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课标2期b1-b4章节.fit-副本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519263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人教课标2期b1-b4章节.fit-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人教课标2期b1-b4章节.fit-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人教课标2期b1-b4章节.fit-副本(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武汉光谷瞄准网络文学百亿 “蛋糕”力促科 技与文化融合 人民网武汉 11 月 2 日电一部 花千骨 , 网络播 放总量突破 200 亿大关, 产值超过 20 亿元; 火爆的 琅 琊榜 , 小说、 手游、 页游、 电视, 以后还有电影, 琳琅满 目, 价值无法估量。 这就是 “互联网 +” 时代的文学, 正 在成为江城最热门的话题。 中国光谷, 作为高新技术人 才的栖息地,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文学,用超前的眼 光, 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搭建平台。 (二) 以创新创业为重点, 体现多元文化融合 2015 年 11 月 1 日, 由中国 (本溪) 剪纸文化创意产 业园主办, 市文化产业商会、 本

2、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 办的中国本溪第四届剪纸创意文化节暨第二届本溪文 化创意市集圆满落幕。 为期三天的剪纸创意文化节以 “传承升级、 务实节 俭、 促进合作” 为主题, 包括 “文化创意市集” 、“猴年剪 纸创作设计比赛优秀作品展” 、“品味本溪”老物件展 览、“大学生剪纸衍生品展” 四部分内容, 与往届相比, 本次剪纸节加强了地区间的交流,展现了平山区在中 国 (本溪) 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上, 从 “传统” 到 “创意” 的与时俱进思路。 (三) 文化融合更要强调价值引导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涌现出一批中外合作大学。 这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其中汇聚了中西方 不同的教育理念、

3、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在这类大学中 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是一个重大课题, 能 够反映我们对国际化与现代化、 国际化与民族性、 国际 视野与祖国情怀的认知与把握。 2010 年 7 月,我国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加 强国际理解教育, 推动跨文化教育, 增进学生对不同国 家、 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与 中国传统文化 “和而不同” 的理念相通。 费孝通先生曾 指出,“如果人们真的做到 美美与共 , 也就是在欣赏 本民族文明的同时, 也能欣赏、 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 那么, 地球上不同文化、 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之间就达 到了一种和谐, 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 和而

4、不同 ” 。 素材分析: 1.以创新为重点, 以科技为保障, 文化融合的趋势 不可逆 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的融合是文化 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 “互联网+” 时代, 科技就是文化发 展的保障与依托,正如网络文学到电影再到网游的成 长壮大过程, 而在艺术节上捏面人、 粘糖画、 剪肖像等 传统项目及 3d 打印、 现场画像、 手绘卡通人像、 羊毛毡 宠物像定制等新兴文化产品, 这些产品贴近百姓生活, 更具有新、 奇、 特的特点, 这些就是文化融合的证明。 2.世界文化的融合任重而道远 随着现代交通、 通讯以及国际组织的发展, 当代人 的生活可以说浸润在全球多元文化的环境中。现实环 境要求人

5、们不仅立足本土, 更要放眼世界。 今天的学生 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今天的大学教育需要 注重培养学生从全人类利益、 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 理解国际社会、 包容外国文化。 实现文化的真正融合, 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受益于融合后的强大文化,融合 之路任重而道远。 勇闯融合之路, 打造文化的精美蛋糕 高一 R 必修 3 综合第2期 写作导航 编辑部质量反馈热线:0431-81041508刘老师0791-86855729张老师 1 高一 R 必修 3 综合第2期 素材放送 (下转 B2、 B3 版中缝) (上接 A2、 A3 版中缝)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首家孔子学院于 20

6、04 年 11 月 21 日在韩 国首尔成立,至 2014 年 9 月,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 122 国合作开办了 457 所孔子学院和 707 个孔子课堂。 而截止 2015 年 7 月, 孔子学院已达 490 余所。 材料二: 20 世纪之后, 法国面对英语入侵, 曾举行 过 “纯洁法语运动” 。 1994 年法国议会通过的 法语使用 法 规定, 禁止在公告、 广告中, 在电台、 电视台播送节 目中使用外语, 违者处以巨额罚款。 政府的强力干预使 法国人成为最讲不好英语的欧洲公民,这使得法语在 自己的 “圈子” 里一家独大, 出了 “圈子” 却寸步难行。 材料三: 英语中 80%的词汇为外

7、来词, 这一比例还 在逐年上升。 英国文化协会曾经举办 “EnglishEffect” 展 览, 列举出很多 “祖籍” 非英语的词汇, 解释它们的演变 过程。 同时, 英语也在不断 “入侵” 其他语系。 在吸收和 入侵中, 英语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请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构思作文。 要 求: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 800 字。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几则材料都是关于文化语言等国家软实力的。 语言究竟是该保守还是开放? 传承传统文化是否与 语言开放冲突? 文化融合、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法国的语言确实很纯洁, 也 很动听, 但

8、是禁锢了自己的腿脚和手眼。 近几十年 来, 德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外语词汇, 对此有人惊 呼 “德语正在衰退” 。 但是, 德国文学教授鲁蒂凯 勒表示, 那些所谓德语衰亡的迹象只不过是其正常 发展变迁的表现,语言就好比是自由的市场经济, 最终取得胜利的是最符合老百姓语言习惯的说法。 文化交流, 要敢于拿进来, 更要走出去。 地球成为全 球村, 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文化交融是必然, 在明确 了这一前提下, 选择合适的角度写成一篇议论文就 容易了。 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上的断裂、 冲突、 融合都是常见 事。文化在发展分化中,由于特殊环境而形成其独特 性; 又在发展交融中, 有了一次次的创新。 从而我们进

9、 行的文化创新总是处在“特定时空”中的,“文化的过 去” 已经过去, 而 “文化的未来” 还未到来, 人们总是在 现实的今天创造着现实的文化, 因此 “文化融合” 就非 常重要了。(开篇点题)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现在有些人 一谈中国传统文化就只讲儒学, 其实不然。 中国古代传 统文化包含许多流派, 如道家、 墨家、 法家等等。 单是道 家的影响, 就不亚于儒家, 宋明理学本身就是 “儒道一 体” 的。 所以现在一些人常用 “儒学” 或者 “儒家” 简单地 代替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是不合适的, 中国古代传统 文化应该叫 “国学” 或者 “汉学” 比较恰当一些, 这概念 内容宽泛

10、而包容性更大一些,“儒学”作为其中一个品 牌是可以的, 但不应该过分夸大。 我们知道截止 2015 年 7 月, 孔子学院已达 490 余所。 孔子学院主要进行汉语 教学, 同时肩负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中国 数千年延绵不绝的独特文化,有必要让全世界的人民 受益。(例证文化融合之势不可逆) 文化冲突过程本身也是融和过程,是一个文化的 比较研究过程和相互促进过程。 我们应该看到, 中国近 现代历史展示了更加波澜壮阔、更加深刻的中外文化 冲突与融合的形式和场景,并提示了对中外文化作比 较研究的重要性。文化的融合实质上是一 个国家民族进步、 发展、 创造的过程, 也是 全世界各国文化进步、

11、 发展、 创造的有效路 径。 文化融合过程是同文化的历史性与现 实性的融合过程,更是一个文化的民族性 与世界性相统一的过程。它不应该被理解为绝对的冲 突对立过程, 而应该是一个互动的、 相辅相生的、 共同 促进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用中国古代哲学用语来说, 这 就是一个 “和” 的过程。 比如太极图的阴阳鱼就表达了 这种思想。它既有崇尚自然客观事物内在转化规律的 一面, 又有提倡注重人的主体实践性、 配合协调性的一 面, 既承传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 “以德配天” 、“以德配 道” 思想的哲理, 又体现了 “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精髓。 文化融合的含义, 就好比揉面, 将水与面粉适当的 糅合、 发酵,

12、 使它们与麦面均匀融合为一体, 最后做成 经典的美味点心, 通俗一点的说, 融合后的文化应该是 碟精致美味的糕点。“和” 的极致就是 “大和” , 即所谓 “绝对自然” 的互补相生和对立统一, 也就是实现了融 合、 创新、 发展。 只要不抱成见, 用同样公平的态度对待 各种优秀的文化, 在现实思想的冲撞激荡中, 那么文化 的蛋糕就会做得更大更美味,终将有一天受益于全世 界。(运用比喻论证, 融汇古今论述文化融合的意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谈及文化多样性时曾 经说过:“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 文化融合有其必要的意义, 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它将 带给文化一种崭新

13、的面貌。我们需要坦然面对文化融 合。(引用名言观点佐证论点, 进行扣题) 点评: 本文的标题即为论点。作者从三则材料中抽象概 括出 “文化融合” 这个 “公约数” , 确定的论点针对性强, 且此论点的阐述现实意义较强, 故此论点尚佳。 在论证 方面, 采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 本文结合材料, 以中 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和” 形象例证了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与意义, 将文化的融合过程比喻成和面做糕点的过程, 形象生动,且论证有力。文章在结尾处引用名家的名 言, 点明文化多样性、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文化融合是 必然之势, 再一次强化了中心论点。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 意犹帅也。 ” 于议论 文来说

14、,“意” 就是论点,“立意” 就是 “立论” 。 所 谓 “立论” 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 直接提出 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阐明其理由, 表明自己的 态度。立论角度就是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 性。 只有角度选好了, 才能写出新、 奇、 绝的议 论文。 立论的最佳角度 1.角度小。 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 抓住论证 的重点, 以小见大。 2.角度新。 角度新是指文章在立论方面选取全新的 角度, 不墨守成规, 学会逆向思维。 但需要注意的是, 选 择立论的角度不能一味剑走偏锋, 要注意读者的欣赏习 惯, 不能使立论片面或主观, 要保证论点的正确和材料 使用的正确性。 3.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能解

15、决实际问题, 有现实意 义。 但要注意立论要符合客观实际, 要保证观点的正确, 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 表达 的观点也要让大多数人接受, 并能自圆其说。 选取立论角度的具体方法 一、 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 所谓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 即是站在事物正确发展 趋向的角度去分析、 理解。 这也是我们写作中最常见的 一种思维方式。 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分析材料, 我 们要注意事情发生、 发展的前因后果。 二、 逆向思维, 从反面角度立论 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 即站在事物发展的对立角度 去分析、 理解。 这样思考, 往往能起到一种柳暗花明、 标 新立异的效果。 但要注意事情发展的

16、事理逻辑, 避免观 点偏激。 三、 发散思维, 多角度立论 同一题目, 同一材料, 只要我们发散思维, 从不同的 角度立论, 就会提炼出相对甚至相反的论点。 如: 六国灭 亡后, 后世很多人对其灭亡原因做了大胆的立论, 但看 法各不一样, 因为立论的角度不一样。 苏洵从六国和秦 的关系出发, 对六国的灭亡, 有 “弊在赂秦” 的立论; 苏轼 从六国各自的角度, 认为六国灭亡, 是因为各国卿相争 着养士, 导致 “士” 数量大增, 而这些士 “皆役人以自养 者” , 因而发出 “民何以支, 而国何以堪乎” 的立论; 苏辙 从六国间的关系角度, 得出了 “背盟败约, 以自相属灭” 的立论; 明代李桢从六国相互攻打的角度, 提出 “是以卒 自弱, 而取夷灭” 的立论。 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 也要学习这种多角度立论的 方法。 如: 2015 年高考湖南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 有一棵大树, 枝繁叶茂, 浓荫匝地, 是飞禽、 走兽们喜 爱的憩息场所。 飞禽、 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 听了, 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 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 拒绝 了; 请走兽帮助, 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