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怎样结尾——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4122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怎样结尾——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课怎样结尾——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课怎样结尾——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课怎样结尾——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课怎样结尾——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课怎样结尾——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怎样结尾——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历史课怎样结尾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二摘要 中学历史课堂中的结尾和导入同样重要。课堂教学结尾部分,是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就像白描手法一样,虽简炼却能形神兼具,虽朴素却能体现意境。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历史课结尾,就能突出教学重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就能使历史课有虎头豹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结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喜欢做事情能善始善终。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既要做到有一个良好的开头,又要有一个较完美的结尾。 结尾作为压轴部分,用时虽不多,有时就几句话,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好的课

2、堂结尾,对整堂课来说无疑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偏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怎样安排详细的教学过程,但对怎样收尾却重视不够。有些时候为了赶任务,而忘记了结尾这个点睛之笔。正如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2清音有余。 ”我们既要强调开头,也要重视结尾。对历史课堂怎样结尾,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想法。一、 提纲挈领,概括总结结尾是对一节课内容的总结归纳,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一节课所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提高认识,即将下课时一定要梳理一下当堂所讲的知识,然后归纳总结要点,当然,这里的归纳总结,不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画龙点睛,提炼升

3、华。试想一堂课下来,内容本来已很多,教师的结尾如果仅仅只是简单地把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列举一遍,又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呢?所以概括性的结尾意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理清,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象。我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注意到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于一些知识点有可能掌握不了,于是我在新课结束后剩余时间引用一首诗来概括知识点作为这节课的小结:“武装反抗国民党,南昌起义第一枪;秋收起义湘赣边,进军农村向井冈。革命根据地开创,两军会师军旗扬;中国革命危转安,星火燎原势高涨。 ”让学生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这节课的重难点,理清这节课的知识脉络。而且运用

4、了这样的结尾,又可以让学生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又如上难忘九一八这3节课,如何在结束时把这节课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最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记住。我就在大屏幕上打出一排字:“九一八事变三一年,日军占领我们家园。中共建立统一战线,张杨二帅实行兵谏。共产党派周去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这几句话,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加深印象,深刻领会,牢固掌握。一个好的结尾对已经掌握重、难点的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对尚未完全掌握重难点的学生,一个好的结尾则将促进他们进一步自觉探索。通过课堂的实践,这样的结尾方式可以使知识形成一个个要点,达到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

5、巩固强化,加深理解,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如果把讲授的内容无重难点地从头到尾作简单机械重复,不仅教师讲起来枯燥,学生听起来也乏味,其效果将走向反面。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历史,不仅中国而且世界上下五千年,内容丰富多采,知识博大精深。教师在讲课中,不仅要“撒得开,更要收得拢” 。所谓“收得拢” ,关键是有一个富有趣味性、艺术性的结尾。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或完结,有可能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继续深化、继续扩展的重要一步。这里“留下悬4念”是很重要的。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

6、诱惑力,余音不绝,耐人寻味。历史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而好奇可能孕育着天才的发现。历史上有许多历史之谜,如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武则天无字碑之谜、金字塔之谜等。历史教师如能适时地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之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而且或许无意中造就了未来的历史学家。说书先生在每一个段子的结尾总有那一句“各位听众朋友,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话之所以能扣住听书者的心弦,正是他让人们先去猜测想象的缘故。那么我们历史教师不妨也来做一回说书先生,在课堂结束语中,不但可以不作定论,而且也可以来一点“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例如:上九年级下册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一课中,最后这

7、样结束:“在争吵声中,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建立起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体系呢?它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其结局又是如何呢?欲知答案如何,且听下节课分解。这样结尾,收中寓展,隐线纤纤,造成悬念,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使此课的尾为彼课的头,为讲解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再如上八年级上洋务运动这节课后,设置几个问题:洋务运动没有挽救中国的命运,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中5华儿女前仆后继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那么他们是怎样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们有没有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呢?这几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会在课后主动地去查寻相关的资料,找出问题的答

8、案,实现教学目标的拓展和知识的升华。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充分地挖掘、发挥和扩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新课程的理念。三、学科结合,开拓创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我们可以将音乐和美术等其它学科引入到课堂结尾中来,再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情境,这样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大一统的汉朝这课中,讲完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后就要接近下课了,怎样收尾呢,我就用了一段汉武大帝的影像资料,在学生的观看中结束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汉武帝的认

9、识,同时也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去预习下面几节课的知识。又如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可以给学生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相关的辉煌成就图片展和影像资料,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或者可以让学生聆听歌曲走近新时代 ,通过这首悦耳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6历史和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可以来渲染课堂的气氛,使课堂再次达到高潮。四、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在一节课结束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归纳、概括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归纳可以是传统的教师总结,如通过幻灯片或电脑设计条目清晰的

10、表格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我认为在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常用的可让学生作“本课小结” ,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较好的效果。如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结尾时我让学生上来总结, (不足之处教师补充完成,其他同学在笔记上自己整理归纳): 这样结尾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从历史事件的发生中深深懂得。在课堂结尾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框架,会潜移默化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总之,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精彩的教学结尾会给一节课带7来一个完美的结局。通过历史教师对结尾部分的精心准备,在导课中运用的得心应手,充分发挥结尾的无穷魅力,必将使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大增,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