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659533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付芳 纺织 081 0813661012摘要:结合国外不同类别的纺织标准体系,如美国的纺织标准体系、日本的纺织标准体系、欧盟的纺织标准体系等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我国纺织标准体系的建立、特点与发展。关键词:纺织标准;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发展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textile standards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stablished and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s of textile standard system in China were desc

2、ribed in details.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textile standard systems in foreign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n textile standard system,Japanese textile standard system, and European Union textile standard system.Key words:textile standard; state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3、 development1 引言中国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民族纺织工业即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和水平。新中国成立之后, 我国的纺织业按纤维原料、加工工艺或最终产品,划分成棉纺、毛纺、丝绸、麻纺、色织、针织、印染、复制、纺织器材和纺织机械等十多个行业。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合成纤维产业开始起步,70 年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整个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支柱产业地位。80 年代中期,我国纺织工业进入全面高速发展时期并日趋成熟,服装业也适时地由轻工行业转入纺织行业,形成大纺织的格局。90 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全球经济发展趋缓,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4、,我国纺织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低潮,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再被提及,甚至有人把纺织业称为“夕阳工业” 。但是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国纺织业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也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对整个纺织业的结构调整,并不意味着要削弱纺织业,而是要通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中国的纺织业能在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穿衣问题的基础上,在新的更高层面上,以更强劲的态势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借助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给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过近十年的调整,中国纺织业已整体走出困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入世也给国内纺织业全

5、面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根据 ATC 协议所确定的时间表,从 2005 年 1 月 1 日开始,全球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取消所有的配额,实现完全的自由化,传统的贸易壁垒将被更严格的贸易技术壁垒所取代。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实际国际依存度已经超过 40%,而服装业更是高达 60%。过高的国际依存度一方面说明中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市场风险。如何在新的形式下,巩固和提高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除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之外,改革我国现有的纺织品标准化体制、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纺织产品标准体系、通过强化标准化工作全

6、面提升我国纺织产品的品质,从而跨越各种愈演愈烈的贸易技术壁垒,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2 我国纺织标准体系的建立、特点与发展我国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建立起步较早,上世纪 5060 年代主要采用原苏联模式。即根据产品的原料、品种及生产工艺,所使用的染化料和实际的生产技术水平,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它基本满足了生产企业要求,也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的按标准组织生产的基本需求。进入 80 年代之后,我国的纺织品标准进入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截止 200 年底,我国共有纺织品和服装标准 885 个(不包括纤维原料标准),其中国家标准 383 个、纺织行业标准 502 个。形成了以产品标准

7、为主体,以基础标准相配套的纺织标准体系。包括术语符号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物质标准和产品标准四类,涉及纤维、纱线、长丝、织物、纺织制品和服装等内容,从数量和覆盖面上基本满足了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需要。另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对国际标准的平均采标率约为 44%,而纺织标准的采标率达 80%以上。ISO 中有关纺织品和服装的标准有 280 多个,我国已不同程度地采用或已列入采用计划。除此之外,我国的纺织标准还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德国标准和日本标准等。特别是基础的、通用的术语标准和方法标准,基本上都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我国纺织品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基本上

8、达到或相当于国际标准的水平。按我国现行 5 标准化法 6 的规定,我国现有的纺织品标准分为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两大类。其中推荐性标准除了大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之外,基本都是产品标准。我国现有的纺织产品标准主要源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生产型标准。所谓的生产型标准是根据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原料结构、产品种类等因素制订的标准。这类标准被要求直接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但这类标准的技术指标依据主要是生产工艺,而不是消费需求,有的过高,有的过低,而有的则过死,且制修订速度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新产品开发的需求。另一类随着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扩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贸易型产品标准,

9、则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而制订的标准。这类按国际惯例建立的标准,主要从最终产品的消费要求出发,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前提,采用协商为主的办法,确立供需双方对产品的考核和验收指标。与国外的法律法规不同,我国的强制性标准从某种程度上部分起到了法规的强制性作用。目前我国已有的有关纺织产品的强制性标准有 9 项,它们是:GB 1103 ) 1999 棉花 细绒棉GB 1797 ) 2001 生丝GB 5296.4) 1998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GB 6529 ) 1986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8965 ) 1998 阻燃防护服GB 9994 ) 1988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10、GB 17591 ) 1998 阻燃机织物GB 18383 ) 2001 絮用纤维制品 通用技术要求GB 18401 ) 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推出这些强制性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规范和统一需要重点控制的技术条件和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等。但是,由于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机制不够完善,所以强制性标准的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综观我国现有的纺织标准和纺织标准体系,不难发现,我国现有的纺织标准化体系和架构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快融入国际大市场步伐的弊端,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现有的产品标准体系不仅在

11、观念上无法与国际接轨,在技术内容上也相去甚远。按国际惯例,ISO 或国家层面上的纺织标准,其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基础类标准上,通过统一术语、试验方法和评价手段,使各方所提供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同时,通过公开标准,提供作为交货、验收的技术依据,指导贸易双方从用户的角度和要求来制订贸易型标准。通常,这种贸易型标准的技术内容比较简明笼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事实上,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技术水平、生产工艺、 所使用的原料、管理水平与产品市场和客户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形式来规定统一的产品标准,会使这类标准制订得过细、过滥、过于僵化,有时甚至为了考虑到面,而使标准的水平下降。一个重

12、要的例子就是某些重要的产品标准因为牵涉面太广而无法及时修订,根本无法满足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另外,我国在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仍然以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行业分类进行分工。各行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准来制订自己的标准,很少关注不同行业间的共性问题和前后道工序的标准关联性问题。其结果是各行业间的标准缺乏沟通,技术要求的尺度掌握不一,半成品与成品的标准不衔接,条块分割的痕迹相当明显,以原料或工艺划分为主的产品标准成了现有产品标准的主体。更有甚者,一些标准中的明显错误也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更正。事实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标准,并以此

13、为依据组织生产。目前在国内市场涌现出来的许多名牌纺织品或服装生产企业,无一不是采用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使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根据 2002 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 5-十五,期间国际标准转化计划6,我国将在 5 年内使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转化率达到 70%,部分重要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的采标率达到 75%80%,参与制订国际标准 300500 项,以我国为主或我国标准被采纳为国际标准超过 50 项,力争达到 100 项。2002 年底,我国国际标准的总采标率仅为 44.2%,仅比 2001 年上升了 0.5

14、个百分点。按此速度,要达到/十五 0 目标,可能需要 810 年的时间。因此,达标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此,还需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现有的纺织标准对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但以前采标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国内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以/非等效 0 或/ 参照 0 采用的方式居多。因此,除基础标准接轨程度较高之外,许多产品标准号称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其实仅少数甚至个别指标与国外标准一致,或仅试验方法采用国外标准。因此,大多数产品标准的指标和水平并未与国际接轨。根据 WTO 的 5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6 (简称 WTO/TBT 协议),贸易技术壁垒有三种表现形式

15、: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自愿执行的工业标准和符合性评定程序。贸易技术壁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知识产权作为技术支撑。技术可以引进,标准也可以引进,但标准一旦成为技术壁垒时,就不是单纯依靠引进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或是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技术基础看,打破技术壁垒的惟一途径就是全面提升技术水平,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力,即创新能力。3 国外纺织标准的特点和分类3.1 美国的纺织标准体系美国的纺织标准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两大类。对于前者,美国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而是由各大采购商根据最终客户的需求自行制订。与我国从/符合性 0 角度去理解并制订纺织品质量

16、标准不同,美国人通常用/适用性 0 (fitness for use)来定义纺织品或服装的质量。因此,若某一项目不适用于该商品的最终用途,即不被作为质量指标。以 AAFES(美国陆军和空军交易服务中心)为例,美国采购商在制订产品标准时,通常遵循四方面原则:一是产品的考核要求与所使用的材料、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品种无关,如色牢度测试与纤维材料和所使用的染化料无关,只要能达标就行;二是所选择的测试项目偏重与产品的最终用途有关的性能;三是对某些性能并不确定明确的指标,能适用就行;四是重视产品的安全性能。绝大部分美国纺织产品质量标准所引用的测试方法标准,来源于 AATCC(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标准和 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涉及产品安全方面的测试方法标准,来源于 CPSC(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标准,至于纤维标识标准,则是由 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制订的强制性标准。AATCC 最初是由美国 140 多位纺织业巨头于 1921 年 11 月 3 日在波士顿发起成立的地区标准化机构,其工作领域为:制订试验方法标准、信息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