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62489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简介:张秀珍,女,1992年毕业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语言文化专业,后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2005年于南京师范大学取得教育硕士学位。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之调查研究张秀珍内容提要: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当学习者缺乏与说本族语者直接交往的机会,不能在自然的方式下无意识地吸收第二语言知识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言就成了二语习得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从师生话语量、话语特点、教师的提问方式、师生互动情况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寻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对学生第二语言输出的影响,期望能给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点小小的启示。关键词:课

2、堂话语量 话语特点 语言输出一、调查背景和目的外语教学的内容是语言,如何教语言必然涉及到人们对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的看法和认识,即所谓的语言观。课堂教学实践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课堂教学为外语教育语言学的各种理论提供了应用的场所,使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从而能更有效地指导外语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实践也是外语教育语言学有关的理论和假设产生的源泉之一,因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外语教学理论还没涉及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而这些新的现象、新的问题,有助于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们提出新的有关假设,并加以验证,从而使外语教育语言学的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课堂教学是

3、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当学习者缺乏与说本族语者直接交往的机会,不能在自然的方式下无意识地吸收第二语言知识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言就成了二语习得的重要途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倍受外语教学与科研人员的关注。一般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不是一个始终如一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相互关联着的因素(REllis,1985)。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来看,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习得者的语言环境、习得过程和习得者的语言输出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上。其中习得者的语言输入对习得过程的影响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所不可缺少的

4、。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语言输入对第二语言习得才有帮助呢?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大多数研究者致力于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或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真正进行课堂实证研究的较少。但中国的大部分英语学习者主要以课堂学习的形式进行英语学习。他们的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关于教师话语在语言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国外的许多研究者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大都通过提问的方式控制话题和转换话题。教师的话语通常占了课堂语言的大约百分之七十。同时,教师一般会根据学生中介语的水平来调整自己的语言速度,修饰各尽所能语言特点。这些研究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最近,我们国家也有一些关于

5、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分析,着重研究了教师话语的量和方式。结果表明,现在的英语课堂已逐步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我国英语教学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这些研究关注更多的仍然是教师的“教”这一方面,着重分析的是课堂教师的话语特点、话语量,而对于这种目标语的输入对学生第二语言输出的影响并没作具体研究。本文欲对此问题作一简单的调查分析。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次研究主要从师生话语量、话语特点、教师的提问方式、师生互动情况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寻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对学生第二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为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从江苏省南京市选取三所中学高一年级的3个班级,其中这三所中学分

6、别为一个省重点中学、一个市重点中学和一个普通中学。在这3个班级分别选取一节英语课。我们把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录音,并转述为书面材料,然后根据录音及其书面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三、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1、话语量根据课堂录音及其书面文字的统计,三所中学的3节英语课中教师话语以及学生语言输出的量的基本情况见表1。从表1的数据分析来看,教师话语仍然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占主导地位,3节课教师话语量分别占总话语量的39.73%、80.75%和90.61%。学生目标语的输出机会很少,尤其是市重点和普通中学的两个班级统计的两节课,学生话语量分别占总量的19.25%和9.39%,与教师话语量相比显得极不平衡。省

7、重点中学所选被试的那堂课情况较好一些,学生话语量占总话语量的39.73%。究其原因,可能因为省重点中学的生源要较另两所中学好一些,教师的素质也较高,在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方面更为科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统计项目 班级所在学校教师 话语量学生 话语量师生 话语总量教师话语 所占比例学生话语 所占比例省重点中学722476119860.27%39.73%市重点中学1376328170480.75%19.25%普通中学1437149158690.61%9.39% (表1)2、话语特点所选的3节课均为高中英语阅读课第一课时,根据录音及书面材料分析,课堂上主要以听说为主,因此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本次研究

8、中主要指口头表达方面。从选取的3节课来看,教师话语的句型结构不是太复杂,大部分是简单的短语,句子片段或者是一些较简单的句子。学生的语言则更是结构简单,句型单一。从我们听课的情况看出,教师和学生基本都是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其中,教师主要用问题的关键词给学生回答以提示,学生也就简单作答,这种简单的提问、回答的课堂操练在英语教学中极其普遍。从语言结构、词语难易度、词汇变化性等方面来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可能都起不了多大作用。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所选的普通中学那节课上,师生话语中母语即汉语的使用频率还不低。当然多数是用以解释所涉及的语法现象,这本无可厚非,但母语使用过多,自然在一定程度上

9、制约了学习者目标语的习得。3、教师的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阅读课上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途径。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积极动脑,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所提问题通常可分低层次问题和高层次问题两类。所谓低层次问题(lower-order questions)也即人们常说的事实性问题,指通过记忆和回想能回答的问题,或是可以在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得到答案的问题。与之对应的高层次问题(higher-order questions),指的是需要经过一定思考或推理的问题,如评价、比较或是其他一些开放性问题。

10、这类问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由此可见,提事实性问题主要只是操练了语言形式,而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开放性问题却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交流的机会。本次研究对所选3节英语课教师课堂所提的问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其结果见表2。统计项目 班级所在学校提问总数实事性问题 及其所占比例开放性问题 及其所占比例省重点中学665989.39%710.61%市重点中学544990.74%59.26%普通中学191578.95%421.05%(表2)从表中的数据分析来看,老师在课堂所提问题中,事实性问题大大多于开放性问题。这个结论与国外学者以前所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Long & Sato,1983;P

11、ica & Long,1986)。同时,这项统计中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之间的差距不是十分明显。分析表明,事实性问题对迅速掌握课文大意是有效的,但真正要培养语用能力必须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进行,在没有真实语境的情况下,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差”的原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将对培养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信息传递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活动其实质性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还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其中,根据教学实情,充当指导者、评判者,而且师生互动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是单向型的模式(见

12、图1),这种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网络型的交互模式(见图2)则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分析问题,共同寻求新的知识。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理念的体现。 单向型模式(图1)师生生生生 网络型模式(图2)师生生生生 这次抽取统计分析的课堂互动情况结果并不十分乐观。课堂基本都有仍然是教师占主动的单向型模式,偶尔有一些简单的两人配对练习(pair work),缺少小组讨论、学生相互问答、角色扮演、采访、模拟课文情境等活动,而往往这些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其中教师对自

13、身话语量的调控以及质的改善也是十分重要的。四、结论本次调查虽然规模比较小,有着一定的片面性,但这毕竟是一项实证研究,它反映了中学英语课堂真实的一面。通过我们的统计和分析,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因交际需要而进行的目标语的交流。教师话语的量大而质不高,过于注重语言形式,忽视了意义的表达。双向交际乃至多向交际活动开展不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自己话语进行调整修饰以让学生“可理解”的同时,还要多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语言的习得其目的是会使用它,而且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只考虑将自己的话语简化或修饰得让学生可以理

14、解,还更应该思考这种语言输入是否对学生学习该语言有所帮助。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就赋予了“可理解性输入”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最佳的语言输入应是能让学习者理解的,但同时还应略高于学习者目前语言水平。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局限于重复使用学生已知的单词和短评,还应适当补充一些新的语言材料。教师自己的话语以及引导学生操练目标语时,应该多一些有意义的内容(meaning focused),少一些形式上的东西(form focused),或者至少要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这样将对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水平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主要参考书目:1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a.2 Ellis, 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3 Long, M. Native Speaker/ 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1983b.4 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