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60679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3章---第2节第1课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2012年宁德模拟)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C胆固醇和多糖 D胆固醇和蛋白质解析:从题意中可以看出,识别器具备的应该是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在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是糖蛋白。答案:B2细胞膜中蛋白质具有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下列有关生物膜蛋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些与糖结合,形成细胞与细胞间联络的文字B有些可与神经递质结合

2、,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或抑制C膜上大部分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D膜上蛋白质均与物质转运有关解析:膜上载体蛋白与物质转运有关。受体蛋白可与神经递质等结合,以传递信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膜上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答案:D3下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解析: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磷酸“头”部(c)是亲水端,脂肪酸“尾”部(a)是疏水端。细胞膜为细胞的边界,在细胞膜的外侧分布着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而在细胞

3、膜的内侧没有糖蛋白分布,因此,依据糖蛋白的分布可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细胞膜上蛋白质(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答案:C4(2012年长沙模拟)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内皮素拮抗剂和黑色素细胞膜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故体现了细胞膜的信

4、息交流功能。答案:C5(2012年曲阜检测)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B细胞膜的外面有糖蛋白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解析: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是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来完成的。对于异体移植来说,细胞之间不能相互识别,就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答案:B6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解析:题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

5、交流的间接传递方式。甲细胞为发出信号的细胞,乙细胞为靶细胞,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答案:D7(2012年正定月考)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右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解析:由图示可知,在低温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较小,温度适宜时比例较高;15 以上时膜质的流动性明显发生变化;从图中无法得出融合比例与时间的具体关系。

6、答案:D8.(2012年日照摸底)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1和5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C若该细胞核内的4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解析:图示中1表示与核膜直接相连的内质网膜,2表示核孔,是核质交流的孔道,3表示染色质,4表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如果核仁被破坏,会导致核糖体异常,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才是细胞的代谢中心。答案:D9.(2012年梅县月考)如图是细胞

7、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C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有利于蛋白质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解析:是染色体(质),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拟核。答案:B10下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B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C核膜由三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解析:是染色体(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

8、状结构;是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及rRNA的形成有关;核膜由2层生物膜组成,即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对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答案:D11细胞核的功能是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下图为汉麦林的地中海杯状藻实验,该实验可说明()A决定杯状藻的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B决定杯状藻的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C杯状藻的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D能再生一杯是因为c中含有细胞质转录而来的信息解析:在地中海杯状藻的近杯处切断,中间的茎可再生一杯,说明地中海杯状藻中间茎内有相应的遗传信息。第二次切断后,中间的茎不能再生一杯,说明中间茎内开始时所具有的遗传信息并不能

9、自己产生,这也体现了细胞核是控制其中间茎再生藻杯的主要部位,决定杯状藻的藻杯的形态发生的是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答案:A12(2012年厦门期中)如图表示各种膜的组成成分含量:图示不能够说明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C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少D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由柱状图数据可知,在各种膜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构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如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片层膜,反之就越少。蛋白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用

10、有关,但从图中所给数据不能确定。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的功能。(3)“血影”的化学组成是_、_、_。其中的脂质主要是指_。(4)选取鸡的红

11、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吗?若选用鸡的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_。(5)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 ()A核酸酶 B龙胆紫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解析:(1)制备细胞膜时应选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它没有细胞核和各种具膜的细胞器,获取的膜即为细胞膜,排除了其他膜性物质的影响,降低了实验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技巧和科学性。(2)细胞膜的成分、特性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它充分说明了生物体成分的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答案:(1)把红细胞放到清水里,细胞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2)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

12、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运输氧(3)脂质蛋白质糖类磷脂(4)不可以。若选用鸡的红细胞,其内有具膜的细胞器,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因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致(5)C14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生物学实验。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1)你认为

13、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_。(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的关系是:_。材料2: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h)与细胞质的体积(z)比值太小时,即hz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来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_。解析:材料1中嫁接后第一次出现的中间类型,以

14、此应考虑到遗传信息传递中合成的mRNA作用的滞后。材料2中自变量为核质比,故可通过嫁接不同大小伞以改变核质比,进而据实验结果作出判断。答案:(1)B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伞藻细胞核转录的信使RNA,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A部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后长成的帽状体有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故呈中间类型(2)这说明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3)在伞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伞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伞,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15(2012年潍坊测试)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2块马铃薯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2)在20 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_(细胞器)有关。(3)在40 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