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4874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形势,妥善应对新挑战,把蓬莱建成经济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一、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一)基础条件“十一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民生第一追求”理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

2、面进步。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名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节水型城市、首批全国法治市,以及山东省省级文明市、双拥模范城、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重点服务业城区先进单位和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1、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47亿元,年均增长16.8%。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87亿元,年均增长22.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2亿元、210亿元和1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8.862.928.3优化为6.360.533.2。2、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

3、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家。深入实施“三百工程”,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市五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61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916万元、农机补贴892万元、良种补贴490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完成农村道路硬化改造220公里、新增通自来水村266个,小型水库除险加固63座,全市硬化路通村率达到99%、村村通自来水人口普及率达到99.2,分别比2005年增长9个和39个百分点。3、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造船重工、汽车及零部件、葡萄与葡萄酒、旅游等主导产业不断向集聚化、规

4、模化、高端化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造船重工企业达到22家,年造船能力100万载重吨,海洋重工产品加工能力20万吨,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船舶工业聚集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4家,零部件生产企业81家,形成年产重卡3万辆、改装车2万辆、车桥15万根的生产能力,成为山东省三大重型卡车生产基地之一;葡萄酒企业达到63家,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19万吨,荣获中国葡萄酒名城称号;旅游业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4、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培育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服务业,繁荣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生活

5、消费服务业,加快发展会展、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实现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占GDP比重达到33.2%。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到52%,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准确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华润、中电等新能源项目,丰蓬液晶、超硬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项目,诺康药业、北大高科等新医药项目,国电微藻养殖等节能环保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产运营,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5、固定资产投

6、资取得新成效。充分利用国家增加中央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投资结构,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84亿元,年均增长22%。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北方奔驰、君顶酒庄、三仙山、博展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安邦石化、大金重工、孚瑞克森刹车片、五金机电批发市场、太阳岛俱乐部、世嘉旅游综合开发、鼎峰商业地产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为全市“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6、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国道206西线、蓬水路、南环路西线建成通车,龙烟铁路、潮水机场开工建设。新建成

7、5万吨级泊位3个,完成2条5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蓬旅航线实现复航。全面实施城乡电网改造,战山水厂建成运营。完成集中供暖调峰锅炉建设和15个老旧小区的管网改造,城市供热面积达到340万平方米,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达到12万立方米。新增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1万吨,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基本完工,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300吨。铺设23000芯公里通信光缆。实施街巷整治、绿化、亮化、排水改造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供水、通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全面加强。7、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初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

8、进。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和补贴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均取得新进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深化金融创新,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新引域外商业银行3家,组建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4家,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民和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实现我市企业证券市场融资零的突破。深入实施“三个引进”战略,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17家央企、国内外五百强和高校科研院所落户我市,五年累计利用外资7.1亿美元、内资206亿元。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全市对外贸易实现平稳增长。五年累计进口总额达到11.5亿美元,

9、出口总额达到21.5亿美元。建成保税仓库5座、4.2万平方米。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2005年的16.7%提高到52%。8、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64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2.9%。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6.2%。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完善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城镇居民基

10、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220元和每人每年84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和每人每年1800元,覆盖面分别达到1.8%和4%,实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共建设廉租住房190套。深入开展困难学生救助,五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100万元、救助困难学生2.2万人。9、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53项,其中25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5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317项,其中烟台以上科技发展计划169项,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面实施中小

11、学布局调整,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学校24所,校舍改造9万平方米,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和山东烟台建文职业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开始招生。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投入资金1.6亿元,新建市医院外科病房大楼并投入使用,门诊病房综合楼主体完工,完成了1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和100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文化事业扎实推进,连续成功举办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蓬莱阁景区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3项。妇女儿童、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史志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其他社会事业均得到全面发展。10、生态环境明

12、显改善。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22.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10%和18%。淘汰关闭立窑水泥生产线17条,全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五年累计完成荒山造林8.5万亩,县乡路绿化200公里,建设省级绿化示范村30多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积累了一些值得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转方式,精心调结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二是坚持开放引

13、领。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赶超发展的重要动力,积极发挥区位、港口和政策优势,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国内外合作,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多市场中获得先机、占据主动,在北部沿海产业带城市中保持竞争优势。三是坚持重点带动。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同时,紧紧抓住带动全局、支撑长远的重点事项,聚力推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重大战略,聚力推进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聚力推进重点项目、财源建设、社会事业、民营经济、海洋经济、企业上市等重点工作。四是坚持协调发展。在抓好先进制造业同时,更加注重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在

14、推进经济发展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五是坚持改善民生。始终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任务,加大民生投入,为民办实事,每年集中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维权等问题,使群众真正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新的发展赢得民心、凝聚民力。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主导产业不强,规模不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战略新兴产业刚刚起步,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二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四

15、大主导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有待增强。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供应日趋紧张,人均水资源量偏低,资源利用率不高,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较大。四是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设施有待完善,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幅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二)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市总体上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广阔、增长动力充足、进步潜力巨大,但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1、国际环境。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

16、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2、国内环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3、区域环境。“十二五”时期,环渤海和东北亚一体化发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