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37914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范佩朕、何晨东、王媛摘要:本文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我国城乡居民1991到2007年间的有关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各因素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及显著性大小;然后,建立消费支出和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软件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结果做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通过建立城乡居民的消费模型,对城乡消费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我国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样本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亦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对于物价的变动所作出的反应有显著的差异等结论,而引起城乡消费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城乡收入的差距

2、愈来愈大的结果。关键词:消费差异 消费方程 最小二乘回归 关联度分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全国、省、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

3、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4、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目录一、引言1二、理论及方法介绍11消费理论介绍12模型方法介绍1三、研究思路与数据收集31研究的思路与方法32数据的来源3四、分析过程31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的初步分析32回归模型分析6五、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对比分析12六、参考文献14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但由于我国城乡在劳动生产率、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的存在较大的差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并不同步。因此正确分析我国

5、城乡消费的差异,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二、理论及方法介绍 1消费理论介绍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户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以及制度、风俗等等,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消费增加的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倾向,公式表示为:,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函数关系始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除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外,之后还有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6、、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和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到了1970 年代,又产生了由霍尔提出的理性预期生命周期消费函数,1980 年代,戴维森以误差修正模型解释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为消费函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上。2模型方法介绍 2.1. 关于关联度分析方法的说明关联度分析方法可以定量描述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变化的情况,包括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如果事物或因素的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则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大,反之,关联度小。灰色关联度分析所需数据较少,对数据要求较低,原理简单易于掌握,关于关联度的计算可以分

7、为以下几个步骤: 原始数据的处理:用同一数列的第一个数据去除后面的所有数据,得到一个各个数据相对于第一个数据的倍数数列,即初值化数列。 计算关联系数数据处理后的参考序列:计算数据处理后的比较序列各期的数值与数据处理后的参考序列对应期的差值绝对值:找出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期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大、最小者,分别记为、,从P个中找出最大者记为,从P个中找出最小者记为计算公式: 计算关联度用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各个时期的关联系数之平均值来定量反映这两个数列的关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2.2.回归模型的建立根据前人的消费理论分析和对影响消费因素的了解,我们选取了四个主要影响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8、其中:为人均消费支出、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消费物价指数、为前一年人均消费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可研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以往消费理论,收入被视为在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消费物价指数:按经济理论分析,物价越高,越会抑制人们的消费,消费水平会越低。前一年人均消费量:居民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惯性,居民当年的消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受上一年已经实现了的消费支出的影响。三、研究思路与数据收集1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我国城乡居民1991到2007年间的有关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9、,研究各因素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及显著性大小;然后,建立消费支出和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回归,分别估计出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参数值。然后利用软件的相关功能对模型参数进行经济意义的检验、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最后确定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根据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2数据的来源 城乡居民1991到2007年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的数据均来自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四、分析过程 1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的初步分析 根据1991到2007年间的有关数据,以人均消费支出为参考序列,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

10、数的数据为比较序列,计算它们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联度。以下过程在Excel中进行,计算过程以城镇居民数据为例。第一步:进行数据处理用每列的第一个数据去除该列的每一个数据,所得到的初值化序列如下:人均消费支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前一年人均消费量111111.1.1.1.1.1.1.1.1.1.2.2.2.1.1.2.2.2.1.2.3.3.2.1.3.3.3.3.0.3.3.3.3.0.3.3.3.3.0.3.3.4.3.0.4.3.4.4.0.4.4.4.4.0.4.4.5.569634.0.4.4.6.5.0.4.5.7.6.0.5.5.8.540446.0.5.6.10.00

11、3388.0.6.表一 初值化处理数据列表第二步:计算各个比较序列同参考序列在同一时期的绝对差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前一年人均消费量00000.0.0.0.0.0.0.0.0.0.0.0.0.0.1.0.0.082030.1.0.0.0.2.0.0.0.2.0.0.0.2.0.0.0.2.0.0.0.2.0.0.0.3.0.1.0.3.0.1.0.3.0.2.1.4.0.2.1.4.0.3.1.5.0.表二 绝对差数据列表从中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第三步:计算各个比较序列同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取分辨系数,则计算公式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前一年人均消费量1111

12、0.0.0.0.0.0.0.0.0.0.0.0.0.0.944080.0.0.970770.0.0.0.0.0.0.9003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20650.0.0.0.685440.0.0.433480.0.0.0.0.887940.0.表三 关联系数数据列表根据表三,分别求各个数列每个时期的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即得关联度:农村居民数据结果: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及前一期的消费支出有较高的关联度;农村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个人消费支出的关联度大于城镇居民,说明农

13、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个人收入的影响较大。2回归模型分析 做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做因变量与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通过相关性检验可以分析一个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程,Pearson 相关系数的计算是相关性检验的基础。通过SPSS软件,我们计算出因变量与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所得相关系数如下表:检验结果显示,因变量与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不能表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只是表明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为了了解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需对其进行回归分析。2.1.回归的初步结果利用软件,把数据输入软件,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城镇居民消费模型估计结果:消费方程为: 从模型结果看,模型的可决系数很高接近于1,而且明显显著。但是在的显著性水平下,不仅与系数的检验不显著,而且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的相反,故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对模型进行修正。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估计结果:消费方程为: 从模型结果看,模型的可决系数很高接近于1,并且明显显著。但是在的显著性水平下,常数项以及、系数的检验不显著,故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对模型进行修正。2.2.模型修正2.2.1.多重共线性检验 经验告诉我们,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中,如果出现了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怀疑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判断是否存在多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