: 一、 增强忧患意识, 增进民族凝聚力 什么是忧患意识, 概言之, 这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转折 时期或关键时期的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 源于自觉 的危机感、 紧迫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 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 神。 忧患意识表现出的是社会主体的一种精神自觉, 是这种主 体对改造世界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动性。它因此成为重 要的精神动力。 孟子说:“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

2、”( 孟子告子下 ) , 忧 患足以使人生存发展, 安乐足以使人沉沦死亡。 对于个人而言 是这样, 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历史教育在面对古代先进的 技术成就和灿烂的文化时, 我们有的是满心的喜悦, 民族自豪 感油然而生。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历史上那些灾难深重的 黑暗时期。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 人性压榨、 人民处在水深火 热中、 外敌的侵略, 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它们所留下的创 伤至深至巨, 久久难以愈合, 时而隐隐作痛, 促使人们时刻去反 思。因此, 在培养民族优越感的同时, 也应培养危机感和忧患 意识。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历 史教育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解释和对超越

3、现实的危机性问题的 分析和解决。加强全体国民的忧患意识, 不满足于现状, 往往 或通过理性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或通过积极批评和自我批评揭 露缺点错误, 或从对事物的肯定中发现潜伏的矛盾, 或从对现 状的诊断中找出事物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忧患意识是对历史必 然性的一种精神内省,内含对事物发展的科学预见和积极建 构, 推动社会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 我 们的历史教育更应该担负起培养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振兴民 族精神的任务, 使全体国民认识到自己应有报效国家、 建设现 代化国家的高度责任感, 使自己的民族、 自己的国家自强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

4、历史教育, 使人们认识到: 近代史上一 百多年来的屈辱史, 并没有使伟大的中华民族消亡, 那时, 各民 族英雄儿女团结起来奋起反抗, 抛头颅、 洒热血, 为争取独立和 自由而斗争。 历史上风光无限的四大文明古国, 如今只剩下中 华文明的存在, 其他的只能在历史的硝烟和史籍中去找寻。 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 才是我们存活下来的理由。 二、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我国加入 WTO 以及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 整个世界进 入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时代, 各种思潮相互激 荡, 社会环境日益复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 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外、 国内环境

5、的巨大变化, 各种思潮集 中交汇, 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 2001 年 9 月 20 日颁布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 弘扬爱 国主义精神是基本要求之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 容。 从贾谊的 “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 , 到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 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从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到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 从孙中山第 一个喊出 “振兴中华” , 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 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 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

6、本所 在。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就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爱国的思想、 爱国的情感、 爱国的精神、 爱国的行动, 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 凝聚智慧和力量, 统一思想和行动,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而不懈奋斗。为此, 我们需要了解我们华夏五千年的历史, 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历史教育, 使大家知道中国的历史、 现状和 社会发展的趋向。在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了解我国当前所 处的形势,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国情, 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政治素质, 使历史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 强化历史教育功能。 三、 以史为鉴, 提高我们对未来的把握能力 例如, 现在小日本跟我们争钓鱼岛, 我们的学者做过

7、考证, 我们先于日本开发钓鱼岛, 谁先开发就是谁的; 朝鲜半岛局势 不稳, 某个国家说不定哪天就完蛋了, 但它的地盘对我们又非 常有用, 可以形成我们和某些不友好国家的缓冲地带, 万一它 完了, 我们肯定是要派兵进去的, 但怕师出无名, 我们就由国家 出钱, 组织了一批历史学者做课题, 证明历史上朝鲜半岛曾是 我们的地盘; 我们的领导人想看一部讲军事地理的书, 于是就 让我的老师整理了一本明朝人写得讲中国各个地区军事地理 价值的书, 将来打起仗来用得着; 还有学者研究灾害史, 比如江 苏历史上的坍江之祸,讲了历史上长江江苏段江岸垮塌的时 间、 地点、 原因、 应对方法, 这对今天的长江建设就有

8、很大的指 导借鉴作用; 还有人研究地震史、 气候史、 人口史, 如果有人曾 总结过四川历史上的地震, 对今天的抗震救灾会有作用。 竺可桢写了一篇中国五千年来气候的变迁, 把中国历史上 的气候总结了一下, 对今天还是有指导意义; 研究移民、 历史地 理、 方志对增强人民凝聚力和爱乡感情及旅游资源开发有积极 意义,比如如今的四川人大多是湖南湖北人在明末清初迁去 的, 那对这些地方的经济文化合作就有促进作用; 一些旅游景 点经过历史考证, 知道了来龙去脉, 游客会更兴趣盎然, 不然对 着一座山、 一座古建筑而不知道里边包含的故事, 那以后谁还 来; 一些古代曾有而后来被毁掉的建筑可以根据历史记载给它 重建起来开发成旅游景点; 一些古代的科技书里记载了某些东 西的制造工艺, 可以拿来借鉴开发, 如中药、 冶炼; 一些历史事 实可以改编成剧本, 拍成影视剧, 繁荣文化生活; 国际上一些争 端也可以用历史考证来驳斥, 如西藏问题, 韩国争夺我们文化 遗产问题, 小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问题。 总之,历史是有用的。虽然不是直接创作价值的应用技 术, 但什么事物没有历史呢?什么事物不想有未来呢?想有未 来, 那就必须重视历史。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自己是半部论语 治天下, 毛主席最爱看的书是 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 , 培根也 说读史使人明智, 他们都是伟人, 伟人说过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