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李虹妮《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即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80854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李虹妮《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李虹妮《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李虹妮《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李虹妮《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李虹妮《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李虹妮《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李虹妮《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即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人教版新课改版七年级下册 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师:李虹妮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3感悟作者对长七年级下册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课时计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却给少年鲁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少年鲁迅的眼中,有着种种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却又有着别人不具有的“伟大的神力”。鲁迅没有给自己的生母作传,却专门给她写了一篇文章,她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长妈妈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二、知识梳理1生难字词(1)字音烦琐(su)孤孀(shung)

2、絮说(x)震悚(sng)霹雳(p l) 憎恶(zng w) 惧惮(j dn) 渴慕(m)疮疤(chung b) 骇(hi) 粗拙(zhu) 诘问(ji)掳(l) 灸(ji)(2)词义辟头:开头。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烦琐:繁杂琐碎。絮说:絮絮叨叨地说。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诘 问:追问,责问。渴慕:非常思慕。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孤孀:寡妇。2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3、。3背景介绍1926年3月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避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旧势力的排挤,境况十分晦暗。但是,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学法指导一: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表达效果肖像(外貌)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身份、精神面貌等。动作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 变化的 姿势、感情或态度,创造活跃的场景。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神态描写

4、: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的主题。答题格式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形象,表现了性格(或心理),体现了精神品质等。三、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1)共写了7件事:常喜欢切切察察。限制我行动。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长毛攻城时护城。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

5、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2)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 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3)不同称呼,标志着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为,作者用的是抑笔,倘用“妈

6、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标题其实标示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起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5岁时作者的口气,适宜用“阿长”来称呼,而且“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四、文本精读1精读课文15段,从这 5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谑

7、的口吻来描写,又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2分角色朗读第617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 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写“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 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

8、不然她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的告诫“我”。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3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在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

9、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4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5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有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态度变化: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

10、管教很不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第二课时四、分析人物感受形象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在文中找出来并感受长妈妈的形象特点。(1)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 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11、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对比、映衬法: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

12、的内容为宝。五、品味语言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

13、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 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爱刑天,正曲折地表现了鲁迅不屈服于20年代围攻他的黑

14、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六、总结课文1课堂小结总结写法(1)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前面部分略写了长妈妈“切切察察的毛病”“管我很严,喜欢告状”“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等几件让作者厌烦、讨 厌的事,大揭其短;但后面又详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而略写其他,作者力求写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2)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用“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束很严”“摆成大字的睡相”写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用“元旦早晨塞福橘”“令人厌 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写她“淳朴善良、迷信、关心孩子”的性格特点;她为“我”买回山海经表现她的真诚热情、乐于助人,这些事情有详有略,但都是作者选取的典型事例,更好地展示了人物性格。2拓展延伸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打探,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略写无名无姓,切切察察饶舌多事日常粗俗,睡相不好不拘小节元旦塞橘,规矩烦琐真诚善良先抑长毛故事,伟大神力无知纯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