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在考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观念缺位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16571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缘性在考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观念缺位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边缘性在考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观念缺位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边缘性在考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观念缺位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边缘性在考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观念缺位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缘性在考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观念缺位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缘性在考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观念缺位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缘性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观念缺位许 江当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面临社会需求变化及招生、就业率的压力,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办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为边缘学科里一个明显的热点。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不管是在美术学院还是在综合性大学或是工科学校,艺术设计教学虽然也有较全面的课程设计,但实质上大都偏重艺术。而从包豪斯就开始喊出的“技术与艺术,一个新的统一”的口号就提出了一个各学科如何在艺术设计这一边缘学科中平衡参与的问题。在有各种专业的文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办学中,多学科交叉融合失衡的现象较为普遍,就艺术设计各专业来说,平面设计与绘画艺术的渊源关系导致其受到的影

2、响尤为明显。因此,笔者欲以平面设计为例做一具体分析,对“边缘学科”这个概念进行再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设计类专业,对于我们重新评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得与失或体会有一些启发作用。在平面设计的发展源头,其手工艺时期大致就是些隐含在诸如绘画、剪纸、年画、石刻、染织等艺术创造或手工艺制造过程中的审美活动。从15世纪德国人谷腾堡的活字印刷发明开始,现代意义上的平面设计才逐步成形。平面设计在印刷工业的要求与制约下得到飞速发展,但绘画艺术仍给予平面艺术以最大的美学支持。在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家、版画家阿伯里奇丢勒对当时平面设计的书籍装帧及插图艺术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以后,现代艺术对平面设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平面艺术一直以来受现代绘画、现代建筑、现代音乐等多门艺术的影响,这是其处在边缘学科的必然结果。既然是边缘学科其必定存在有多学科门类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美术加印刷工艺或是美术加出版这般简单。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之所以边缘学科有其存在价值,究其根本原因是它从传统学科的融合之中产生了新的东西。只有基于对设计艺术是边缘学科的认识,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中避免设计课程因感性的艺术成分掩盖工学的理性探求,只讲版面的视觉效果而忽略视觉元素的安排过程。具体来讲,因边缘学科概念的缺失

4、有6个方面的问题暴露出来。第一、当今计算机及图形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平面设计的编排、色彩及一系列的效果和改变易如反掌,这给没经过扎实的素描及色彩训练的学生以无所适从、眼花缭乱的感觉。他们常常利用计算机的便利瞎碰,觉得象那么回事就完成设计了。平面设计的产品虽然也受印刷工艺等条件的制约,但不像环境艺术设计或工业设计那么严格受约束,造型的安排无法离开工程力学与材料学等专业的配合,因而这种靠计算机软件拼凑的设计在实际运用上也经常可以投入生产。这样问题就很容易被隐藏。可想而知,类似的学习是低效无序的。第二、对潮流的追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已进入后期现代主义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信息社

5、会。而今天的中国,农业与制造业还是占非常大的比例,仍属于未充分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视觉传达的环境有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多方面条件的特殊性,对西方潮流的抄袭显然不合时宜。但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以这种照搬照抄为“创意”的法宝。第三、艺术与技术的平衡问题。如果没有从边缘学科的角度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就很容易陷入两个极端:重艺术、轻技术,以为设计就是一个外表形式感的问题;重技术、轻艺术,忽视传统的素描与色彩写生在设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不像某些人认为的绘画课程只是设计学科装点“艺术”门面或是为手绘机绘设计图做技能训练。诚然,绘画有技能训练的作用,但在设计教学中它在知觉能力

6、、造型整合能力、经验能力、艺术能力方面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同样,在专业设计中,由于上述的两个倾向,也出现对应的问题,一是艺术课程的过分强调以绘画的语言代替设计的语言,导致每一次创意都离不了画意的营造,影响信息明确有效的视觉传达。二是工学的倚重而艺术训练的缺乏,过于依赖电脑方格网和版面公式,以达到设计上的功能明确、主次高度统一,结果设计出的东西电脑味十足又缺人情味和个性化。第四、国内高校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办学模式大都因循了美术学院的那一套东西。不管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工科类大学或是文科农科类高校,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无一例外是以国内八大美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

7、院”)的教师或历届毕业生为师资主体。他们运用的美术学院教学体系基本保持着“原汁原味”,既带来了美院对造型高度敏感的审美训练,也带来美院对艺术设计认识上的先天不足。由于在我国“设计”与“工艺美术”有一段分不开的历史,在20世纪之初现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时候,西方经历了手工艺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定位的曲折过程,而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工业化的起步,手工艺品占据了出口创汇的大头,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和中央工艺美院,而其它几大美院在成立之后,也陆续成立了“工艺美术系”(也有叫“图案组”和“实用美术系”的)。对“设计”的理解显然还没有到位。这与那个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有关:

8、一方面,传统手工艺在国计民生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在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受欢迎,景泰蓝、瓷器、牙雕、玉雕、刺绣为国家的出口创汇立下汗马功劳。另一方面旧中国遗留的贫穷面貌,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离现代设计需要的大工业生产环境差距太远,使设计成了贫瘠土地上迟迟不发芽的种子。这种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混淆,直接造成几十年设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开始有人做设计学科建设,1998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学科目录才取消了“工艺美术”这个沿用几十年的模糊定义。但对于现代设计的边缘性学科特点

9、目前的共识也就是“艺术加技术”而已,边缘性更深一层的意义在设计教育界目前还在摸索中。因此,由于没有从边缘性的高度看问题,也就时常出现艺术与工程技术的争拗,而不是想着从多学科的融合中寻找一个新的领域,不同于“艺术加技术”。这也是边缘学科能够存在的意义所在。这样,以艺术教育为主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从美院克隆到各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大都没有与各高校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造成各高校办学的特色不突出,跟在美院屁股后头走。第五、学生的文化素质影响了教学上跨学科的打通式教学。艺术设计灵魂是创意,而创意活动是由多学科参与的立体式思维模型产生的。在这个立体式思维模型里各学科分支差距太大或是有分支萎缩,都不利于创意的产

10、生。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招生各高校都是按照艺术类的高考分数线招生,基本只有一般本科线的60左右。这样的文化成绩意味着文化基础的簿弱,决定了在大学阶段要开始新的文理工各科学习的接轨难度,更何况有大量的时间要用于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多学科的组合与具体教学实施难度非常大。第六、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教育还有几个必须特殊对待、平衡处理的关系:因为其边缘性,要处理好教学管理的观念,既不能以传统纯艺术教育管理思维对待其学科管理,忽略了其应用及市场观念;也不能因其工程学、市场学的操作平台而在实际运作中轻视其艺术成分。也有因为前面第五点所述的跨学科的教学难度导致的两个极端:在美术学院里工程学、市场学、设计美学、

11、应用数学、外语等文理工科的接轨非常困难而使许多课程没法设置或停留在中学程度的内容学习上。在工科或多学科大学里,要使美术基础为零或几乎为零的学生学习艺术课程,因学时所限,难度大、见效慢而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和反感情绪。当然,在工科或多学科大学里以艺术类分数线招收的学生基本归于美院学生这一类,文化基础一样而艺术素质整体上比美院招收的学生低。另外的一个误区是,提到高等设计教育的国际接轨问题,就认为要完全照搬欧州与美国的现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体系。虽然必须承认西方的艺术设计水平与设计教育明显走在我们的前面,但艺术设计是市场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我国现阶段的设计教育面对的是全球经济发展速

12、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而对艺术设计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及行业领域的用人标准都有其特殊性,这些在讲求毕业生就业率的今天也是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具体问题,在设计教育管理及教学活动中免不了要参考这些现实问题,制定培养计划。因此,在设计学边缘性特质中,平衡各学科的分量除了学理的内在要求,也有日趋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制约因素在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意味着扩大招生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趋势,艺术设计专业无疑是各高校热衷设置的新专业。设计专业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造型艺术学科群以外的学科环境和氛围中。如何在边缘学科的观念下整合各学科资源,使艺术设计在不断呈现的学

13、科交叉、融合中保持艺术性质又不致偏于一方,这都需要我们在边缘性的理解上对学科属性的不断研究与求证。注释:1.参见密斯凡德罗刘先觉编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阿伯里奇丢勒,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在书籍装帧和插图创作方面也有较大贡献3.参见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考艺术类招生文化科录取分数线的规定(试行案2000)4.参见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史集国家教委(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史)编辑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

14、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

15、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