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5957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 1. 两种模式的金融体系的综合比较21.1 资源配置的比较21.2 信息处理的比较21.3 风险分散的比较21.4 激励约束功能的比较32.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32.1 银行业风险过度集中32.2 资本市场发挥的功能有限32.3 金融创新动力不足43. 我国金融体系产生问题的原因44. 我国金融体系的最优选择-“互补型”金融体系44.1 我国建立“互补型”金融体系的必然性分析44.2 我国建立“互补型”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分析55. 构建“互补型”金融体系的对策及建议55.1 建立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55.2 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进行银行业务创新65.3 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6

2、5.4 建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协调发展的机制7 金融理论界很早就有关于银行与市场两种类型金融体系模式优劣的争论。从最初的提倡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理论,再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融市场化趋势的言论,直至今天,专家学者们更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认为银行与市场不是相排斥的,而是互补的,金融体系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以上三种观点争论不休又各有道理。因为个别国家金融体系的差异与经济增长速度却近似的矛盾,分别给以上各观点提供了有利的事实根据。不能否认的,每种模式中都含有对中国金融发展有用的元素,那么,我国的金融发展道路,考虑到国情,无论是经济发展阶段,政治体制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是否

3、能够照搬它们的模式呢?如果不能,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模式才是中国的最优选择呢? 1. 两种模式的金融体系的综合比较通过对实行两种不同金融体系的代表国家-美国和德国的比较发现,两种不同的金融体系都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都能实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但是,两种类型的金融体系在履行功能的形式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信息处理、风险分散与管理和激励约束等四个方面。本节将从这四个方面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1.1 资源配置的比较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往往有发达的资本市场相配套,企业要想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从股票、债券的价格走势来

4、反映出来,各个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风险偏好的不同等等,新的盈利机总会被发现,资源配置的效率也更高。同时,价格发现的及时性和多元性,使高技术创新型行业在发展成熟过程中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因此,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难以获得银行的借贷资金,但是在其技术成熟之后,银行往往通过对其投放贷款引进该技术产业,从而使该成熟技术得到学习和推广。1.2 信息处理的比较在信息处理功能方面,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相比,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包括:银行通过与企业的长期密切合作,降低了信息收集、处理的成本,能够

5、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德风险。可是,正因为银行掌握了贷款企业的大量信息,能够通过贷款合同约束和限制企业的不合理行为,这种合约关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投资新项目的积极性。1.3 风险分散的比较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比较发达,衍生工具市场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的金融产品,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证券价格走势的预期,制定不同的投资组合,把同一时点上的金融资产的风险分散。因此,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横向风险分担方面更胜一筹。相比较而言,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更善于跨期风险分担,即将金融风险直接“内部化,转化为自身所承担的存量风险。银行机构通过把公众

6、的存款投资于长期的项目,然后根据大数法则来提供流动性给有急需的公众,这样既可以降低流动性的风险,还可以让公众享受长期投资带来的高收益。1.4 激励约束功能的比较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各有侧重,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确保对企业的必要内部约束下,更加强调外部约束;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则更注重对企业的内部约束,外部约束较弱。此外,在公司激励机制方面,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比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更加有效,形式也更加丰富。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得知,两种金融体系都不是完美的,分别有各自的优势。在现实中,两种金融体系都有成功的代表国家,都实现了该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所以,无论是市场主导型还是银行主

7、导型,只要该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所决定的金融需求相匹配,能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配置、信息提供和处理、风险分散与管理、公司治理等需求,高效率地实现经济发展,就是一个适合的金融体系。2.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2.1 银行业风险过度集中 目前,我们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不平衡,利息收入是主要林润来源,另外风险管理还只是处在概念管理阶段等因素,致使我国银行机构承担的压力很大,风险在银行业过度集中,一旦银行体系风险爆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难以想象。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直接和密切,如果利率调整造成存贷款利差过小,银行收入也会随之波动。因此,银行本身盈利结构存在的缺陷必定会影响银行机构

8、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长期以来,银行的贷款资金严重偏向大企业,国有企业,或者是一些技术成熟的重大科技工程。因此,银行信贷资金过度集中于某些企业,造成信贷风险十分集中。而中小型企业却因自身规模较小,银行难以把握风险等原因难以获得贷款。2.2 资本市场发挥的功能有限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建立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发展程度较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大部分是传统行业,包括钢铁、煤炭和水泥等高消耗的产业,而那些低投入高产出的绿色行业中的上市公司还不是很多,从行业角度说,行业比例严重失调。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市场对我国产业的调整作用不明显。我国

9、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有较大比例,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不具有完备的风险意识和投资素养,投资时非常盲目,导致股市波动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特点,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除了通过股票市场,还可以通过债券市场。但是我们的债券市场发展也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发债成本高,又因为严格的债券交易制度,投资者购买的债券难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另外,在发债企业中,大部分是大型垄断性企业。而同样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却由于资质等原因难以发行债券。以上种种原因都阻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所以,我国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存在发展不合理的地方,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

10、资金需求,发挥它应有的作用。2.3 金融创新动力不足目前存在于我国的金融产品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原创的创新产品很少。这就存在一些问题,从国外引进的产品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投资者,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大多数投资者,因此创造一些满足我国投资者的创新产品势在必行。3. 我国金融体系产生问题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不匹配,最终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首先,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迅速。与此相比,我国的金融体制却变化不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相对于传统的面向大企业和国内统一

11、市场的金融服务与政策而言,在面向中小企业和国内区域市场的金融服务与政策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短板效应。其次,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我国中小银行,包括专业性银行和区域性中小银行,数量严重不足。不仅如此,我国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域性差异。相比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我国金融机构不仅少的多,而且大多数集中于沿海及东部地区的大中城市。此外,资本市场的门槛也较高:酝酿多时的中国内地创业板市场刚开始建立,即使创业板市场也不能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只能满足部分高科技企业和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的要求,大多数对保就业有重要意义的中小企业仍被排挤在这种融资方式之外。基于以上所述的我国金融体系所存在的与现

12、经济形势不相匹配的问题,可知要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优化我国的金融体系已势在必行。4. 我国金融体系的最优选择-“互补型”金融体系4.1 我国建立“互补型”金融体系的必然性分析通过前文我们对两种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模式的金融体系在促进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都获得了成功,但这与各自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众多自身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选择金融体系的模式时,不应该完全照搬某些成功国家的模式,而应该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历史、社会习惯以及法律制度等,同时吸取其他国家金融体系发展的相关经验和教训,选择一种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首先,

13、我国继续坚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的商业银行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充分保证了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快速发展。但是,它虽然在成熟技术产业的学习和推广方面很有效,却不可能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之提供大量资金,因此,往往会阻碍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产业的自主创新,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次,我国复制美国的以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美国的金融非常发达,这与金融体系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与其配套的各种相关制度也不完善。所以,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超出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14、此外,我国还缺少完备的政策配套、发达的信息程度、健全的法律保障等。以上这些缺陷都决定了我国不能简单地复制这种金融体系。4.2 我国建立“互补型”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分析第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急需中国建立一个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首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与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各项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全球化的环境之下,日益增多的国外投资、跨国公司需要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为之提供高效便捷的资金融通服务。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的经济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等新生力量共处同一经济体,而我国的银行在面

15、向中小企业和国内区域市场的金融服务与政策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短板效应。因此,资本市场理应发挥其信息共享快,价格发现及时、进入门槛较低的独特的优势,更好地进行全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发达、高效的资本市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中国要建立发达、高效的资本市场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完全放弃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是我国却免除了这次经济危机的极大冲击,其中,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功不可没,它的风险保护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完全放弃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可能将面临着无法预知的风险。综上所述,鉴于继续坚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我国不具备实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条件,目前两种典型的金融体系模式都不是我国的最优选择。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又要求形成一个成熟、高效的金融体系,要既能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银行业的稳定,又能使我国的金融市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融资渠道和高效健康的运行环境。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调整现今实行的金融体系。通过前文对两种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银行与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互补既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又可以充分发挥分散风险的功能。因此,我国当前需要建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