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5954108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2012-06-07 14:50:30)转载标签:杂谈【摘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而且是必然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正确筛选错误,利用错误,让这些“错误”成为课堂中的“闪光点”,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资源。【关键词】错误成因错误筛选错误利用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资源生成,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课堂上,教师期待听到学生“准确无误”的回答;作业中,教师又期望看到学生“完美无瑕”的答案。但往往

2、事与愿违,学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错误,课堂更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得到正确的纠正,从而使课堂更高效。一、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成因(一)学生对概念、方法的认识不清晰。概念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做题的重要依据。而学生的学习往往会朝着“死记概念,死套公式”的趋势发展。他们并没有理解概念、公式的真正内涵。如五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例题中发现:不同和的个数=总数框的次数+ 1,学生利用这个公式能解决一系列类似的问题,但题目稍做变化,学生硬套公式就出现了问题。(二)学生的知识建构不完善。学习不是简单

3、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建构不完整,往往会导致学习中出现错误。如二年级下册的角的初步认识中,部分学生会错误地认为“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三)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错误。如在认识厘米和米中,一根黄瓜25(),很多学生会填“米”,这正是学生缺乏经验所导致的。二、教师对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筛选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的确,学生的有些错误资

4、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不是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过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用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筛选。如在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出比较46和32之后,我询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比较方法。生1:因为46在32的后面,所以我觉得4632;师:你想的办法真好,会用昨天学得“百数表”来比较数的大小!生2:46是四十几,32是三十几,当然是四十几大啦;师:的确如此,你的想法真了不起!生3:我是直接看十位上的数字,46十位

5、上是4,32十位上是3,所以4632;生4:应该是看个位上的数字吧,62,所以4632;这个学生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来验证他们的想法呢?于是,我说:“这两位小朋友的方法到底谁的有道理呢?让我们再来试试:请比较54和38的大小”。这回他们开始议论纷纷:如果看十位,是5448,如果看个位,则是4854,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要求小朋友自己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来完成,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直观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几分钟后,他们都有了感悟。我再请那位学生回答时,他给出了让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应该看十位上的数字,因为54里面有5个十,38里面只有3个十,肯定是5个十大。但仍有个别

6、学生还没转变看法。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在课堂上将这个知识点再做重复,而是在课后对着几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对这些资源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捕捉并进行筛选,使它们成为课堂中的“亮点”。二、教师对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一)合理利用错误,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而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如果教师立即给予“错误”这一简单评价,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或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长此以往,学生会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

7、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那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数学课,首要任务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发展过程。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我主要让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中感知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法。其实,很多学生已经会算这类不进位的加法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因此,在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8、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遇到了难题,如“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二组习题:50+34和5+34,这组题将整十数和一位数放到前面,这给他们的计算带来了许多麻烦。为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多一些学习机会,我请一名所谓的“差生”起来回答,她毫不犹豫地说:“50+34=84,5+34=84”。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笑声。这位学生立即涨红了脸,悄悄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说“你错了”,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微笑着说:“咦?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加数不完全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和却是相同的呢?”这个学生思考了一会,说:“我算错了!”师:那么你

9、觉得哪儿不对劲呢?生:5+34,这个5应该加4,和是39。师:为什么5要加4而不是加3呢?生:5在个位上,4也在个位上。师:哦,原来这个5表示5个一,和4个一合起来是9个一,再和3个十合起来是39。你分析得真有道理!你们觉得呢?这时,其他小朋友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其实,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出差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给其他学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举两得。(二)精心预设错误,提高学生思辨力有句古语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一些要用到的,对减少错误有用的但不安排在该

10、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增强教学的计划性与针对性。一次听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而难点则是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材的例题安排了143+126,学生在列竖式计算这题时不太会出错,因为两个加数都是三位数。那么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时情况就没这么理想了,教师充分预设到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在突出“数位对齐”后,马上安排了一道判断题:2 6 3+3 25 8 3部分学生觉得这题是正确的,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错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于是教师请了一位觉得它错误的学生起来说说原因。这位学生说:

11、236中的2表示2个百,32中得3表示3个十,3不能和2对齐。听完他得回答,其他同学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有了这道题的铺垫,学生在完成练习中类似的三位数加两位数时,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预设的这道判断题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探讨,弄清“数位对齐”的真正内涵,让原先出错的学生找到了错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判断,让“错点”变成了“亮点”。(三)及时反思错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及时的反思不仅能促进学

12、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促进我们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在教学一年级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一课时,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比较到位,练习题也完成得比较理想。说明他们对直观的数字间的大小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得不错。但回家作业本上的一道习题却做得非常糟糕:同样的两个篮子,一篮鸡蛋有40个,估计一下一篮苹果可能有多少个?给出的答案有5个、25个、45个。大部分学生选择了45个,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新课标指出:数学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后我进行了及时的反思: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对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二天,我带了一碗鸡蛋和一碗苹果进教室。学生马上感知了苹果的个数比鸡蛋少,但少得不多。追问一个为什么?他们抢着回答说:因为苹果的个头大!是呀,何不让我们的数学课充满生活的味道呢?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也将是一个重大的启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用更适合学生的,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总之,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时时都会遭遇“错误”的伏击。教师应用资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精心预设错误,筛选错误,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因势利导,变“错误”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纠错”、“思错”、“改错”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