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8624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共产党宣言发表 150 多年以来 , 尤其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 、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造性建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无产 阶级革命时代 的价值 。 在后冷战时代到来之际 , 一方面 , 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进程来看 , 资本主义还没有完全释放自身能量并相对处于自我调整和发展时期 ; 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 、 面临严峻的挑战 。 在特定的时代语境 ,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 在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特殊的“ 一球两制” 格局中 , 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第二次飞跃

2、。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其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和改革开放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 , 突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 。一 、 评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价值的视野( 一 )任何科学理论与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 同时也反映时代的内在要求 。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 , 无疑是我们评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价值的宏观视野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 发展和成熟于 90 年代初期以后至今 。 由于冷战的结束 ,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处于重新整合和多极化趋势 , 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

3、由对抗转向缓和 ,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使不同地域 、 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国家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上相互依赖 、 相互渗透而趋于以合作为主流 。 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世界的脉搏 , 作出了世界大战 30至 50 年内打不起来 ,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科学论断 。 正是基于以上论断 , 我们抓住了难得的机遇进行改革开放和全面现代化建设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到 2 1 世纪 。第二 , 战后的几十年中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进行制度内部的调整 ,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革命 , 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 除美国继续保持生产力水平在世界领先地位以外 , 日本 、 德国作

4、为战败国也迅速崛起 , 成为世界第二 、 第三经济强国 。中国周边原本 比较落后的一些资本主 义国家如韩国 、 新加坡 、 泰国等国家也抓住机遇 , 经济发展进入较高速增长期 。 然而 , 由于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失误以及“ ” , 中国未能把握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所带来的机遇 , 在资本主义能量较大释放的同时 ,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显见 , 拉大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 。 1979 年我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 11位 , 有近 40 % 的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 。 因此 , 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必须首先解决“ 球籍 ” 问题和发展问题 。 正是

5、在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 我们抓住了知识经济 、 经济全球化 、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 , 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关键 , 使我国经济到目前为止连续 25 年保持 8 % 以上的增10长 , 综合国力愈益强盛 。 中国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展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第三 , 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主题具有两面性 。 一方面 , 合作大于对抗 , 和平与发展在总体上是主流 , 代表着世界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 另一方面 , 单边主义 、 新保守主义 、 后冷战思维 、 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现实 威胁 , “ 东西南 北问题 ” 依然存在 。 所以 , 我们要冷静观察

6、、 守住阵地 、 韬光养晦 、 埋头发展 、 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发展的主题性是评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价值的微观视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至今已 80 多年 ,这 8 0 多年的历程是整体性与阶段性发展的主题性的统一 。第一 , 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从 1921 年到 196 5 年的近半个世纪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 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 其实践成果是农村包围城市 、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和独创性的和平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 的实践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而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

7、飞跃可 概括为两个阶段 : 从 19 21 年到1956 年为第一个阶段 , 在此阶段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 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主题 以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 , 推翻三座大山 ,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 从 1 957 年到 196 5 年为第二个阶段 , 在此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主题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由于种种原因 , 在解决第二个主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和失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遭遇挫折 。第二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恢复和确立了

8、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 ,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 从而使继续探索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主题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基础上实现第二次飞跃成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20 世纪 8 0 年代面临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 。 两次飞跃和两个主题之间是既具有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 。 毛泽东 、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 。 今天 , 我们在评断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价值的时候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不能割裂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就理论而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9、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 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继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后的第三座里程碑 ; 就实践而言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由毛泽东领导时期以苏联模式为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 。而且 , 这种模式转变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关于当今世界的主题以战争为主的判断 , 正如邓小平 1988 年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时所说 : “ 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 , 带来诸多问题 。 我们很早就发现了 , 但没有解决好 。我们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 , 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二 、关于中国特

10、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价值的内涵维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成功实践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使“ 一球两制 ” 的世界质异性制度格局得以维系 , 展昭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性 、 生命力和当代价值第一 , 20 世纪初 , 列宁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跃 “ 一国革命胜利理论 ” 的创立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 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次实现了内在的统一 , 在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同时也使世界形成了以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差异为特征的 “ 一球两制” 格局 。 所谓“ 一球两制” , 就是指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国

11、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并存 , 两者既相互竞争 、 斗争又进行有条件合作的一种格局 。我认为 , “ 一球两制” 可分为传统格局和当代格局 。“ 一球两制” 的传统格局从时间维度来界定应从 191 7 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到 20 世纪 9 0 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崩溃 , 其间约 75 年 。若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内涵维度来界定这 75 年则 : (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实践具有了世界意义 , 到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 全世界有 97 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 拥有 8 000 万党员 , 社会主义国家有 15 个 ; ( 2 ) 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阵营使西方资本主义妄图统治世

12、界的企图破产 ; ( 3) 社会主义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 ( 4 ) 不可否认 , 由于种种原因 , 传统的 、 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中 , 在其能量释放完毕以后遭遇挫折已具有必然性 ; ( 5) “ 一球两制 ” 传统格局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 而是缺乏创11新 、 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因与时代发展相悖的被淘汰 。第二 , 20 世纪 9 0 年代初 , “ 一球两制” 进入当代格局 。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崩溃 ,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只有 4 个 ,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遭遇重大挫折 , 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伴随着

13、“ 冷战” 的结束而出现 社会主义的命运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 “ 一球两制” 的格局是否还能维系 ?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叫嚣西方自由世界联合起来 , 为在 20 世纪末在地球上彻底铲除社会主义而奋斗 。社会主义失败论和过时论在西方国家流行 , 国内也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优越性产生困惑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 20 世纪末进入了一个低潮 ,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然而 , 邓小平紧紧把握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在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 坚持改革开放 , 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新 、 旧两种模式的比较 、 改革和创新

14、,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新发展 。 目前 , 我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 5 位 , 20 03 年的 GDP 总量占世界 180 多个发展中国家 G DP 总量 的 3 3 %, 超过了东盟除 越南以外的 11 个资本主义国家 G DP 的总和 , 中国实现了由几千年的经验型经济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中等工业化现代国家的过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 正如邓小平所说 : “ 只要中国不垮 , 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 。 ”因而 ,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及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

15、立在今天看来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则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 , 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和希望 , 成为“ 一球两制 ” 中社会主义的核心代表力量 , 使“ 一球两制” 的世界性格局在当代得以真正意义上的维持 。( 二) 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当代的内在价值。经典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阐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和战胜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性 , 着重点在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 、 基本途径和根本任务的科学理论的创立 , 并具有

16、真理的普遍性 。由于历史条件的拘囿 , 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性 ,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 , 正如马克思多次阐述的那样 , 让他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作具体描述是不科学的也是做不到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150 多年的历史的核心课题就是如何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的普遍性 、 创新性和实践特殊性的统一 , 这一课题的解答并未在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故乡获得圆满的答案 。 20 世纪 20 年 代初期 , 列宁创立了 “ 一国革命胜利论” 并以“ 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尝试具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 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因列宁的去世而中断 。然而 , 形成于 20 世纪80 年代并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晶 理论及其实践较圆满地解答了这个核心课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是创新和发展了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里程碑和集大成 。 诚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它既坚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