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2664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doc(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门交通志(2001年2005年) 海门地处长江下游北端,地势平坦,河网交错,十分有利于水陆交通事业发展。民国9年(1920),近代实业家张謇在建设大生第三纺织厂过程中,为解决“大生三厂傤料运机”,出资10万元,修筑了长6.5公路的三厂至青龙港的“青龙港铁路”。同年,县内第一条过境公路南干公路的兴筑,共同掀开了海门交通的发展篇章。到1949年,全县公路里程总计117.7公里。1958年全县90.9的公路改造成晴雨公路。1990年,县内有晴雨公路18条,总长286.95公里,已实现乡乡通公路。全县有公路桥梁114座,3228延米。1994年底,全县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沥青路面)。19962005

2、年期间,全市公路建设快速推进,新增公路里程1352.29公里,新建、重建公路桥梁123座,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5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648.623公里,公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648公里;全市内河航道32条,通航里程347.99公里;全市拥有各类汽车15778辆,摩托车辆,拖拉机2590辆;各类船舶356艘15227吨。其中营业性运输客车573辆,货车2237辆,营运船舶43艘6432吨。第一章 交通设施第一节 公路高速公路通启高速海门段 南通至启东的高速公路海门段,由省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总投资40亿元,工程于2001年7月动工,2004年10月建成通车。通启高速为宁启高速的组成

3、部分,西起宁通高速九华立交,东止启东市汇龙镇全长108公里。海门段全长40.015公里,途经我市天补、海门、德胜、常乐、悦来、麒麟、三阳等7个镇24个村。海门段全线设互通式立交桥3座(海门、悦来、叠石桥);分离式立交桥5座(茅呈立交、麒麟立交、包临线立交、锉西立交、阳南立交);特大桥1座(青龙河特大桥)、大桥2座(圩角河、大新河);服务区1个(麒麟服务区)。公路设计时速120公里,双向四车道,桥梁荷载等级汽-20、挂-120。路基顶宽28米、平均填土高度3.835米。通启高速的建成通车使海门到南京的时间比原先缩短了近1小时,是目前境内最高等级公路。省级公路S336线海门段。始筑于民国9年(19

4、20),民国14年12月竣工,取名南干路,列乙等支干,系县内第一条过境公路。民国17年,列为江苏省5大干线之一,更名为浦海路,由江浦经浦口、瓜洲、南通而达海门。民国22年更名为浦启路,经茅家镇、三厂、常乐、三阳、和合镇至启东汇龙镇。民国37年定名为通启路,1975年更名为通启寅公路。1990年全省公路统一编号为苏325线。自南通县川港镇向东进入海门境西海坝,经天补、海门、三厂、悦来、三阳等镇,于塌水桥出境入启东市。2000年全国公路普查过程中,更名为海通复线,统一编号为S336线。该段公路横贯海门全境东西,自启东至海门市临江镇入境,经三厂镇、海门镇、三和镇出境入通州市。1958年前系土路面,以

5、后筑成砂石路面,1975年按二级公路标准改线,由三厂镇向东,经厂洪、临江至决心桥出境入启东市,路基宽13米,路面宽7-9米,次高级渣油路面。1987年起,用3年时间,对海门镇段4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改造,1989年10月竣工。1996年对启东交界至瑞江路转盘段进行了改造,1999年-2000年重新改造,为二级公路,沥青砼路面,路基宽22-28米,路面宽20-28米,2001年三和转盘至通州段改线,经三和转盘向西至兄弟村入通州境。该段为一级公路,水泥砼路面,路基25.5米,路面宽22米。2005年海门市段公路全长40.198公里。S335线海门段。原名新通吕线,由启东市吕四镇开始,经海门市东灶港镇

6、入海门境,经刘浩镇、包场镇、正余镇、货隆镇进入通州市境。海门段全长28.88公里,自1980年起兴筑,至1991年10月全段竣工,历时12年,按二级公路标准分6期建设。全段为次高级沥青表处路面。2001年全至2003年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分期实施、改造,沥青砼路面,路基宽25.5-26.5米,路面宽22-23.5米。2005年该段公路全长26.726公里(不含与S221线、S222线重复里程)。S222线海门段。原名掘青公路,民国19年(1940)在县境内筑成土路面,1958年建成碎砖泥结砂石路面,列为省道。1989年命名为海青线(海安至青龙港)。2000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中,编号为S222线。

7、该段公路由通州市三余镇向南入海门境,途经货隆镇、四甲镇、常乐镇、三厂镇至青龙港结束,沟通全境南北。1988年起,按二级公路标准分期、逐段拓宽改造,2004年全段拓宽改线工程完工,线形走向变自S335线通吕河货隆大桥向南经四甲镇区至合兴路口为合兴路口直线向北至通吕河兴隆大桥与S335线相接,利用S335线向东至货隆镇区与原线路汇合,该段路为二级公路,沥青砼路面,路基宽14米,路面宽12米。2005年该段公路全长29.39公里。S221线海门段。兴建于2002年,由通州市向南进包场镇入海门境,向东经东灶港镇然后沿东南方向至红中村,与S335线交叉后合并,从天汾镇入境到启东市。该线因靠海,列为国防公

8、路,亦称海防路,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沥青砼路面。2005年海门段公路全长13.703公里。市、县级公路:吕通线海门段,吕通公路,筑成于民国9年(1920),取名东干路,列为乙等支干。民国17年改名为中山路。民国24年,全线加铺煤屑、碎石。民国37年更名六吕(六合至启东吕四镇)公路,列为国道。1958年改为通吕线,1988年降为县道,2000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中,更名为吕通线。该段公路自启东吕四镇开始,从海门头甲东400米处入境,途经包场、余东、四甲、国强出海门境至通州二甲镇。1988年分段改造,1990年有10.5公里筑成沥青表处路面,至1994年已全部改造为沥青表处路面,2005年

9、该段公路总长36.143公里。新常线海门段。建于民国12年(1923),为南干路海门段一部分,自掘青公路常乐交叉口向东经麒麟、悦来、三阳至塌水桥入启东市,县境内长26.21公里,路基宽13米,路面宽3.5-5米,1958年加铺砂石。1975年通启公路改线由三厂直线向东后,该段定名为常久线(常乐至久隆)。1989年对公路进行了分段改造,三阳镇区首先拓宽成路面宽18米的油路,随后悦来镇区段相继拓宽,1990年拓宽改造筑成沥青油路13公里。至2003年,全线均为沥青表处路面,2000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中,更名为新常线,2003年起,海门段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改线重建,在三阳镇区东包悦线路口向南300

10、米直线向西,经悦来、麒麟、常乐,与S222线交叉,过青四河向西至海二线。至2005年末全段完工,全线全长31.76公里,其中改线新建路段长29.81公里,路基宽15-32米,路面宽度12-25米,沥青砼路面。北海线海门段。原名为海二公路, 1979年兴筑,年末竣工。自海门镇健康桥东侧向北,经新海、德胜、瑞祥、国强至通州二甲镇东首,与吕通线交会,县境内长16.93公里,三级公路,砂石路面,路基宽11米,路面宽3.5-5米。1993年把丝绸路向南,至人民路交叉口段1.081公里改造按城市主干道改建成水泥路面,路面宽度24米,列为城区道路。2000年至2001年把德胜向南至海门镇海易大桥5.95公里

11、段,按一级公路改造,路基宽29米,路面宽26米。2000年公路普查时,该线更名为北海线,自通州市北兴镇起经二甲镇入海门境,途经国强、瑞祥,向西经德胜,向南经海门镇至江海路人民路交叉口。2005年全长16.563公里。2002-2003年,新建德胜镇区向北至通州二甲镇段4.7公里。至2005年该线全长16.563公里,沿线途经德胜镇、海门镇,已建成一级公路,南段公路两侧建有绿化景观林带。通海线海门段。2000年公路普查时重新调整的线路。自通州川港镇入海门境,经天补、三和、海门港至海门港港区,总长19.865公里,其中川港镇向东至天补,天补向南至西大兴段为原S325线的一段,1999年改建,200

12、0年全国公路普查后调整为县道,西大兴向南至江心沙农场拐弯处,为原大江公路,1978年通车,碎砖泥基础,砂石路面,路基宽10-11米,路面宽5.5米,1990年三和镇区段拓宽,改造成二级公路1.7公里,1996年完成三和镇区向南至海门港的改造,路基宽24米,路面宽22米,沥青砼路面。东临线。2000年公路普查时重新调整的线路。自东灶港闸桥向南,经刘浩镇、六甲坝,至吕通线交会,与吕通线重复,经卫东闸向南,经海洪,悦来,临江,至S336线相接。其中东灶港闸桥至六甲坝段为原六东公路,1958年从六甲坝筑至刘浩镇区,为晴通雨阻土路。1961年又将土路筑至三门闸。1969年六甲坝至三门闸段改建晴雨公路。1

13、972年筑至东灶港,1985年又从东灶港延伸至黄海大堤,路基宽7-8米,路面宽3-3.5米,碎砖路面。2003年对东方红大桥向北至东灶港4.5公里段按二级公路标准重新改造,沥青砼路面,路基宽12-20米,路面宽9-19米。1993年卫东闸向南至临江镇段新铺筑了沥青表处路面,路基宽7.5-10米,路面宽6-7米。2005年该公路总长29.202公里。三汤线海门段。2000年公路普查时重新调整的线路。自通州市三余镇向南从正余镇北3.3公里处入海门境,经正余、余东、麒麟、三厂(原汤家)至S336线。其中正余至汤家段为原乡道汤正公路,1979年-1982年修筑正余至树勋段10.2公里,1985年修筑树

14、勋至麒麟段5.8公里,该两段于1995-1996年改造,正余至通州交界段筑于1995-1996年,全线沥青砂路面,路基宽10-19.8米,路面宽7-17米。2005年全线长23.444公里。袁天线海门段。原名天袁线,自通州市袁灶镇向南进入海门市境,经三星镇至天补镇与通海线交会。2000年更名为袁天线。 1976年县境内长6.77公里,南段按三级公路标谁设计兴建,公路用地宽11米,路基宽9米,北段1986年-1987年兴建,全线路面宽3.5米,砂石路面,1994年北段改造,沥青砂路面,路基宽9米,路面宽7米;2003年按一级公路标准改造南段(天补至三星)5公里,沥青砼路面,路基宽29米,路面宽2

15、2米;2005年北段4公里按二级路标准改造,沥青砼路面,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2005年该段公路全长8.15公里.。王川线海门段。原名星海公路,自启东市王鲍镇海东桥入海门市境,经海洪、万年、树勋、平山、瑞祥、德胜、三星、至叠石桥市场出海门市境,与通州川港镇相接。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施工,路基顶宽9米,路面宽7米,砂石路面。1985年起分段修筑,至1993年全线建成通车,全长43.93公里筑成沥青表处路面。2001-2002年按一级公路标准对叠石桥至德胜镇区段8公里进行改线新建,路面宽25.5米沥青砼路面。2002年万年镇区段(即该线10.2公里至12.96公里)改造为一级公路,沥青砼路面,路

16、基宽31米,路面宽度26米。2005年,该段公路全线长43.93公里。镇村公路民国10年(1921年)后,乡镇公路和大道主要有牛洪港至张芝山的张洪大道,长10.5公路,曹家镇至中心镇的曹中大道;通济桥至凤凰桥的通凤大道;长春镇至倪家镇的长倪大道;长春镇至八匡的长八大道;浒通镇至大洪镇的浒洪大道;长春镇至海界的界长大道等。到1949年,全县乡村公路和大道总长76公里。建国后,乡村公路得到改造。20世纪50-70年代,结合农田水利建设,乡村骨干道路拓宽至3米左右,大队至生产队的机耕道宽2米左右。80年代,乡村间的道路拓宽、取直。德胜、秀山等乡的乡村骨干路以泥结碎砖作基础,煤渣或砂石铺面,成为晴雨路,小型拖拉机、小型机动客货车均可通行。1990年,全县可通车的乡村公路总长450公里。1992年开始,全市组织实施了镇村公路“黑色化”工程,全市的镇村公路黑色路面得到迅速发展。至1996年,全市所有市至镇、镇至村的公路基本实现路面黑色化,彻底改变了原来镇村公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