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84342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 有影响的主要是近代西方哲学 哲学的三类问题 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 知识论分为经验论和理性论。 (马克思单列) 主要两大纠结点 经验论在经验论与理性论(即唯理论)的长期论争中,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有抬头的迹象。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期,在英美哲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是由A.孔德开始,由B.A.W.罗素发展起来的分析经验论(见分析哲学)。实用主义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哲学流派也倾向于经验论。这一时期,理性论仅仅在新经院哲学(见新托马斯主义)中还有点影响。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运动,力图恢复理性论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而对经验论最沉重的打击,是

2、来自心理学方面。蓬勃发展起来的认识心理学派,给理性论提供了反驳经验论的最有力证据。按照认知学的看法,心灵完全不是一块白板,即使最简单的知觉也受认知作用的影响,决不是单纯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一个意象更是信息储存与检索的复杂操作,经验论者所设想的那种纯粹的经验或观察并不存在,人们在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中,认知的模式或范式起着决定的作用。科学实在论根据新的物理实验结果对经验论所作的批评,也为理性论的复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经验论者不仅忽视了心灵或理性的作用,而且还否认或怀疑外物,即那些不可观察的“理论对象”的存在,并以可观察性作为实在性的标准。大多数科学实在论者反对经验论主张的这种观点,有些实在论者还

3、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认为科学哲学中最后的裁判员不是理论,而是实验,不是我们怎样思想,而是我们如何行动。在他们看来,能够产生效果的理论对象,即使本身是不可观察的,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们是实在的。经验论和理性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易位,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9世纪中叶以前,近代科学明显地对经验论有利。然而现代科学并不支持经验论,由于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囿于经验论的传统,他们往往试图从经验论立场解释新的科学发现。随着现代科学中理性论再度被重视,导致它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复兴。这样,结构、整体、范式等,便代替逻辑原子、感觉资料、观察语句而成为最流行的哲学概念。决定论在逻辑、伦理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领域,

4、普遍出现了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取代一元主义、决定论的倾向。哲学家不再信奉那种永恒不变、普遍有效、独一无二的规范、准则、标准或范式,承认道德规范、合理性标准、科学范式等都相对于文化和时代而发生变化,甚至逻辑规则也可以根据约定而有所不同。例如,R.卡尔纳普提出的容忍原则,就允许有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语言构架;M.福柯揭示了文化史上各种不同的认识型;T.S.库恩指出了科学史上各种不同的范式;P.K.费耶尔阿本德强调合理性标准随时代而改变。这些哲学家对多元主义的趋向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这是可以容忍的;有的承认这些是人类学和科学史上所揭露的事实;有的则表示热烈拥护。费耶尔阿本德指出,一个科学家不仅

5、是理论的发明者,而且是事实、标准、合理性形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发明者。现代西方哲学在文化史、伦理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方面,还普遍地带有相对主义的特点。一个多元主义者如果进一步主张同时或先后出现的不同标准、范式等等是不可通约或不可比较的,并且在它们之间并无正确、不正确之分,并无进步、退化或优劣之别,他就成了一个相对主义者。在欧洲大陆哲学中的后期结构主义、解释学以及在英美的分析哲学中,相对主义并不罕见。19世纪德国哲学家F.W.尼采可以被视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相对主义的最早典型。他认为一切推理都是合理的,一切“真理”都是源于某一占支配地位的“意志”的视界。尼采早在19世纪末期就反对19世纪中期以来

6、流行的实证主义,他针对实证主义者“有的只是事实”的口号说:“不,恰恰没有事实,有的只是解释。”库恩和费耶尔阿本德则在20世纪6070年代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他们对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信奉的既是经验意义标准也是理论评价标准的观察证据提出质疑,认为没有任何中立的观察,只有充满理论或受理论污染的观察。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比较流行的有道德相对主义,还有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但相对主义并未占统治地位。有些多元主义者或历史主义者既反对固定不变的标准,也反对相对主义。主要问题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承认语言哲学并不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为基础,相反的则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任何其他哲学学科必须以语

7、言哲学为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语言的分析和阐明才能够研究、澄清或解决任何哲学问题。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的主要哲学流派如现象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都十分注重语言的研究和阐明,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分析哲学家往往认为科学问题是事实问题,科学研究一刻也离不开语言,而哲学问题本身就是语言问题,或者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他们所关注的主要在于分析形式化语言或日常语言,但其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一种是把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看作对各种不同语言或谈论的分析和阐明,如对宗教、伦理和科学的谈论等等。这样,哲学谈论就是对谈论的谈论,是属于第二层次的、使用元语言的谈论。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只有在人工语言或形式化语言中,才能被明确区分出来。

8、持这种看法的哲学家认为,日常语言有许多缺陷,无论分析那一种谈论,都必须或应当构造一个形式语言系统,代替那些实际上被使用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够阐明该谈论中出现的许多词、句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例如,在分析科学语言时,主要不是分析科学家实际使用的语言,而是分析那些经过合理重建的科学理论和观察报告等等。另一些分析哲学家则致力于分析与日常语言中的哲学至关重要的词汇和语句,反对用人工语言代替日常语言。他们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毫无问题,毛病主要出在对日常语言的误解。正是由于不懂日常语言的用法或使用不当,造成了奇怪的、难以解决的哲学问题。因此,只要对日常语言进行细致分析,阐明有关词、句的意义和用法,许多问题就会

9、迎刃而解,使哲学困惑得到“治疗”。在语言问题上,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的结构主义和解释学与主要流行于英美国家的分析哲学有所不同,这些学派比分析哲学更注重语言分析,它们不只是分析语言,而且把一切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心理现象甚至自然现象,都当作一种代码或符号系统,或者当作一个文本加以分析和解释。例如,法国结构主义者C.勒维-斯特劳就把神话和亲属关系看作具有象语言一般的结构。按照他的分析,神话并不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而是努力解决人的生存和社会组织问题的尝试。他把语言和通讯作为哲学的关键概念,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解释学专门研究和解释人的行为、语言、社会制度等本质上有意向的现象,它

10、把一个梦、一个神话故事和一条法律等等,都看作是具有语言的性质,并需加以解释的文本。历史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1718世纪的理性论和经验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等。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现代西方哲学所讨论和研究的重点。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和演变,从时间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9世纪末这个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晚期。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如唯意志论、生命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等。他们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A.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在19世纪4050年代和7080年代曾两度流行于德国。叔本华根据

11、I.康德关于现象和本体的划分,区别了自我的两个方面,他把作为知觉对象的自我看成现象,把作为意志体现的自我看成本体,并强调意志在有机界和无机界中的作用。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他把“生命”作为其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对一个信念或判断,最关键的不在于它是否“真”,而在于它是否“肯定生命”,即是否能够赋予持这个信念的人们以力量、权力和自由之感。在他看来,诉诸理性或真实性,仅仅是一个“意志”为确立其对另一个的权力所能够采取的手段之一。他确信语言和理性思维必定会“曲解”实在,因而强调行动和“意志”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尼采的思想对后来的“知识社会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与20世纪60年代以

12、来盛行的科学哲学关于合理性的客观标准问题的讨论密切相关。19世纪末流行于德国和法国的以W.狄尔泰和H.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同尼采的观点有类似之处。19世纪4070年代,在法英两国盛行的是孔德、J.S.密尔、H.斯宾塞等人所倡导的实证主义。它继承了英国经验论的传统,强调哲学应当研究“实证的知识”,标榜哲学的“中立性”。19世纪末流行于德、奥等国的是以E.马赫、R.阿芬那留斯为代表的马赫主义。它继承和发展了实证主义。在德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还流行着以F.A.朗格、H.柯亨、P.纳托尔普、W.文德尔班、H.李凯尔特等人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它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13、因素,而发展了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与此同时,新黑格尔主义也在英国开始流行,其主要代表有:T.H.格林、F.H.布拉德雷、B.鲍桑葵等。在美国的代表有J.罗伊斯等人。它在20世纪上半叶,流行到德国和意大利,主要代表有:R.克罗纳、B.克罗齐和G.金蒂莱等人。新黑格尔主义者在“复兴黑格尔”的口号下,继承和发展了G.W.F.黑格尔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和维护君主制度的国家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西方流行的主要哲学流派有:新实在论、实用主义、人格主义、逻辑原子论、逻辑实证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新实在论形成于20世纪初,它在奥地利以F.布伦塔诺 (18381917) 、A.迈农为代表,

14、在英国以G.E.摩尔、罗素、A.N.怀特海、S.亚历山大等人为代表,在美国则以R.B.佩里、W.P.蒙塔古等人为代表。此外,以G.桑塔雅那等人为代表的批判实在论,以R.W.塞拉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在20世纪头40年内相继流行于美国。但这一时期在美国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哲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主要代表是C.S.皮尔士、W.詹姆斯和J.杜威,以及英国的F.C.S.席勒。实用主义者的基本特征是把经验当作世界的基础,强调行动和效果,反对真理的符合论。与实用主义同时在美国流行、但影响较小的,还有人格主义,其代表人物有:B.P.鲍恩、R.T.

15、弗卢埃林、E.S.布赖特曼、W.E.霍金等。它在法国也有一定影响,其代表是E.穆尼埃。人格主义把人的自我(人格)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并把上帝看作最高的人格,认为世界是按照上帝所设置的目的发展的。逻辑原子论是罗素和L.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初倡导的。他们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或逻辑问题的观点及其逻辑分析方法,为分析哲学揭开了序幕。分析哲学的一个最大支派逻辑实证主义,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它包括以M.石里克、卡尔纳普、P.弗朗克(18441966)、O.纽拉特、V.克拉夫特等人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以H.赖兴巴赫、C.G.亨佩尔等人为代表的德国经验哲学学派,以T.柯塔宾斯基、A.塔尔斯基等

16、人为代表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和北欧的A.J.艾耶尔、凯拉等人。他们吸取和发展了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部分观点,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早期他们还提出“清除形而上学”的口号,力图否定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现象学是由德国哲学家E.胡塞尔在20世纪初创立的。胡塞尔提倡用现象学方法检查和描述自己的意识,特别是意识的对象即“现象”,认为这是对心灵所直观的本质或意义的先天研究。现象学在20世纪头30年流行于德国,对后来的存在主义和解释学都有很大影响。存在主义或称存在哲学,最初出现于德国,主要代表为M.海德格尔和K.雅斯贝尔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流传到法国,并在战后风行一时。其著名人物为:J.-P.萨特、M.梅洛-庞蒂等。 存在主义把孤立的个人的意识活动当作真实的存在,强调一切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有的存在主义者进而主张存在先于本质,鼓吹个人绝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