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八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发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00299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专题八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二轮复习专题八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二轮复习专题八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二轮复习专题八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二轮复习专题八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专题八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专题八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发展(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文化生活,2016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文化的力量与发展,专题八,相互交融,综合国力,深远持久,物质力量,世界,社会实践,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发展,虚无主义,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作用,B,【真题回放 命题感悟】1.(2015年江苏政治,18,2分)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2.(2015天津文综,10,4分)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A,A,3.(2015年安徽文综,8,4分)“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

3、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 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 B C D 4(2015年山东文综,32,4分)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3(2015年重庆文综,12,4分)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

4、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 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 B C D,C,2015年6月13日,全国文化厅(局)长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高级研讨班在济南开班。文化部副部长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意义,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开放包容的胸怀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问题1 文化有哪些特点?,【核心突破 融会贯通】文化与社

5、会,【核心发散】 从横向看,有外域文化与中华文化;从纵向看,有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从内容上看,有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等;从性质上看,有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先进文化等。所以,文化的作用、特点、传承、创新等,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文化现象。,问题2 如何理解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作用总论,【易混提示】 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本身不是物质力量。这种力量,既可能阻碍,也可能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2)从不同角度把握文化的作用 从文化的性质来看: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不同。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对人生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从不同主体看 对

6、国家: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四个“越来越” ) 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对个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3)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7、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民族、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在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文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

8、素质。,问题3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易混提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与文化的“反作用”处于不同地位,不能混淆。 (2)“影响”“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二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15年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在回答有关“全民阅读”的问题时,李克强表示,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 问题1 文化

9、影响人的来源和表现是什么?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核心突破 融会贯通】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2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问题3 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特别提示】 1. “丰富精神世界”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动,使人的意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强调人的精神感受;“增强精神力量”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

10、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并在一定精神的作用下产生持久的行为表现,侧重具体行动中优秀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2.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提示 文化对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11、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五、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疑误排查 清除盲点】,1. (2015四川文综,5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 (2015浙江文综,34)对于文化

12、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个人主动参与的过程,个人可以防止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 3. (2014山东文综,32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4. (2014江苏单科,20)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5. (2014安徽文综,8)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6. (2013天津文综,4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真题回放 命题感悟】

13、,1.(2015年福建文综,28,4分)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C,核心考点二 文化在传播交流中发展,2(2015年北京文综,39,10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

14、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表。 文化实践活动 主题:_(从“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中任选其一) 地点:_ (地点应与主题相符,可从以下地点中选择其一,也可另选其他) 备选地点:国家博物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长城、京西古道、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鲁迅故居、中国科学技术馆、青龙桥人字铁路、798艺术区。 推荐词:(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推荐地点的文化价值,100字左右) _ _ _,2文化实践活动 主题:_(从“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中任选其一) 地点:_ 推荐词:(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推荐地点的文化价值,100字左右) _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民族精神

15、、文化创新等知识。本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将生活实践中的文化体验与教材中的文化生活知识结合起来。根据题目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主题和地点,但地点应该与主题相符,由于不同的地点的文化意蕴不同,学生应该选择有个人体验的且能够用教材知识分析的地点。学生作答时不仅要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意蕴,还要说明这一地点体现的当下价值或意义。 答案:所选地点与主题相符,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情景理交融。 知识角度: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等。,2015年4月29日在京发布的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4)指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但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方式单一,建议适当增加商业演出的比例。 问题1 如何看待文化多样性? (1)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