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666854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概念: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 态环境,这个液态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复习:,体内细胞与外界如何进行物质交换?,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呼吸、消化、循环、泌尿,新课: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的事实,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浆的PH:7.357.45 体温:37OC 渗透压:血浆37OC渗透压770kPa左右,体温的日变化规律,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举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外,还有渗透压、酸碱度,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举例说明。 如:输液必须

2、输生理盐水、多饮多尿、吃太咸就喝多水等。,除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外,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又是如何变化的呢?,“问题探讨”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都正常?,结论: 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理化性质(如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特点:(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 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发生作用的结果。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思考与讨论提示,1.病人感觉头晕、厌食、恶心。正常体温是生化反应最适温度,高烧影响酶活性,导致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使机体功能异常。应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来退烧。,P9,2. 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此时内环境的水较多地渗入细胞,造成肿胀,使细胞代谢紊乱。出现疲倦、不适、恶心、厌食、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3.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使体内缺氧。说明外界环境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结:,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

4、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练习,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2.对

5、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A,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D,4.某人患急性肠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 提供能量 B 供给营养 C 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 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C,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