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61790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整理】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整理】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整理】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整理】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讨论续谈拉弧圈球的內弧與外弧(附图) 由於許多內外弧討論文章發帖後, 跟帖太長了, 發帖的人意見很不一致, 看完帖的人可能還是一頭霧水. 我引用裡面的跟帖 拿出來 加以整理 繼續討論. 我顺手把所有文章的跟帖 有疑点的 都剪接过来讨论, 借用 susu669 的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以下只是个人意见, 不代表结论. 有疑点的, 请大家继续讨论. 判断内外弧, 直接看 触球瞬間磨擦的发力方向比较准确. 看挥拍轨迹比较复杂, 因为除了手臂 腕部动作 还有身体迎前动作 , 整个合成 才算 挥拍轨迹. 内弧:斜斜的先往前上磨擦,然后再往前磨擦包球. 外弧: 直接斜斜的往前上顶住球磨擦. (有人形容 外

2、弧是舔式. 内弧是裹式, 呵呵 形容的真好)外旋: 定义上跟内外弧无关. 拉球时磨擦左侧往右上磨擦, 让球产生左旋. 正常拉球, 由于小臂内旋的方向是由右而左收缩, 磨擦球的部位靠近右侧往左上磨擦, 所以都是带右旋居多, 外弧, 其实就是 咬球式的厚磨擦弧圈. 先迎前把球撞进海绵 咬球 吃球, 然后顶着球拉着往前上走. 从触板到脱板都在磨擦范围 没有先后问题(咬球可以说是把球咬住不放 拖着走). 外弧打法 其实是很自然的一个动作, 符合人体工学原理, 小臂的收缩动作 就是以直线为主 乾净俐落 ,然而拍子走出外弧軌跡 乃是因为身体的迎前所产生的合力 曲线. 外弧打法是 力量与磨擦的结合 ! 外弧

3、弧圈, 不是靠手臂去畫弧打出來的!. 內弧式包球打法: 磨擦較薄, 磨擦時間較長, 吃球較淺, 打出來的前進速度比較受限. 一般业余球友都靠转臂来包球, 容易步入误区 拉漏,不容易拉沖, 磨擦球大都靠胶皮表面黏性. ( 职业选手打出的内弧 , 其实应该是外弧的变化型, 为了压低弧线来使用. )业余的朋友 大都因为咬球做的不好, 许多人都会用转臂转腕包球方式 来拉球, 靠的是表面的黏性来磨擦, 相对于 一般外弧弧圈打法, 这种包球方式 咬球较浅, 磨擦较薄 .其实真的要分类 应该有三种1. 小臂直线拉球 也就是 直接往前上摩擦 打磨的 - 俗称外弧. (加上身体迎前的动作形成外弧曲线) 2. 快

4、带, 反拉的动作, 或者如波尔的近台小高吊 - 为了控制弧线的内弧. 前臂在拉球的动作 多个压拍动作, 但是动作不大. 此动作乃由 外弧拉球 变化而来. 可视为过渡技术 . 3. 业余球友的变形弧圈 - 大动作的转臂 转腕 的包球方式, 咬球较浅, 磨擦较薄. 不容易拉出速度 容易拉漏 手动作太大, 拉完球容易重心后仰. 这种打法因为没有迎前咬球的加速动作, 想增加速度只能往前撞击, 有了速度却牺牲转速. 咬球其实大家也说的很明白了, 就是利用迎前的力量 触板时让球深入海绵 咬住球 继续往前上拖着球跑一小段距离 然后脱板. 高吊加转 磨擦时间较久, 拉前冲则因为挥拍速度快, 磨擦时间较短 .我

5、也常常跟业余朋友解释 , 咬球本来就是先打后磨, 不用在刻意去多个打的动作 才去摩擦.而打第三种的包球方式拉弧圈的业余朋友, 因为没有咬球吃球观念跟手感 大部分都会对外弧打法抱着质疑的态度. 也正因为没有咬球吃球观念跟手感 跟他说先打后摩 打磨结合 是很容易步入误区的. 因为他们会以为要先往前击打才去摩擦. 小弟以前就是属于第三种的 变形弧圈. 因为很不稳定 没什么杀伤力 最后彻底放弃 重练弧圈.终于入门 . 后来我才 发现 有内外弧之分别. 以下是引用 阿拉丁时代 在 2006-1-20 1:42:00 的发言:我不太同意老兄的观点,我是个外弧的选手,我也经常收集一些录像,从专业选手和业余选

6、手的角度做了一下比较,专业选手大概是百分之一百都拉外弧(特别是中国的),不过也有上些特例,就是正反手快带弧圈球和反拉的时候,而业余选手就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拉内弧,这也就是业余选手在拉弧圈球上的误区业余确实打内弧的多 职业外弧的多. 內弧是不是误区? 我不肯定. 但是很多业余朋友包含我自己以前的打法在内, 错误的内弧的发力都太过依赖转动小臂的力量来画弧, 这我肯定是一个误区. 应该多利用身体的力量来控制挥拍弧度, 而不是转臂. 转臂包球打法因为摩擦较薄 吃球较浅 发力拉容易拉漏 . 我的感觉是, 外弧发力是最直接简单的动作, 小臂收缩走直径, 靠身体迎前腿腰的力量来作用於拍子, 产生前进力量而产

7、生外弧轨迹. 对于会打外弧的职业选手, 偶尔打出内弧是配合身体动作来控制弧线而使用, 是刻意的, 外弧打法是比较自然的.以下是引用 井底蛙 在 2006-1-20 11:01:00 的发言:外弧拉不好就成打了,动作做不好还容易重心偏后,拉不好前冲.正手业余的还是内弧练的快点, 等到练到一定成度时再试试外弧. 反手可以直接从外弧上手.不认为 外弧比较难. 我教人拉球 都直接教 外弧. 學會外弧, 再學內弧很容易. 反之, 先會內弧 要再學外弧 瓶頸較大. 因为打内弧比较容易步入学习误区, 太注意手的动作而忽略了身体的力量. 我认为外弧一定要学,而且最好一开始就练外弧.以下是引用 jkaddres

8、s 在 2006-2-19 12:04:00 的发言: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 如果挥拍轨迹是一圆弧,内弧的圆心在身体前面,而外弧的圆心在身体后方。仔细观察一些高手的动作,可以发现有些挥拍轨迹是近乎直线的,这该叫什么“弧”呢?判断内外弧, 直接看 触球瞬間磨擦的发力方向比较准确. 内弧:斜斜的先往前上磨擦,然后再往前磨擦. 外弧: 直接斜斜的往前上顶住球磨擦. 外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前臂和腕关节的爆发力来加强旋转,并获得更高的速度外弧靠腿腰發力所產生的爆發力 為主,来产生前进速度. 小臂跟腕部用来加強旋轉. 以下是引用 蛤蟆猪 在 2006-3-25 21:04:00 的发言:我自己看大力勤比赛录

9、象,感觉下转的外湖,摩擦更好。上转的拉内湖,这样球包得住。下旋很强的 用外弧拉 其实很轻松 . 至于哪种磨擦效果好, 没有一定. 上旋的拉外弧, 也没问题的 . 以下是引用 炸弹王者 在 2006-4-21 1:48:00 的发言:感觉外弧拉球更充分!但必须要迎前才能发挥外弧的特点!个人体会!这体会很好. 外弧的前迎发力 很重要.以下是引用 ndd6852 在 2006-4-21 16:29:00 的发言:反手内弧稳定,旋转强,但速度慢。我个人是这样认为. 另外, 弧线也比较低 拉的比较短 让对方无法借力 是其优点.以下是引用 王巧巧 在 2006-4-30 15:22:00 的发言:不过,当

10、时我还是初学,对教科书中“拉弧圈的挥拍轨迹有外弧、内弧两种 ”感到一头雾水,也就一直没在意这个问题。今天,看了这个岾子,突然想起,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象波尔正手拉前冲弧圈的挥拍轨迹,左肩部包括左上背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前顶动作,也就是挥拍轨迹似乎是外弧。外弧的好处,我个人认为比较明显的有两点,一是加大了对球的撞击成份,可以使球的速度更快,特别是改为大球后,加大撞击很有必要;二是不容易漏球,特别是来球比较轻、短、软时。即使是最优秀的运动员,在拉弧圈时,遇到难度大的来球,照样有发生过拉漏球的情况。您的看法 非常精确 ! 我改外弧打法之后 , 很少漏球. 波尔的前冲示范录像 确实是 外弧打法.以下

11、是引用 WZM668 在 2006-4-24 16:10:00 的发言:业余选手还是内弧比较好, 不允易失误不一定. 很难有界定的标准.拉高吊和快带全是内弧不對! 外弧也可以拉高吊加转 没问题. 王大力的示范录象 打加转 拉前沖 都是外弧.正手用内弧好,反的用外弧好。我刚好相反. 这应该依照个人打法而定. 不能说 哪种好. 哪种不好. 以下是引用 zhaowuzu 在 2006-1-17 19:23:00 的发言:在身体迎前做地不够协调的前提下,内弧容易形成过分依靠手腕调节甚至发力的毛病,出现过分“包”球,出球无力的现象。是的, 這是內弧選手要注意的誤區. 以下是引用 zhaowuzu 在 2

12、006-1-17 19:23:00 的发言:因此,不要在击球过程中为“ 弧” 而“弧” ,而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通过加强和协调迎前的重心发力来解决出球的力量和旋转问题;二是根据发力和控制的协调情况,自如选择内弧或外弧。一个击球动作如果长期感到别扭,可以换个思路,调整一下击球方式。說的很好! 以下是引用 马勃 在 2006-4-5 15:20:00 的发言:直板也可以打外弧,外套可以打,国套也可以。是的 ! 以下是引用 YibomTT 在 2006-4-6 0:07:00 的发言:但是,直板拉外弧的确有点难度,内弧会拉得好些拍型问题嘛不對! 我用直拍拉外弧 很轻松 . 以前我是内弧打法, 练到后来

13、变成外弧. 我学拉球的时候不懂, 练了之后才发现. 说实在话 , 在我练成外弧之前, 我也会对外弧打法产生很大的质疑, 很难接受. 我算是比较幸运, 无意中练成了外弧. (当然 回头打内弧 是没问题的) 以下是引用 火鸟 在 2006-4-11 11:39:00 的发言:内弧是基础,练好内弧再练外弧不對! 这应该没有谁是谁的基础的说法 . 直接练外弧是可行的. 这不是难度问题, 应该是业余朋友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的想法是, 先学外弧反而是个捷径. 以下是引用 cwf666 在 2006-5-7 0:28:00 的发言:内、外弧应该不难理解!我用文字试着表达一下。内弧:假设触球时拍型垂直于台

14、面,在摩擦球体的过程中,拍型逐渐转为前倾的(前倾是为了裹住球)属于内弧拉球;外弧:和内弧正相反,在触球的过程中,拍型由前倾逐渐向垂直角度转化的是外弧拉球。其实在实践中,我觉得练拉球关键在于要体会摩擦球的感觉,这是重点,内或外弧要顺其自然,培养手感最重要。同意 ! 表达的很清晰. 内弧要尽量自然 不能太刻意去转臂包球.以下是引用 nelsontung 在 2006-5-29 14:12:00 的发言:个人认为外弧不可取,因为吃球时间明显短了!不同意. 正确 的外弧打法 , 吃球时间是足够的. 事情没有绝对.以下是引用 圣子道 在 2006-6-19 9:06:00 的发言:问题:是不是打击较多,

15、吃球较深的拉球叫裹式,吃球较浅,摩擦为主的拉球叫舔式,外弧线和内弧线与舔式和裹式有什么联系?以前冲为例子, 外弧击打比内弧多. 吃球较深, 但摩擦时间较内弧短. 外弧是舔式. 内弧是裹式 . 您说相反了 . 不过这形容的很贴切 呵呵! 我喜欢. 以下是引用 幽浮 在 2006-6-27 8:38:00 的发言:德兄,你在前面曾说:“小臂收缩的轨迹, 相对于身体来看, 应该是接近越接近直线越好。”这一句的“接近、越接近直线越好”准确地说是什么意思?相对于身体的什么说“越接近直线越好”?请再仔细解释一下。 附带说一下,你谈拉球的一系列体会文章,对我启发也很大呢!幽浮兄, 身体不动, 大臂不动 ,

16、手腕不动 , 只收小臂的情况下, 小臂收缩軌跡 就是敬礼动作, 一般人从 150 度夹角收到 60 度, 距离其实不长 . 如果拉球的时候, 收小臂还要绕弯路, 画弧 , 肯定是会影响瞬间发力 . 所以这个路径 越接近直线越好. 直线是最自然的. 刻意去压弧线, 一定会影响收缩速度. 我打的外弧发力并非是控制小臂来画弧, 而是整个迎前(重心转移,转 转腰)+手的动作 整个作用于拍子 所形成的 合力轨迹. 收縮小臂的路徑, 走的是直線, 非常自然. 很多人外弧打不出来 是因为用手臂在画弧,呵呵 身体没动, 只好靠手臂. 平时最自然的甩鞭发力方式 其实是外弧, 内弧反而是刻意的. 我以前是打内弧的, 但是跟大多数业余朋友一样, 步入误区, 主要靠转小臂来达成,手臂绕了很大的弯路, 很不自然, 拉球沒什麼威力. 当我会打外弧之后, 我的内弧发力轨迹 已經學會靠身体来调节揮拍弧線.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