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50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58177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卷50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试卷50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试卷50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试卷50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试卷50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5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卷50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10年来,上百位的小小说个人专著作为“素质教育读本”成为了大中小学生换代的课外文学读物。陈建功在中国小小说50强的出版序言中说:“不少作家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相当多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中文教材。还有的作品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中国的小小说已从专门的期刊走出,与出版、与教育深度合作,出现了令其它小说品种和其它文学体裁羡慕的境界。中国的小小说参与了民族的素质教育,成为出版事业的重要文体,在凝练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整合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文学创作,

2、重建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邢可的“小小说是立意的艺术”是“文体学”重要定义的话,那么杨晓敏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是“文化学”的定义。中国小小说的这个“文化学”定义,涵盖了、提升了以往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的各种认识,并是目前中国小小说从“文体现象”演化为“文化现象”的内涵鲜明、外延周全的精辟概括。因为“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这里面就涉及了大众文化的基本的寓教于乐的功能,也兼有了精英文学的“主旋律意识”,还涉及了现代社会包括平民百姓在内的“人全面发展的主体创造精神

3、”。因为“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杨晓敏),这个文体理论基本上从内容到形式归纳了30年来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特征上的种种认识小小说是一种字数在1500字左右,在立意和结构上有特殊的创作要求的特殊的小说文体。这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小小说是一种高品位的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人们走向精神全面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主旋律审美文化”。中国小小说这种“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引起了国外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穆爱莉教授以“中国小小说的文化学现象研究”成功地获得美国莱布斯特基金资助,她在2008年用了半

4、年的时间对中国小小说的文化现象做了广泛的“田野作业”。她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用世界文化的角度和眼光来比较探讨中国当代小小说的文化学现象。她的研究成果将会成为我们观照、反思中国小小说从“创作现象”到“文体现象”再到“文化现象”的重要参照系。(摘编自文体与文化:小小说的历史演进刘海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代又一代的大中小学生将小小说著作作为“素质教育读本”的课外文学读物,不少小小说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B相当多的小小说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中文教材,还有的小小说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C中国的小小说与出版、与教育深度

5、合作,凝练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整合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文学创作,重建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小小说是平民艺术”这个“文化学”定义精辟概括了目前中国小小说从“文体现象”演化为“文化现象”的鲜明的内涵和周全的外延。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邢可和杨晓敏分别以“小小说是立意的艺术”“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论断给小小说下了“文体学”和“文化学”的定义。B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审美态势和结构特征,所以30年来人们对其文体特征有种种认识。C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穆爱莉教授是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研究探讨中国当代小小说的文化学现象。D 我们将来研究中国小

6、小说,还可以参照、反思国外比较文学学者有关中国小小说“文化学”现象的研究成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论述不符合小小说“文化学”定义的一项是(3分)()A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的艺术形式。B小小说具有大众文化的寓教于乐的功能,精英文学的“主旋律意识”,还有现代社会“人全面发展的主体创造精神”。 C小小说是一种字数在1500字左右,在立意和结构上有特殊的创作要求的特殊的小说文体。D小小说是一种高品位的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人们走向精神全面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主旋律审美文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47题。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

8、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

9、前。帝责以逗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注赎锾:sh hun赎罪的银钱。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B 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C 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D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

10、/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多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

11、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B余应桂被重新起用,巡按湖广。他捐赎锾十余万两,用以召募壮士,修缮城池,打造兵器,并且资助赎锾一万五千两给卢象升作军需。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巡抚王梦尹。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但先不要惊动他。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却赴任无地,不敢轻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12、(2)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席上贻歌者 郑谷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 莫向春风唱鹧鸪。注九衢:都市中四通八达的街道,此指唐代京城长安。鹧鸪:指当时流行的鹧 鸪曲,曲调哀婉清怨。8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这样写的好处?(6分) 9结合后两句,简要分析诗人把诗送给歌者的理由。(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 替这一自然规律。 (2)屈原离骚中“ , ”两句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

13、 是因为德行高尚。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 短暂无常之意。乙 选考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徐半尺” 华夏辨画第一人程仲霖 徐邦达先生雅号“徐半尺”,意思是他经验丰富,慧眼独具,在鉴定书画时,往往刚刚打开,便知真伪,因此又被奉为“华夏辨画第一人”。据说,有一次来访者将画轴徐徐打开,刚露出一片竹叶的梢头,徐邦达便脱口而出:“李方膺!”画轴完全展开,果然不错。对传世的历代书画进行鉴别,有利于艺术品收集、整理、保护和研究,可以古为今用。但是中国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数量很多,而每一位书画家的创作大概有几十年,作

14、品复杂。这些书画作品大多经过公、私收藏家相互转递,才流传至今,但真伪杂糅,不容易搞清楚。对于古书画鉴藏,至今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即凭鉴定家的眼睛来判断。因此,这是一项专门的学问。那么,徐先生的慧眼是怎么练就的呢?徐先生出身于书画收藏之家,自幼喜爱诗词书画。他主张下苦功认真临摹,曾说:“要临得像,非一点一画地看、细琢磨不可。临摹一遍,真比欣赏一百遍还要记得清楚,搞得明白。”他先后师从苏州老画师李醉石、著名画家兼鉴定家赵叔孺。后又入当时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晚清著名金石考古家吴大澂之孙吴湖帆先生之门,书画与鉴赏能力日益精深。他18岁创作的摹本奚冈松溪高逸图现保存于加拿大,24岁创作的摹本张中芙蓉鸳鸯图现存于新加坡,皆是两家博物馆的珍宝。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抗战时,故宫文物南迁,徐邦达在上海的库房里看到了两幅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皇帝曾经御笔亲题为真品的实为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