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3295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讲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讲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讲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讲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述评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是西方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它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ACT)的改革 David T. Gamage.校本管理澳大利亚的经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p41),后波及到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西方教育管理领域中掀起了非常广泛、强烈的影响。90年代中后期,陆续有一些学者将西方校本管理理论介绍到我国教育管理研究领域中。时至今日,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我国教育管理领域界有关西方校本管理的研究,大致可概述为如下四个领域:一

2、、校本管理的概念不同称谓对于“校本管理”这一概念,学术界存在着诸如“学校现场管理”、“学校范围为本的管理”、“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分权管理”、“校本财务管理”、“学校改进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分权”、“参与决策”等不同称谓 宋爱红.校本管理:理论、模式及发展的适应机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p131)。不同界定有关这一概念的界定,归纳起来主要有:1.戴维(David,J. L,1989)在总结校本管理实践后做了两个界定:一是学校作为主要决策单位,应增加其财政及管理的自主,减少来自中央的控制;二是有效改革并不依据外在程序,而主要取决于有关成员合作,共同做

3、出决策 郑燕祥著;陈国萍译.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0。(p53)。2.马兰(Malen)等人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权力下放形式,学校是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单位,通过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能够激发并保持学校的进步 夏新斌.校本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7)。(p35)。”3.拜雷(Bailey,W. J.)主张,校本管理是“一种参与决策过程,参与决策的人员要对决策负责 夏新斌.校本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7)。(p35)”。4.雷诺德(Reynolds,Larry J.)认为校本管理涵义有三:具体的学校当局代表对

4、学校的人事、预算和学科等学校的教育事项进行决策;一个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以及社区成员在内的管理小组在学校层采取参与决策模式;校本管理可以促进学校层在学校改进的努力中提高学校领导水平 黄崴.校本管理:理念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p28)。5.汉森(E. Mark Hanson)强调校本管理代表了一种期望,期望由与课堂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和家长来做决策,以使地方学校回应挑战的决策带来有卓越的见识,带来更大的效能 宋爱红.校本管理:理论、模式及发展的适应机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p131)。6.赫尔曼(Herman)认为,校本管理是 “

5、一种结构和过程,它允许学校在指导、预算、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人事等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同时,学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要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 夏新斌.校本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7)。(p35)。”结论:上述各种定义表明,西方校本管理概念的内涵有二:一是学校应享有更多办学自主权(这自主权在我国主要包括课程、经费、师资、招生等);二是教师、家长、社区成员乃至学生,应共同参与学校的决策。这是西方校本管理理论之精髓。二、校本管理的理论基础西方校本管理的产生并非纯粹的历史现象,而是有着广泛的管理学和哲学理论基础。1.管理学基础就管理学而言,校本管理是建立在“松散二元结构理论”、权变理论、高绩

6、效理论等多种管理学理论基础之上。校本管理理论把教育组织看作是松散结构系统,强调各层级之间的选择权,而不只是下级服从上级的规则和制度,这正符合皮尔斯(Pierce,L. C,1980)提出的“松散二元结构理论”;校本管理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学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而导致学校的具体管理方式也在发展中灵活变化,这种观点也是权变理论在校本管理理论中的具体表现;校本管理理论强调教育行政当局下放权力,让基层学校享有实际的决策权力,而自己只是把握评价学校的标准,并通过学校的办学结果来评价学校的办学业绩,这与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的以参与式管理为实质的高绩效理论不谋而合。2.哲学基础就哲学来说

7、,校本管理理论与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后现代思潮密切相关。后现代思潮是一种泛文化思潮,涉及艺术、文学、语言、政治、哲学、历史、伦理等诸多领域。它是以西方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的观念反映,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它伴随现象学、分析哲学的势微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的衰落,以后结构主义和新解释学的兴起为标志而登上当代思想舞台;起初,它以彻底否定现代哲学的激进后现代主义哲学面目出现,以后又逐渐产生了建设性后

8、现代主义哲学;激进后现代哲学从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前提出发,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主张向统一性开战、取缔“深度模式”,宣扬所谓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最终陷入了以推崇主观性、内在性和相对性为特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文化也采取基本否定态度,不过它的否定不是激进性的彻底摧毁、全盘根除,而是强调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实现对现代性的超越,建立新的世界观,以适应西方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些观念对企业管理、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管理方式、决策方式起到了一种思维预设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管理实践中的重心下移,

9、权力下放,决策参与,从而构成了西方校本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3.政治学基础作为校本管理理论的政治学基础,主要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见陈琛:经济全球化中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与消极影响一文。此外,与新自由主义相关的政治哲学思潮有:社群主义、新保守主义、功利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等等。三、校本管理的模式西方校本管理理论的关键在于决策权。围绕这一问题,西方教育管理领域形成了有关校本管理的不同模式。墨菲(Murphy)和贝克(Beck)曾于1995年把校本管理划分为三种运作模式:即行政控制模式(Administrative Control SBM)、专业控制模式(Professional Control SBM

10、)、社区控制模式(Community Control SBM) 夏新斌.校本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7)。(p36)。行政控制模式,是以增加校长在财政、人事和课程等关键领域的决策权为目标的一种校本管理模式,又称校长决策模式。但是,校长在将各种资源充分运用于学生身上的同时,也需要非正式地向教师、学生家长、学生或社区代表咨询;专业控制模式,是以增加教师在诸如预算、课程、人事等方面决策权为目标的一种校本管理模式,又称教师决策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与学生关系最近的专业人员拥有做出这些决策的知识,让其充分参与决策过程还可以提高其对执行决策的承诺;社区控制模式,是以最大限度增加家长和社区责

11、任并提高其满意度为目标的一种校本管理模式,又称家长、社区成员决策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学校课程应直接反映家长和社区的价值和偏好,而校长和教师并不一定能代表家长和社区的利益,因此如果家长和社区掌握学校课程、预算、人事等方面的决策权力,那就可以提高学校的适应性,保证消费者的满意度。除上述三种校本管理模式外,坎尼斯雷斯伍德(Kenneth Leithwood)和泰瑞萨曼兹斯(Teresa Menzies)又提出第四种校本管理模式,即平衡控制型模式 夏新斌.校本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7)。(p36)。这一模式是以实现社区与专业人员双重控制为目标的一种校本管理模式,又称家长和教

12、师共同决策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学校在关键决策中既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师的知识,同时又能使家长和社区承担更多的责任;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有权在预算、课程和人事等方面做决策。此外,有的学者还介绍了美国校本管理的两种模式 宋爱红.校本管理:理论、模式及发展的适应机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p132133):“行政”模式和“法治”模式。“行政”模式是在保留现存科层系统情况下,将决策权转移到地方学校层面的一种校本管理模式;“法治”模式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特许学校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校本管理模式,它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类变革以及教育管理者的角色具有强大的潜在影响。四、校本管理的

13、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校本管理运动是针对传统的外在控制的学校管理模式提出来的。这种传统外在控制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学校受其外部行政机构的控制,其管理任务的确立和完成是在外在指导下进行的,容易脱离学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校本管理则与此迥然不同,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本管理原则。对此,我国一些学者曾进行过不同的概括。毛亚庆认为 毛亚庆.论校本管理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1)。(p75),西方校本管理原则可表述为五个:质的原则与量的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标准化原则;放权的原则与集权的原则;自我管理原则和执行系统的原则;人本原则和结构控制的原则。与毛亚庆不同的是,宋爱红则认为 宋爱

14、红.校本管理:理论、模式及发展的适应机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p134),西方校本管理原则可概括为八个:目标多元化原则;质的原则;差异性原则;结果相等原则;分权原则;自我管理原则;人本原则;创新原则。以上学者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校本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真谛。五、西方校本管理理论研究之启示西方校本管理理论,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这种启示,主要指由西方校本管理理论引发的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些思考,即我们在借鉴西方校本管理理论时应进一步思考的一些问题,这至少涉及如下方面:1.校本管理本土化问题如前所述,西方校本管

15、理思想的精髓在于:学校应享有更多办学自主权;教师、家长、社区成员乃至学生应共同参与学校决策。客观地说,这一精髓对我国目前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在借鉴时,还应对其进行本土化研究。而要对西方校本管理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最为重要之点就是要明确西方校本管理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范围,并将这些条件、范围同我国教育管理领域的实际状况加以比较,这样才能实现本土化研究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将校本管理理论置根于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翻开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西方教育经历了一个国家化的历程。19世纪之前,教育还没有纳入国家的视野,只是发生在民间的具有私事性质的活动。对此,劳凯声教授在教育法论一书中曾指出,“教育行政是现代国家行政职能扩大化的产物,是19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的特色之一。在这之前,传统的国家行政主要是指警察行政、外交行政、财务税收行政、军事行政等。教育在很长时期内主要表现为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等私人之间的事情,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靠的是私人自由交往所形成的自律性 劳凯生.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8。(p130131)。”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及其经济生活的急剧变化,才导致当时许多国家纷纷将教育纳入到国家活动之中,这在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的国家化。到了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整个西方教育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