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J]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03504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J]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J]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J]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J](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邱同保摘要:主要论述我国高职教育的理论基础问题,通过对比研究部分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结合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情况,探讨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 论基础问题, 认为建构“实训基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基础;实训基地教学模式2008 年全国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 1168 所,2008 年招生数 299 万人、在校生近 880 万人。2006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分三批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遴选了 100 所立项建设院校,重点支持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等

2、 440 个专业点建设。根据 2008 年“双百论坛”的介绍,项目实施两年来,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需要办学,提升了高职院校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确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改革方向,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改革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从“本科压缩饼干”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四是通过开展对口支援,推动优质高职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为全国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作

3、出了贡献;五是教育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高考选拔制度改革,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工作取得进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生源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六是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绩效管理日趋科学,运行状态良好,有成效。通过示范性院校建设取得的成效来分析,示范建设没有提及根本问题,即我国高职教育在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上立足。本文试图结合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现行情况,来阐述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问题。一、国外成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自洋务运动开始,我国一直在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制度、引进教育理论等,同时也包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开国门,大胆学习和引进,取得了

4、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从相关资料分析,我们学习的对象,主要有英国的 BTEC 模式、澳大利亚的 TAFE 模式、美国和加拿大的 CBE 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BTEC 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知识,发展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TAFE 模式是建立了在终身教育思想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

5、,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CBE 模式理论支柱有三点:一是系统论和行为科学;二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希望达到的目标”;三是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90%的学生都能掌握规定的目标”。双元制是源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原则上是等值的,正如德国教育专家胡勃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之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之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教学工厂”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的。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域经济发展进程不同

6、,从上面“双百论坛”介绍取得的六方面的显著成绩来看,既有英国的 BTEC 模式的影子,也有澳大利亚的 TAFE 模式的影子,既有美国和加拿大的 CBE 模式的影子,也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的影子。正反映出我国高职教育理论基础的融合性,也正说明我们教育发展是兼收并蓄的。在目前这种大融合的情形下,会不会产生我国特有的培养理论,还是这种大融合一直持续下去呢?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从 1985 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不到

7、 30 年。并且开始时,走“本科压缩饼干”或仿照已有专科教育的模式,理论基础明显与高职教育本质规律发展存在偏差,主流还是以学科型思维主导。(一)我国高职教育政策体现的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从 80 年代初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出现了一批由中心城市举办的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之初,并没有成熟的高职发展理论或理念,是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发布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来指导和规范高职教育的。2000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与

8、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2004 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2004 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 ,到 2008 年 4 月颁发新的评估方案,评估方案成为 2004 年之后高职院校建设的指挥棒,评估方案主要从办学指导思想条目来考察学院的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没有也不可能在评估方案中提出理论或固有模式。2006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再次将高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

9、阶,特别是借助100 所示范性院校的建设,把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引向纵深。2006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个 4 千多字的文件,将现有各国成功经验或模式,都移植过来,涵盖进来,滴水不漏。也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国家政策导向型的。各类职业院校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为办学指导思想,这是毋庸置疑。但也形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政策的过分依赖性。(二)我国职业教育专家论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我国有一批具有影响的职业教育专家或研究专家,但没有出现集大成的职业教育

10、家,许多工作主要在介绍国外成功经验和介绍国内成功个案上,没有形成自己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总的来看,形成南派和北派,北派以北京为中心,南派以上海为中心。总体思路趋同,各有侧重。姜大源老师在职业教育思想的创新说中论及:当前正处于创新突破的前夜。在体制体系方面,诸如学校行政模式、企业市场模式、企业学校合作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在办学机制方面,诸如弹性学制、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实施及其操作;在教育教学方面,诸如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职业能力的教育理念、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学习及其应用;在科学研究方面,诸如职业科学理论的创立及其定位,这些领域都是职业教育创

11、新的摇篮。这一段话,将我国各类职业教育专家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概述,也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形式,势必在一段时间后,会形成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众化的高职教育模式。马树超老师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论及:高职教育模式转型,层次逐步丰富。高职教育模式将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在培养目标上,在学习制度上,在教学内容上,在证书制度上,在教学评估上,在学习方法上,在学习过程上,在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上,在学历层次上论述了变化趋势。雷正光老师在项目课程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中论及:近年来,职业教育界开始普遍关注“项目课程”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养成的积极促进作用。所谓项目课程,实质上

12、就是指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的课程。它不以学科来设置课程,而是按照具体项目和“教、学、做”一体构建的课程形式。即,它是一个由学生经历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和学习总结评价等组成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职业教育舆论上,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等杂志报纸为主要阵地,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以职教新观点、新办法、新举措、新信息为重点,短小精悍。这些舆论阵地各自有自己的风格,在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作者接触到的资料分析,在各有千秋的同时,一时也难以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影响阈的流派或模式。高职教育的理论基础没有固定下来,势必影响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三)示范

13、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目前,可以说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具有代表性,也具有各自的创新性。在“双百论坛”材料上综述:反思示范院校建设二周年的甜酸苦辣,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我们融入更多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实践,倾听行业企业的声音,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做企业之所需,通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与企业共度经济严冬,笑对金融危机!面对充满挑战的 2009 年,我们,百所示范高职建设院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系统设计校企合作机制、途径和方法,使学校成为校企共赢的管理平台,做管理的模范;将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深化高技能人

14、才合作培养模式改革,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就业竞争力,做改革的模范;将进一步认真探索、扎实推进、用心总结,努力开拓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高职教育之路,做发展的模范。示范性建设既要在个案上创出新意,探索路子,也要在基本建设上形成理论,寻找适合我国的职业教育共有特征。从目前大力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来看,应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道路,但校企合作始终存在问题。周稽裘老师在增强职教吸引力在于机制创新中论及,影响职教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动力机制不足,其中包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中小企业每年需要的人不多,他们缺乏积极合作的主动性,大型企业每年需要的人较多,他们缺乏积极合作的必要性,所以“校企合作

15、、工学结合”这个模式的根本性问题是没有解决的。正如一些示范性院校建设是硬拉上一个企业来做的,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状,还没有迫使企业来考虑深度校企合作,长远考虑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三、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基础的探讨从我国现实职业教育建设中,类似新加坡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一条大众化的道路。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发展经历了校园内的工厂模拟、模仿到融合的发展过程。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教学工厂”的意义,即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学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使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16、目的。我国职业教育每所学校都在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也是尽可能模拟、模仿生产现场的情境,冀图通过实训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鉴于当前国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或者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实训基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实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依靠政府投入,也是主要的来源;另一方面是依靠企业的投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形式,赠送或半赠送形式,共建实训基地,符合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学校自身通过经营,在资金方面通过自筹等方式,也可以相应投入一部分作为补充,这条渠道,随着民间财富的积累,捐赠办学资金的也会越来越多。企业不会将生产设备提供给学生练习,不通过他自己的培训考核,不会冒然让一位新手上生产线,学校实训基地的演练还是主要的场所。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些大型企业自己主办的学校,学生实习也是跟班看、跟班学的多,独立顶班的很少。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美国有社区学院近 1200 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也是近 1200 所,但美国是 3 亿人口基数,我国是 13 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