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分层练习】《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浙教科学九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3764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4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浙教科学九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浙教科学九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浙教科学九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浙教科学九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浙教科学九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浙教科学九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分层练习】《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浙教科学九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分层练习 基础题1.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 紫色红色蓝色 B. 蓝色紫色红色C. 蓝色红色紫色 D. 紫色蓝色红色2.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A.食醋 B.料酒C.纯碱 D.食盐水3.下列反应中属于酸碱之间反应的是( )A. Na2CO32HCl=2NaClH2OCO2B. 2NaOHH2SO4=Na2SO42H2OC. CO22NaOH=Na2CO3H2OD. FeCuSO

2、4=CuFeSO4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酸碱反应原理的是(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蚊酸)止痒A. B. C. D. (第5题)5.如图所示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 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 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 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6.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

3、曲线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_(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3)B处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_7.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气体逸出等,可能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甲,实验中_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

4、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视。如图乙,通过观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_。8.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种酸。将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有()A. NaCl、H2O B. NaClO、H2OC. NaCl、NaClO D. NaCl、NaClO、H2O 能力题9. 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A.调节土壤的pH,改良酸性土壤B.调节土壤的pH,改良碱性土壤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5、10.某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选项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A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B石蕊溶液呈紫色,则恰好完全反应C锌粒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D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12.下列操作导致原溶液pH降低

6、的是( ) A. 向稀硫酸里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B向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C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向稀盐酸中滴加氯化钠溶液13北京大兴庞各庄镇号称是“中国西瓜之乡”, 那里生产的西瓜个大、糖分高、口感好,被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1)西瓜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某校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考查某地土壤是否适合种植西瓜,对其土壤进行了实验分析。将在该地多点选取的土样混合研成粉末。称量一定质量的土壤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将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进行_操作,得到土壤溶液。用pH试纸测定过滤后所得土壤溶液的pH,测定的具体方法是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

7、测溶液,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2)草木灰是农村常见的农家肥,呈碱性。实验测得该地土壤溶液的pH为8,为适合西瓜种植,下列对该土壤的酸碱性进行调节方法可采用的是( ) A. 撒草木灰B. 撒生石灰粉末C. 用氨水进行喷灌D. 适量施用酸性肥料 提升题14.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毫升,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认为由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不科学的,理由是_。

8、(2)根据本实验的目的,请你改进他的实验操作:_。(3)小宏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因此他得出溶液呈中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理由是_。他应补做的实验是:_。15.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锥

9、形瓶稀盐酸锥形瓶反应后溶液质量/克35.555.580.5(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克。(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_。16.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下表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p

10、H676.37.567674.85.5(1)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这种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填编号)_。(2)若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填编号)_试剂来改良土壤。工业盐酸 熟石灰 纯碱(3)该地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1、B2、A3、B4、D5、C6、放热;NaCl;减小;CaCO32HCl=CaCl2H2OCO2。7、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酚酞变色时更容易观察8、D 能力题9、BC10、B11、D12、C13、过滤;D 提升题14、【答案】(1)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2)将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测溶液的温度,再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溶液的温度。(3)

11、不正确;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也不变色;继续加入石蕊试液,若溶液显紫色,说明溶液呈中性。【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放热,使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温度升高,不能确定是溶解放热还是反应放热。(2)要想探究反应为放热反应,需要排除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的影响,可先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测定温度,然后再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定混合液的温度。(3)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是无色的,故不能确定溶液为中性。要确定溶液呈中性,需排除酸性的情形,可以使用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为紫色。15、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0克16%80克。(2)反应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0.5克55.5克25克。(3)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25克16%4克。NaOHHCl=NaClH2O40 36.54克 xx3.65克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5%。(4)根据pH可知其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计算出的结果偏大。16、;火力发电厂燃煤生成的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与水反应形成酸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