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同名20969)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8076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同名20969)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讲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同名20969)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讲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同名20969)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讲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同名20969)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讲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同名20969)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同名2096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同名20969)(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各位同志:大家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司法行政历史最悠久的工作之一。作为在座的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兵,即将走上司法行政工作岗位,从事各类司法行政业务,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业务,根据局领导安排,我和大家谈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历程。1、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历史和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拨乱反正的中国百废待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还不到10部。从1958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基本没有人大立法。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对于依法治国的认识曾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过程。1945年7月,毛泽东同

2、志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共产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后,怎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这一问题时,曾经正确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起责任,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这一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发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自1957年后,“左”的指导思想与方针开始抬头。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造成法律虚无主义盛行、人们根本不知道法律为何物的社会现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经验时,提出要讲法制;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法律交

3、给人民。当时,刚刚恢复组建的司法部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从1979年下半年到1982年,全国司法行政机关集中力量宣传了刑法、刑事诉讼法这两部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随后,在我国第四次修订宪法前后,在1981年开展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和1982年开展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结合典型案例,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1985年夏天,当时的司法部部长邹瑜同志找到了一直关心普法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提出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建议。他提出,第一是普及法律常识,不是普及法律知识。第二是基本普及,就是有60的公民,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在这样的

4、背景下,一次由政府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起来。2、前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自1986年以来,已经顺利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一五”普法教育从1986年至1990年开展,重点对象:工人、农(牧、渔)民、知识分子、干部、学生、军人、其他劳动者和城镇居民中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主要内容侧重于“十法一条例”的法律常识的学习和普及。 基本目标: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学一点,学深一点。通过学习,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尤其是遵守、维护宪法的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其他各项事业,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通过普法教育,广大公民初步填补

5、了法律知识的空白,广大干部逐步树立了依法办事的观念,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全民普法这一伟大创举,使社会主义的法制之根,逐步扎入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肥沃的土壤之中。与此同时,依法治理工作在“一五”普法时期开始产生。自1986年辽宁省本溪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依法治市”以来,依法治理工作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从此,社会主义中国迸发出空前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二五”普法教育从1991年至1995年开展,重点对象:县、团级以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军高级干部;执法人员,包括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青

6、少年特别是大、中学校的在校生。 主要内容:“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学习教育。 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宪法,有针对性地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常识,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部门地学习专业法律知识,促进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 活动呈现出学用结合、学建结合的显著特征。“二五”普法在方法上依旧坚持以面授为主,但开始重视发挥各种舆论宣传工具的作用。山东章丘“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经验推动了全国各地依法治理活动的广泛开展。普法工作与依法治理相伴而行、相得益彰,推动了各层次、各行业的依法治理,普法工作开始逐渐向法治实践的方向延伸。“三五”普法教育从1996年至2000

7、年开展,重点对象:工人、农(牧、渔)民、知识分子、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生、军人和个体劳动者以及其他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主要内容:“以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重点内容。 基本目标:通过在全体公民中继续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党中央提出把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作为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处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将普法工作的最终目标确定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和作为依法治国生动实践的依法治理工作,始终是贯穿“三

8、五”普法的两条主线。各地相继建立起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一个以基层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理网络初步形成,三者互相关联衔接,共同构筑起依法治国的大厦。“四五”普法教育从2001年至2005年开展,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四五”普法的重点对象。 主要内容:宣传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普及的各项法律法规。 基本目标: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方

9、位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明确提出了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即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这一目标的确定,标志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四五”普法期间,我国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使依法治理成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在要求,妥善处理学法与用法的关系,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以法治化管理为主要工作目标,进一步加

10、大依法治理的力度,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四五”普法期间,我国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五”普法规划还从2001年开始,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确定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五五”普法教育从2006年至2010年开展,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是“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 主要内容:宣传宪法,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目标:适应党和国家工作

11、大局,适应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提出深入开展“一学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更加注重公民普法中的学用结合;二是首次提出把农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三是首次提出开展法治城市和法治区、县(市)创建活动;四是注重丰富和活化教育形式,提出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法律进

12、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六五”普法教育从2011年正式开始。“六五”普法工作凸显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重点对象中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重中之重;二是要求突出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三是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法律、政策依据及工作机制。 1、法律和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因此接受法制宣传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履行遵守国家法律义务的前提,不懂法何来守法。全国、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在一期普法规划结束之际,

13、都会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明确下一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等。如在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我们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3年6月24日通过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明确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基本要求及各个单位的法制宣传职责。各级党委政府发文部署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制定的“六五”普法规划,盐城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11月4日印发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

14、工作机制各级成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有“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设在司法部,司法部部长兼任主任。从省、市、县到乡镇,都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一般由党委专职副书记兼任组长,宣传部、政法委、司法(厅)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厅),司法局(厅)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决议、决定;二、拟定和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三、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本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四、协调、组织法制宣传教育的培训、考试、考核;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5、工作的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六、决定或者建议实施奖惩;七、办理法制宣传教育的其他事项。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国家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各自的职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和宣传法律知识。如环保局要负责环保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工作,国土局要做好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工作。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组织实施。一般单位都内设法宣科或法制科,有的大公司设法务部,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三、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1、主要任务根据国家“六五”普法规划,法制宣传的

16、主要任务是:(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大力宣传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大力宣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