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练习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650658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落的结构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群落的结构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群落的结构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群落的结构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群落的结构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落的结构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的结构练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答案C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表示种群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方式。捕食一般指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成年鲈鱼吃幼小鲈鱼,属于种内斗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而丰富度是物种数量的多少。知识点二群落的物种组成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

2、。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答案C解析据图,纯茶园里物种有20个左右,A项错误。据图可知,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量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项错误。据图可知,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C项正确。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种数,D项错误。3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

3、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答案A解析有较强的活动能力的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样方法;身体微小的动物,也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知识点三种间关系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

4、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答案C解析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中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5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

5、力越弱CM、N将呈现“J”型增长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答案D解析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关系。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J”型增长的发生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前提的,显然,M与N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满足“J”型增长的发生条件。当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6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小丑鱼喜欢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

6、求保护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可能的答案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间互助ABCD答案C解析为共生关系;为种内互助;为种间互助;为种内斗争;为竞争关系。知识点四群落的空间结构7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鱼种a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b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

7、4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 B C D答案A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8如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关于

8、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与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C图中X从上到下,图中Y从左到右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D影响图中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中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答案D解析该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影响垂直结构的因素不只是温度,还有湿度、风力、光照等;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不只是阳光,还有地形的起伏和湿度的大小等,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结构具有相似性;从山顶到山麓,从极地到山体基带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能力提升9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

9、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度的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度的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10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

10、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答案D解析图中的三种鱼的种群数量受海洋深度的影响,反映了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三条曲线的交叉表明它们之间有竞争关系,图中三种鱼类随着食物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分布,体现了它们的捕食状况。但曲线不能体现出共生的关系,故D错误。11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环境条件甲拟谷盗乙拟谷盗湿热1000干热1090湿温8614干温1387湿冷3169干冷0100(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

11、分比的柱形图。(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因素起重要作用。答案(1)如图所示(2)竞争(3)温度和湿度(4)遗传解析从题干的信息可知,甲、乙两种拟谷盗混养在同一面粉中,显然两者都以面粉为食,由此可以判断两者是竞争关系,而不是捕食、寄生或互利共生的关系。画柱形图只需根据表中数据即可画出,但要注意题中只需画出湿冷、干温两种条件下的柱形图。考虑到甲、乙两种拟谷盗培养的环境条件或湿热或干温等,由此可知,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应该是温度和

12、湿度。考虑到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湿度、温度等气候因子,而对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生活的拟谷盗来说,种群数量变化不同的原因只能来自生物体的内部,即遗传特性,因为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12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_现象。(2)此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子有关?_。(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

13、。答案(1)垂直结构分层(2)光照(3)食物和栖息场所竞争解析(1)每个生物种群都有其特定的食物、栖息场所及资源等生存条件的需求,这些具有不同生态需求的种群在该区域中必定构成不同的空间配置状况,从而使各种群间能有机结合,进行物质及能量的流通。这种空间配置可分两个方面: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中的各种群具有分层分布特点。如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再往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某些动物如鸟类、昆虫有明显的垂直分层分布现象,它们有些专生活于区域的上层,吃上层的食物,而有些专生活于中层,有些专生活于底层。个性拓展1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