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4026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比较教学法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因此,历史课程标准把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在历史科命题中,比较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所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学应重视比较教学。科学地运用比较进行教学,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比较的具体方式很多。教师应熟悉、掌握下列各种方式,并能根据教学需要,或单独或综合,自如运用。 1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这是从比较对象所涉及的时空

2、角度分类,是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式。 纵向比较主要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等。 横向比较主要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国 1851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 18571859 年民族起义的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2新的比较,1718 世纪法国、俄国、奥地利改革的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封建农奴制的比较,二战后德、日两国经济发展的比较等。 2

3、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这是从比较对象所包含的内容角度分类。 宏观比较是站在历史整体角度,对不同历史现象进行贯通的或者高度概括性的比较,其目的是获得对历史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如,中西方封建制度的比较,鸦片战争前二百年中国和英国历史的比较,中国旧民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等。 微观比较是站在历史的特定角度,对各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进行具体的比较。对具体历史过程从经济、政治、思想各个不同侧面的比较,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观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比较都属于微观比较。如希特勒和拿破仑的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比较等。 3事实比较和反事实比较。这是从比较对象的历史真实性角度分类。 事实比较是

4、对已经发生的真实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常情况下,历史比较都应是事实比较。反事实比较是在比较命题中假设一部分与史实不符的因素,然后进行比较。常用的技巧是增加或减少某些因素,创设“虚拟前提” 。如,增加某些因素:“如果西方大国有力地制止了法西斯国家局部扩张,就有可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事实上,西方大国并没有制止。增加这一前提3是为了分析其作用,通过反事实比较,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减少某些因素:如果不存在黑人奴隶制,就不会发生美国内战。这些命题人为地取消了历史上实际作用的因素,目的是为了证实和衡量该因素的作用,通过反事实比较,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4.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这是从比较命

5、题所提供的条件角度分类。命题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比较对象都明确的,我们称之一般比较;只有一个比较对象的,则为特殊比较。 特殊比较主要有三类:(1 )特点类。如,中国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这类命题没有明确的比较对象,粗看像分析题,其实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概括出特点。抗日战争的特点可从它与中国以前反侵略斗争的比较中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也只能从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中得出。 (2)对比类。如,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有哪些不同之处?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有何变化?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内容有何变化?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扩张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这类命题

6、实质是要求比较不同点。 (3) “最”字类。如,第一国际成立对国际工人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这类命题要求在同一历史现象内部诸因素中,通过比较,辨别主次,得出结论。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大致说来,它应包括四个步骤。现以“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异同点,并谈谈你的认识”为例说明之。 第一步:确定命题 4比较首先要有命题、有中心。确定命题应以可比性为前提,以命题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价值为标准。本例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运动有联系,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第二步:个案分析 比较要以分析为基础。个案分析是对“单位”历史现象的分

7、析,即对被比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现象分别逐一进行分析。从本例看,要先把两国统一运动的前因后果尽可能理清。 德意志统一。背景:分裂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普鲁士的优势;俾斯麦“铁血政策” 。 经过: 1864 年普奥对丹麦战争;1866 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评价:作用;局限性。 意大利统一。背景:分裂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撒丁王国的优势;加富尔的富国强兵政策。经过:1859 年意法对奥战争;1861 年两西西里统一,意大利王国建立;70 年代初最终统一。评价:作用;局限性 第三步:综合比较 这是实质性的一步。这一步要求能从彼此相似的比较对象中找出不同点,从彼此相异的比较对象中找出共同点。其思

8、维过程大致是:明确比较对象;确定比较项;寻找异同点。命题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比较对象都是已知的,按题意比较即可。遇到只有一个比较对象的特殊比较命题,要先明确另外的比较对象。同理,比较项已知的亦按题意比较,未知的则要按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顺5序确定。历史现象发生前的比较项主要有历史条件、原因、背景、导火线等。历史现象本身的比较项主要有人物、内容、经过、方式等。历史现象发生后的比较项主要有结果、性质、意义、作用、局限性、影响、危害等。这么多的比较项没有必要全都比,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几项即可。有些命题只要求比较相同点或相异点,有些兼而有之。没有明确要求的命题,相同点和不同点都要比。 本例比较对象和比较

9、要求都明确,比较项未作规定,我们可以按前因后果顺序确定比较项,得出异同点。相同点: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状态;都有一个核心邦国;都有一个杰出人物;统一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存在封建残余。不同点:德意志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统一的,而意大利除了主要由撒丁王国领导进行统一运动外,加里波第领导志愿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解放了两西西里,统一了意大利南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只有普法战争是法国先侵略普鲁士,普鲁士在普法战争具有反侵略性质,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重点则是驱逐奥地利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势力,还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第四步:揭示规律 这一步决定比较教

10、学的深度。比较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罗列异同点的水平上,最终目的要通过对异同点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常见的命题有“谈谈你的认识” 、比较“说明了什么”等。这种“下结论” 、 “谈认识” 、 “作说6明” ,要求论从史出,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从本例比较结果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不可忽视。 任何比较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这一点大家早就知道了。任何比较只是拿所比较的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相比,而暂时的和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因而我们不能把比较法绝对化,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

11、果。在运用比较法时,还应注意: 1比较对象应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指被比较的历史对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或联系,它是比较的前提条件。如果把没有可比性的历史现象硬凑在一起比较,就违背了逻辑,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运动时代相同,性质相似,因而可以比;德意志的统一与联合国的成立没有联系,就不能比。 2要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 严格地讲,比较本身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比较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历史观是否正确。 唯物史观是最科学的历史观,是中学历史教学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比较教学的行动指南。同样是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比较,历史观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运用唯物史观指导,我们可以看出两国

12、统一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分裂局面的阻7碍统一运动的发生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统一运动的完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如果用“多种因素决定论”和笼统的“合力论” ,把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宗教、文化、思想观念、习俗风尚,乃至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平列看待,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唯心论的英雄史观,只能过分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历史观不同,比较结论迥异。 3.把握比较教学的特性 历史比较教学和比较研究的方式、步骤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目的看:比较研究是为了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比较教学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从内容看:比较研究需要大量的历史材料,特别是新的原始的材料;比较教学主要依托历史教材,把教材内容比较清楚即可。从主体看:比较研究过程主要是史学家的事;比较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显得特别重要。比较教学只有牢牢把握自身的特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