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33037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疾病护理常规.(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529儿科疾病护理常规529第一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529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531第三节 小儿腹泻532第四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4第五节 小儿肺炎536第六节 先天性心脏病537第七节 病毒性心肌炎539第八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540第九节 小儿急性白血病542第十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543第十一节 肾病综合征545第十二节 水痘547第十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548第十四节 病毒性脑炎550第十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551第十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552第十七节 先天性巨结肠554第十八节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556第十九节 隐睾症558第二十节 先天性尿道下裂559第二十一

2、节 川崎病护理560第二十二节 小儿出血性疾病护理562第二十三节 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563第二十四节 小儿糖尿病护理565第二十五节 小儿心力衰竭护理566第二十六节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567第二十七节 脑性瘫痪568第二十八节 手足口病护理570第十四章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日光照射不足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将其分为四期,即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初期 多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

3、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因汗液刺激及患儿常摇头擦枕导致枕后脱发形成枕秃。 2激期 除神经、精神症状外,有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运动功能发育延迟等。 (1)骨骼改变:主要是正处于生长中的骨骼发生病变,多在维生素D缺乏数月后出现。头部主要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前囟过大或迟闭、出牙延迟或顺序颠倒等;胸部主要表现有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或漏斗胸,胸部表现主要见于l岁左右患儿;四肢表现有腕、踝畸形(“手镯”或“足镯”征),见于6个月以上患儿;下肢畸形主要是“O”型腿或“X”型腿,见于1岁以上患儿;脊柱畸形及扁平骨盆。 (2)肌肉、韧带松弛:全身肌张力减低、韧带松弛,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延迟(如头颈软

4、弱无力,坐、立、行落后等),腹肌张力低下致腹部膨隆如“蛙腹”,可有肝、脾下移、大关节过伸等。 (3)其他表现:重症患儿脑发育亦受累,可有表情淡漠,言语发展迟缓,条件反射形成缓慢,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常并发感染。 3恢复期 患儿经治疗及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4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x线检查正常,部分患儿可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或运动功能障碍。 【护理评估】 1有无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易激惹、烦闹、夜惊、夜啼、枕秃。 2有无抽搐发作、意识障碍、持续时间。 3骨骼病变体征。头部有无囟门加大,颅缝加宽,方颅;有无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

5、、手镯、足镯。 4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有感染的危险;潜在并发症:骨骼畸形、维生素D过量中毒;健康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环境与休息 环境要舒适、安静,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 2饮食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按时添加辅食,帮助家长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品,如鱼肝油、瘦肉、肝类、蛋类、豆类等。 (二)对症护理 1皮肤护理 对多汗的患儿要勤洗头,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汗液刺激引起的皮肤不适。2定期户外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指导家长选用不同方法,携带患儿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 3预防感染 根据气温变化,为

6、患儿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4防止骨骼畸形及骨折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小儿过早、过久地坐、站、走,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在协助做治疗和检查需约束患儿时应避免用力重压或牵拉,以防发生骨折。 5指导康复锻炼 对已发生骨骼畸形的患儿,指导家长通过康复锻炼加以矫正或行外科手术治疗。胸廓畸形者可做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按摩相应肌群。 6病情监测 重点观察用药后有无维生素D中毒的表现和有无低钙抽搐。维生素D中毒多在用药后13个月出现,血清钙增高,大量钙沉积在各器官造成其钙化,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 7心理护理 患儿烦躁哭闹、睡眠不安时,护理人员要有爱心和耐心,多

7、搂抱、抚摸患儿;对疑有骨骼畸形并产生心理障碍的年长儿,要多指导其矫正的方法。【护理评价】 1患儿早期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2患儿是否发生骨骼畸形等并发症。 3患儿是否发生感染。 【健康教育】 1给孕妇及患儿父母讲述有关本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孕妇多进行户外活动,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向家长示范口服给药的方法,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做好饮食指导,强调母乳喂养,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及钙剂,并及时引入换乳期食物, 4指导家长多带患儿到户外晒太阳,室内活动时应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5向家长讲解预防及矫正骨骼畸形的方法。河南省直第三人民

8、医院护理部2015年11月制订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下降,当总血钙175 mmolL(7 mgd1)或离子钙10 mmolL(4 mgd1)时即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全身或局部肌群不自主的收缩或痉挛,临床上出现惊厥、手足抽搐和喉痉挛。 【护理评估】 1患儿喂养史及户外活动情况,近期是否使用维生素D等。 2患儿有无惊厥、肌肉抽搐等表现。 3评估患儿家长对本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有无焦虑和恐惧等。 【护理问题】 有窒息的危险;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有外伤的

9、危险;健康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让患儿多采取侧卧位休息。床旁备抢救仪器。 2护理:参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预防受伤:为防止抽搐发作时出现碰伤,应在病床两侧安置床档或将软物置于栏杆与患儿之间。 4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使家长消除恐惧心理,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 (二)对症护理 1一旦患儿发生惊厥,应就地抢救,保持安静,避免喊叫及摇晃患儿。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指压(或针刺)人中、十宣穴制止惊厥,同时按医嘱立即应用抗惊厥药物。 2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将患儿衣领松开,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分泌物造成窒息。出现喉痉挛时,立即通知医师,及

10、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下垫以柔软物品,移开周围的硬物,避免碰伤。不要强行约束患儿肢体;对已出牙的患儿应在上、下门齿之间放置牙垫,避免舌咬伤。 4预防脑水肿:根据血氧饱和度和患儿一般表现及时制止惊厥发作是预防脑水肿的关键。对抽搐较重及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应立即给予吸氧,防止缺氧导致脑水肿甚至脑损伤。 5监测病情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同时注意患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有无脑水肿的表现,并做好记录。 6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钙剂,注意用药速度,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静注钙剂时应缓慢(10分钟以上

11、),同时监测心率变化。 【护理评价】 1患儿是否发生喉痉挛、窒息。 2患儿是否发生损伤、皮肤黏膜是否破损。 【健康教育】 1向家长介绍本病的病因、主要表现和对患儿预后的估计,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教会家长在患儿抽搐、喉痉挛时的正确处置方法。2. 做好出院指导,宣传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的重要性及用药注意事项。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2015年11月制订第三节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一组疾病,是儿科常见病,也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小儿腹泻临床上以呕吐、腹泻为特征。由于呕吐、腹泻造成

12、大量体液和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能量不足。因感染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护理评估】 1患儿喂养方式,有无不洁饮食史或食物过敏史;既往有无腹泻史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病史等。 2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次数、量及病程等。 3有无发热、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中毒症状。 4生命体征,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破损。 5血常规、大便常规、致病菌培养、血液生化等检查结果。6患儿家长对本病的认知程度。7. 患儿家庭的居住环境、经济状况、卫生习惯等。 【护理问题】 体液不足;体温过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健康知识缺乏。 【护

13、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传染病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饮食:合理安排饮食,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换乳期食物添加;人工喂养者可喂米汤、酸奶、脱脂奶等;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病情好转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腹泻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3臀部护理:腹泻时,肛门周围皮肤容易发生糜烂甚至引起溃疡及感染。需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鞣酸软膏或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皮肤溃疡局部可采

14、用暴露疗法。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因为女婴尿道口靠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4对家长说明患儿的病情,介绍腹泻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等,减轻焦虑的心理。 5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排便情况、脱水程度、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的表现。 (二)对症护理 1控制感染 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应用抗生素。细菌感染者一般需抗生素治疗,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选用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小檗碱等。抗生素诱发性肠炎需停用原来的抗生素,根据大便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 2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可根据病情选择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 (1)口服补液(口服ORS溶液):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一般轻度脱水需5080mlkg,中度脱水需80100 ml/ 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