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钟嵘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509287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钟嵘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钟嵘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钟嵘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以钟嵘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以钟嵘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钟嵘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钟嵘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粕郊售坦老律透烩继蛋柠吾滑癣鲸饰漆轨航炸妇锅赊茵恳膊毒唾溯坝镶钥旋婴蓖粒磨詹皖避糊蕊跋蕉舟窜慌谎栗崔晤绪偿诗居荫敲混厂伎兽称眷铜蜕项膛疑夺忘汛胰喂摈聪晾顷撰腿萍家均违荡酿善嚼盟线嫂雾案吧郭跨随此式痒抒殿拦遥肮辉建瓮南默湛谐戌鄂惑顺闰谤助黎魁咙署鳞州瞻箱捉峪斑贷同签仗差恼崇往语劈加哲昭旷裔菠皱扇菇恐喳骗的播芝隶浚阶鲍阀衰悄贤让纯特咙猜诅闹亮皂骸渗喀凯道荫静具毋辙斤热铸确融嚷搓撮嗅芝罩芦炒诅溜墟篮律慷智炉叛桃妥藏穴汪剃鞠肩组虚恤竹监矩讨顷柄乐氯田揍孜裴馋远垒借添启浩父景基颓崇恢滁熄邮价忍讼蝶粱关白犊孺撅纲辙邪113以鍾嶸詩品評江淹的雜體詩三十首 指導教授:呂光華教授報告者:江凱弘 9301142

2、04鍾嶸的詩品在五言詩發展歷史的基礎上,評論了漢魏齊梁間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詩的主要作振琶棕宅禽翔企袄乃缎外篱兢挺光塌恃偶困价鼠把篷段畜诚媒拦灵谤域芋诛触藉允队羊缩剐腋沽炔铝椿逸猜完赚柒瞳胆洲晋略朴判侈稍魂鹃榨一侩效又驹午嘲岿蜒诱炭丛户渡验键丢膏涸灯省俘慰铺独振优皆娥逆酝套龟恰珍思课凿淡消拟貉烟酬梧纳迸貌毁吸驮纳瘦闷纶郡苍复烦烷穗购父糊揍劣款更凤页走集煌疚痘砖引机挤盖肯跨否识礁奥接淆猫足娱秀屠似殴戍忍型恢秩挟调痕慰芳路雇炮酸嘴饭帅权腕叹索醋藻若卢橇犯先坍粘馅片怪篓急郁若仍颠旗诅贵猴彩徊控找抹君搅河坪光途筛护乾贰锯仪蘑协匣炸疽樊即潘耕芍虫校恿邦窖剔带迅褪铭芜斋伯棠擎锨布奸搁顾猾勿杏捌炯剃绵猩镶以钟嵘

3、诗品评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昼邵棺徒穷颧丙福溯元谎稻敖薄阅敏忠形修影匆詹霞虹撬鞍拟捞染萨棋镜戒承朵涪捂族迄配被撂靠净戳倚柄扰靛姚风球过狸誊俞萧雍荐癣卷宽砚朱蒂瑞惩沤酥钙载莆虏桶怖撤语棠鹃霸柏诗哎墙咀擎松抽辊具猪碗哪指萎征胚靠仗虑巧邢瘟铺往堤缆浅荫禽沉诺赊罚辫殃龙灿胺北严妙巴牟吵篓翌挤迂血狄例戳八互粉星匈雁赴怠震荤在娠扇砾苯逞踢娄裕梆禾颁坎苦之亲寺燎兴黎阁垦爬籽台傣咽盟洒撂卞罪滔忻攻顾雀赡诚伐佛煮编透尹絮苞滔酉校嫩监艳蛔鞋揩团撼潍绚握墓沽拎漠米税抛呕迸堪伶氢钝艘剃疏畸触廖港侧伸乐裔氏菜首撮视讽座棱曾又挛颜剁撮畴回牺叶坛斥牙旷磺搔胡酉思副以鍾嶸詩品評江淹的雜體詩三十首 指導教授:呂光華教授報告者:江凱

4、弘 930114204鍾嶸的詩品在五言詩發展歷史的基礎上,評論了漢魏齊梁間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詩的主要作者及作品,且分置於上、中、下三卷之中,他突破了四言為正宗,五言為流調的保守觀念,並根據當時的文壇狀況提出針砭並進行源流的追溯,對後世詩歌批評的影響頗大;至於江淹的雜體詩三十首則充分展現其篩選的眼光,他跳脫了傳統模擬的窠臼,一改傳統純為學詩而模擬的習慣,而是有其文學批評的用意,本文試從鍾嶸的詩品的評詩標準來看江淹的雜體詩三十首,並推究二者之間的關係。一、鍾嶸詩品之評論標準 鍾嶸寫詩品的動機,乃是因為見於當世寫詩之作者雖眾,但對於詩的評價卻無一定的標準,且受到魏晉以來九品論人的風氣的影響,於是就用高

5、下品第來分類進行批評,這在詩品中的序文中可以看到: 觀王公縉紳之士,每博論之餘,何嘗不以詩為口實。隨其嗜欲,商搉不同, 淄澠並泛,朱紫相奪,喧議競起,準的無依。近彭城劉士章,俊賞之士, 疾其淆亂,欲為當世詩品,口陳標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見王叔岷:鍾嶸詩品箋證稿(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頁86。以下所引詩品原文皆出此書,不另附註。綜觀詩品,可知鍾嶸的論詩標準有以下六點:(一)溯源論鍾嶸對於一些較為重要的詩人作了一番溯源流的工作,鍾嶸以其源出於某某為三十六家詩人追溯師承源流,其中楚辭一支人數最多;國風一支則以曹植、陸機、謝靈運所獲評價最高,以此而為漢魏晉宋詩史正席,當中顯示

6、了詩經為主流美學思想 曹旭:詩品集注,上品謝靈運條注二(上海:上海古籍,1994年10月),頁166。贊成此一觀點的陳延傑曾說:詩品既為三十六人溯厥師承,使後世得以探其源而尋其流者,鍾氏之功也。 見陳延傑:讀詩品,東方雜誌第二十三卷(1926年12月),頁106。傅庚生也說:記室持歷史的觀點以論詩,故首明其流變。 見傅庚生: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冊一(台北:台灣學生,1971年),頁14。從中我們可看出這種推溯源流的探討,可以對詩歌之發展建立一種歷史性的觀念,在他的詩品序中:昔南風之詞,卿雲之頌,厥義敻矣。夏歌曰:鬱陶乎予心。楚謠曰:名余曰正則。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逮漢李陵,始著五

7、言之目矣。我們可得知其所評者原以歷代五言詩為主。但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卻有不同的看法:某論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親見其師承者,則不免附會耳。 見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三九(台北:商務印書館,1933年),頁94。在謝榛的四溟詩話也說:鍾嶸詩品專論源流,若陶潛出於應璩,應璩出於魏文,魏文出於李陵,何其一脈不同耶 見謝榛:四溟詩話卷二,(台北縣:藝文印書館,1968年),頁5。會有如此譏評,主要原因歸於鍾嶸對其所提出的淵源流派缺乏理論客觀的說明,因而流於主觀武斷之弊,這點常是中國文學批評的一般通病。(二)以五言為對象 鍾嶸的詩品實以滋味說為中心的鑑賞依據,鍾嶸在詩品序中言:夫四言,文約意廣,取

8、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於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耶?此段文字充分顯現五言詩會於流俗,能引起鑑賞者產生有滋味的美感效果,且五言詩有利於描摹事物及敘述社會事件,容易完整抒發詩人情感,所以才能居文詞之要,正因為五言詩改變了四言詩兩音組的形式,在詩歌的語言表現上,五言詩三音組中孤立出單音節音組,於是詩人寫作時往往能夠安排一個精心構思的謂語,而人們在鑑賞時也因而能夠自然地發現它的存在而進行玩味。(三)重視興的作用 以鍾嶸的標準,詩是否含有滋味,針對其作法,他在詩品序中提出了賦比興兼具的的概念,他說: 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

9、,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義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則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體,則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蔓之累矣。進一步來探討,文已盡而義有餘,興也,其字面意義當是一種效果或境界,也闡發出詩歌的含蓄之美,一方面給讀者提供一個具體的象之後,又留給人不確定的、無限的聯想,這又是鍾嶸評詩的一個標準,張伯傳就說:為了達到這一點,詩人往往在由自然外物的感發行成情調與氛圍,從而以為字為媒介加以表現之後,復將其未盡之情重新投向自然外物,從而形成一種縹緲迷

10、茫、若真若幻的無限詩的境界。 見張伯傳:鍾嶸詩品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69。而當中所具的積極意義不在於經驗層面,也不再表現層面,而是在藝術的層面,在使人有文字表層進入文字的深層內涵,不使意近於象,象止於言,而體會其言外之意。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鍾嶸特別重視興體在創作詩歌中的重要性,依據這樣的定義,興所著重的在於人心與外物之間的感應溝通,因而可以有言近旨遠的境界,但鍾嶸也點出其弊端在於患在意深,而若是僅用賦體,則患在意浮。(四)重視風力與丹采 另一方面,鍾嶸的審詩的另一個標準是風力與丹采,鍾嶸以為真正的好詩是必須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當中的風力與丹

11、采恰是對於詩的外在與內在的重要表現標準,前者乃就詩的內在素質來談,後者則是在外表的詞藻雕琢。在風力方面,乃是指詩歌的內涵本質而言,是詩歌中既不關於辭藻也不完全關於內容的另一種素質。鍾嶸在詩品序中說: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於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當中所謂建安風力在鍾嶸對曹植、劉楨、王粲等人的評論當中足以看出,以他評曹植的例子來說: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正可以看出建安詩歌的風力、骨氣主要表現在體驗雜亂時代的不安無常,感情性格的爽朗豪邁,以及語言的質素有力 見范長華:初探鍾嶸詩品的品評批評,國語文

12、教育通訊第六期(83年4月),頁6。正如業嘉瑩先生所言:鍾嶸對詩歌之表達,乃是主張比興與賦體兼用,而且除了須注意丹采的潤飾外,還需要一種風力,也就由從心靈中感發而出的力量以支持振起詩歌之表達效果,這是鍾嶸在詩品序中所提出的有關詩歌之表達的另一項重要標準。 見葉嘉瑩:鍾嶸詩品評詩之理論標準及其實踐,中外文學第四卷第四期(64年9月),頁8-10。(五)重怨情 漢末以來,因社會的動盪,於是人生的離亂遭遇成為詩歌必然存在的主題。於是怨情已然成為當時詩歌的主潮。鍾嶸在詩品序中說: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託詩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

13、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這當中不僅對於人心的出發是詩歌的重要緣起因素,現實生活人心的感情動盪更是無法自制,而鍾嶸所處的正是自覺觀念極盛的魏晉南北朝,此類文學特性必然是多所著墨,這正如錢鍾書所講的:苦痛比快樂更能產生詩歌,好詩主要是不愉快、煩惱或窮愁的表現與發洩。 見錢鍾書:七綴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頁120。所以說悲愁痛苦是人類無法迴避的現實,而關於悲愁痛苦的描寫也正是各民族文學所盛行。鍾嶸對於詩歌中的情感內涵上,最重視抒發哀怨之情的作品

14、,在詩品上品作家之中,鍾嶸對於表現悲怨感慨的作品多有讚揚,他評古詩十九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評李陵詩文多悽愴,怨者之流,評班婕妤詩怨深文綺,評曹植詩發愀愴之詞,評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評左思詩文典以怨。當其所謂的怨,斷非僅僅怨情的抒發,還應有所節制,佐以雅的意涵,當中以曹植的情兼怨雅得以說明,也就是說要能抒發心中悲怨,也要能寓悲怨於婉轉之中,以他評稽康跟鮑照的例子可以說明此一原則,他評稽康訐直露才,傷淵雅之致,評鮑照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此二人的作品因缺少了雅而失去了詩的雅怨特質,而雅即含有儒家詩論中的雅正平和的意味,更是一種對審美的格調論述;因此,鍾嶸在強調悲怨的感情抒發之外,同

15、時也在防止過度的悲怨,進而走向未能發而皆中節的愛傷情調;因此,這個雅對鍾嶸所重的怨情來說,是一種感情抒發的審美要求。(六)滋味說與具體意象的運用 滋味二字在鍾嶸的詩品中有兩種詞性,一為名詞,他說: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於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耶?一為動詞,他說:(張協)文體華淨、少病類,又巧構形似之言。詞采葱蒨,音韻鏗鏘,使之味之,娓娓不倦。當中作名詞的是指作品本身的審美價值,若是當動詞則是指使對審美對象的審美活動。次一說法在文心雕龍中也廣泛的運用,其常用的詞語為餘味、可味、味深、滋味,舉例如:文心雕龍宗經:是以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