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955103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湖北省麻城市阎家河镇李家楼小学 熊全林1、 课程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

2、心理,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

3、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三)技术准备: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1、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2、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1、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2、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3、利用多课外资料和

4、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礼赞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重点抓暗线,通过爸爸几次神情的变化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白杨树的形象,突出边疆建设者的精神和爸爸的心愿。

5、4、 教学目标: 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五、教学重点: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六、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七、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抓住爸爸的神态变化,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几处爸爸神态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他为什

6、么会有这些变化?(三)抓住“爸爸的神态变化”品读课文 1、爸爸的第一处神态出神、沉思 (1)默读课文第1 至第4 自然段,思考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的?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体会白杨恶劣的生长环境。 (3)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小结。 2、爸爸的第二处神态微笑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5 至第11自然段,了解爸爸是为何微笑。 (1)、提出读书要求:我们一起分角色把兄妹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把兄妹俩争论时那种天真、稚气、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3)、戈壁上的白杨树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样子的? 3、爸爸的第三

7、处神态严肃 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严肃的回答。(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请你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b、学生

8、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读懂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指导朗读:你能把白杨树不畏艰苦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c、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和雨雪,不管遇到干旱和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12 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抓住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怎样

9、的呢?(课件出示: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A、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树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B、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C、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课件出示:边疆建设者艰苦劳动的情景) D、小结:看来,

10、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怎样的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4、爸爸第四处神态沉思、微笑(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讨论交流。(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理解爸爸的心。 A、学生用上

11、“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B、老师小结: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时,他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不知道”中领悟了更深的内涵;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们也能像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2、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身边有“白杨树吗?”,谁呀? 3、小结。同学们,你们是祖国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你们光荣的使命。你们将来也要像小白杨一样,哪儿需要你们,你们就要到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建设美好的家园。板书设计: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本性正直 建设者 建设边疆白杨 不畏艰苦 无私奉献 坚强不屈 小白杨 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