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高考一轮复习精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322514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8.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高考一轮复习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高考一轮复习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高考一轮复习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高考一轮复习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高考一轮复习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高考一轮复习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高考一轮复习精品)(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的气候和 陆地自然带,问题1:天气和气候的差别在哪里?,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暖等的大气状况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问题2:我们该如何描述某种气候?,气温状况 降水状况,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温度(气温),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湿度(降水),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变化,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观察,气温变化有何特点?,气温最高值?,气温最低值?,温差是多少?,26(最高值),2(最低值),=,24,气温日变化如何?,日变化规律:最高出现14时左右; 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1.气温日变化,一、世界气温的分布,2.气温的年变化,

2、思考,最高月平均气温及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及月份?,气温的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年变化规律:最热月:北半球陆地7月,海洋8月; 最冷月:北半球陆地1月,海洋2月。南半球相反。 热带差最小.温带变化显著.,3.气温空间分布,(1)气温的垂直分布每升高100米降低0.6C,(2)气温的水平分布(读图,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原因),16页,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 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原因:太阳辐射(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原因:南半球海洋较广阔性质较均一 北半球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大陆上等温

3、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与大陆相反。 原因:冬季大陆降温较海洋快,气温比同纬度相对较低。,4.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位置: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海陆差异: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 大气环流:风来自不同纬度温度不同 地形:同纬度地势高气温低 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 人为原因:“热岛效应”“全球变暖”,5.气温日较差及其影响因素(小册子3页),纬度: 海陆: 地形: 有无植被: 天气: 季节:,低纬高纬,陆地海洋,裸地绿地,晴天阴(雨)天,高原平原山地,夏季冬季,影响因素,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

4、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

5、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 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地形,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

6、辐射,地势,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季节,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小册子3页),纬度: 海陆: 地形: 有无植被:,低纬高纬,陆地海洋,平原附近山地,裸地绿地,影响因素,纬度: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原因是: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海陆分布:陆地年较差大,海洋年较差小,原因是:陆地比

7、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此外,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7.气温的季节变化,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90N,90S,6634S,热 带,北温带,2326S,2326N,6634N,8.气温的垂直分布(变化)(地图册22、24页),对流层: 范围: 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1012千 米,高纬89千米。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降低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尘埃集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8、,平流层: 范围: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特点: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少水汽、尘埃、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存在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高层大气: 范围: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在80500千米高空,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又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迅。本层又可以分为:中间层、热层、外层(散逸层),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R,R为0.6100米,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现象,导致空气“头

9、轻脚重”气象学上称为气温逆温,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出现逆温现象时,不能产生垂直对流,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低层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形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如图:,(1)概念:,9.逆温现象(地图册22、24页),(2)逆温的利与弊 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可以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

10、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 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从该地逆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1)对环境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被抑

11、制, 加重大气污染,(2)对天气影响:,易产生大雾天气 阴雨天气(锋面逆温) 冻雨天气,(3)对交通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三、逆温形成的因素: 成因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和城市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2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

12、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山坡冷气流向山底滑落,导致空气上热下冷,3.平流逆温 由于暖空气流到冷的地面上而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流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最大,气温降低最强烈,上层降温缓慢,从而形成逆温。,思考:锋面附近垂直方向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为:,.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

13、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3)早春夜晚,坡顶地带的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河谷地带,使河谷地带气温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河谷地带气温低,而坡顶地带气温较高,因此,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山坡地带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6分),早春的低温冻害是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灾害之一。福建茶农观察发现,早春的夜晚,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6分),

14、(2015年浙江省文科综合)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 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

15、异,A,C,9、A 10、C 9、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考点定位】: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16、【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的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的时在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离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到达峰值。,二、降水和降水分布及其成因,1.降水的形成 三个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足够的凝结核。水滴增大到重力足以克服空气阻力与浮力之和能够下降到地面。,2.降水分布: 空间分布,赤道附近: 降水多,原因:这里终年高温,空气上升(赤道低压控制)冷却,易成云致雨,即多对流雨; 两极地区: 降水少,原因:两极地区终年低温,气流下沉(极地高压控制),不易形成降水; 副热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