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436429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在平淡质朴,内在深刻隽永-论杨万里诗歌的取景 艺术201209372278 于海洋 指导教师:张家壮【摘要】:杨万里,南宋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的写作的主要兴趣是描写自然景物,诗歌构思新巧,语言流畅,汲取了民歌的精华,自成一体。他的诗歌处处流露出诗人敏锐的艺术感受与灵动的诗思匠心。 杨万里以自然景物为主的山水诗洋溢着诗趣之美, 给人一种独特而新 鲜的审美感受。从他小池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到宿新市徐公店的“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些耳熟能详的 诗歌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但杨万里的诗歌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他写 诗专学江西派,竭力仿效黄庭坚、陈师道等人

2、的风格,然而江西派写诗强调字字有出处,并 讲究脱胎换骨,点 铁成金,以至于使他的诗存在模仿的现象,影响不佳。经过认 真思量,杨万里认为与其戴着江西派的镣铐写诗,阻碍自己的个性发展,不如反判 师门 独树一帜, 为此杨万里的诗风为 之一变,变得意境鲜明,通俗清新,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同时他的 诗歌创作本着广学博取、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特点,形成了一个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特色诗风,后自成一体,时称“杨诚斋体”。扭 转了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 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弊端,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更因其擅长“活法 ”,博得盛誉,不 仅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中国 诗史上也

3、有重要的意义,就如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杨万里的诗歌取景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处处有过人之处。下面就两大方面来浅说杨万里 诗歌的取景艺术:【关键词】:童趣 奇趣 理趣 自然 生活 一、诗歌中一样的荷塘,别样的情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所做,都是描写夏天的荷塘景色。构思都很新颖,语言都很通俗流畅。但是取景却有所不同。1、描写景物的范围不同:两首诗虽然都以荷塘景色为描写对象,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诗人对整个荷塘的总体感观:满眼碧绿的荷叶与天相接,荷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夺目,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盛夏的西湖之美远非其他季节所能比。诗人把对朋友林子

4、方即将离开的心情全都隐藏在每一句诗中,每一句诗都是他对朋友离开的谆谆告诫。这首诗歌主要写西湖的静景,而小池写的是诗人近距离观察所得:泉水无声无息,无知无尽地为小池补给水源,树影倒映在池水中。尖尖的小荷刚刚从水中探出头来,已有蜻蜓悠闲地立在上面。这首诗主要写的是荷塘的动景。它写的是生命,留给读者的是对生命的思考,这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境界有大小,不以是非而分优劣” 。2、修辞方法不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用了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将西湖的六月与其他季节对比,用碧绿的荷叶和灿烂的阳光衬托鲜艳的荷花。而小池诗人用了拟人手法,写泉水怜惜小池,无私地为小池补给水源, 树阴也喜欢天空的晴朗与微风的

5、轻柔。3、表达方式不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侧重描写六月西湖的景色,展现其勃勃生机。而小池诗人则侧重抒情。诗中的景物充满人情味儿,表现出诗人对新生事物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二、诗歌中充满着童真童趣在教学有关杨万里的诗歌时,学生的一句话使我对杨万里的诗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诗歌中充满着童真、童趣。那次学习的是杨万里的诗歌小池 ,学生在读完课文后,一个学生说了一句:“真有意思。 ”我立即追问了一句:“有什么意思?”学生说:“在那有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的地方玩多好呀!”学生的这句话启发了我,课下查阅了有关杨万里的所有作品,我惊奇的发现杨万里的诗歌里中充满着情趣,甚至是童真、童趣。杨万里写诗诸多

6、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是对自然景物兴趣浓厚,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2出充满着童真、童趣的画面。就先说说小池吧。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写一个无声的泉眼、一池浓密的树阴、一道涓涓细流、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展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和谐的关系,也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一道涓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无声无息;池边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宜人的境界之中,这样

7、的初夏风光,朴实而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泉眼因为爱惜涓滴,所以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赋予绿树生命,似乎因为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所以用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中的“才”和“早” ,前呼后应,形象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互相依偎的情景。嫩绿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站立在上面了,轻盈而又富有动态,带来满池的生机与活力。像闲居初夏午睡起里“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在对孩童的描写性语言中使画面生机烂漫,充满儿童的活力,有一种诙谐的风趣,表现了童真的回归。如秋山中 “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8、” 杨万里把乌桕称其为老染工 ,在风趣之中透着温情。 乌桕一生不辞辛苦用 缤纷的色彩打扮秋日的山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老染工。诗人诙谐地调侃乌桕一生只顾装扮他人,不免犯老糊涂,用错染料,把乌桕树叶染成暗褐色。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请孤松掩醉容。 ” 幽默地把枫叶秋天变红的自然 写成枫树昨夜偷吃了仙酒,醉红了脸,央求孤松帮忙遮掩醉容的生动情景剧。诗人笔下的“乌桕” 是糊涂的老染工,红枫是浪漫贪杯的小淘气,青松是乐于助人的人,显得活泼生动,富有童趣。三、诗歌中洋溢着奇趣奇趣,就是指超出平常,出乎人们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 。杨万里品评诗歌,注重奇趣,他自己在创作的时

9、候,也把这当作写作诗歌的一个宗旨,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着意表现它。试看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日银丝织一笼,金鸟捉取送笼中。知谁放在扶桑树,秪怪满溪烟浪红。 ”细雨连绵下个不停,那蒙蒙的雨丝仿佛织成水晶笼子,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就恰似关在笼中的鸟儿。满溪烟浪映衬着红光,人们才悟到不知道谁把鸟笼子挂在扶桑树上。全诗从瑰丽的想象入手,充满绚丽神奇之奇趣。 八月十五日诚斋望月中的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 ,把天空的颜色说成是鸭青色,把圆圆的月亮想象成一团冰,并且认为这一团冰不依傍天空,而是自由自在地运行,同样是别出心裁,饶有天真烂漫之奇趣。 湖天暮

10、景五首其二:“坐看西日落湖滨,不是山衔不是云。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入水只无痕。 ”诗人坐在湖滨,看着夕阳一寸一寸地缓缓地落向远处的湖面,就在其接近湖面的一刹那,忽然一个冲刺,全部落入湖水中。分明见它入湖,细查湖水,湖水却平静依旧,了无夕阳入水的痕迹。真是奇景,充满了一种新鲜的奇趣。他的古体诗也充满了这种奇趣,如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滟滪到峨嵋。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老夫早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水到峨嵋无去处,下梢不到忘

11、归路。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自此无南风。此诗除开头四句正面描写长江风浪之大以外,其余全是从想象入手写狂风骤起“五日五夜无停时”的骇人威力。诗人由北风劲吹,逆风阻船这一目前实情入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长江水倒流向西,一日千里越滟滪而抵峨嵋,江水流尽而与海水相接;更想象水至源头,前无去路,后亦无归途,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惊人语,乃未经人道矣” ,诗歌带给人们的是充满惊人之感的奇趣。 奇趣来自于诗人新颖离奇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但这种想象和夸张绝不是无生活和感情依据的炫奇立异,想入非非,而是以此深刻地表现诗歌作者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从而使读者产生新奇之美的艺术感受。四、诗歌中启

12、人心智的理趣 杨万里的山水诗富于理趣。所谓理趣,是指诗歌将哲理巧妙地熔铸于诗情诗境中,既蕴含着启人心扉的哲理,又不失诗歌的形象美。沈德潜清诗别裁凡例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 。杨万里的山水诗为这句话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杨万里是理学家,更是诗人,因此他并不像有3的理学家那样把诗歌写成押韵之语录讲义,一味下“理语” ,而是把理学的观物体验方式引入诗歌创作,用理学家“活处观理”的方法来观照活生生的自然景物,力求借物体道。由微知著,从具体的山水景物中体味天理,发掘宇宙万物造化之妙。同时认真学习和汲取前代诗人在山水诗中表现哲理的艺术经验,用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来寄寓深奥的哲理,写出了理趣盎

13、然的诗歌,使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得到哲理的启悟。如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乍看起来,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万山终于阻挡不住小溪奔流的壮观图画,读之使人感到心胸开朗。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所给予我们的仿佛又不仅仅如此,细加咀嚼寻味,其中仿佛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在万山与小溪富有童话色彩的斗争中,我们既可像胡适先生那样认为“此诗可象征权威与自由的斗争”;亦可认为弱小的小溪经过不断的抗议、喧叫,最终堂堂正正地奔向更广阔的前程,蕴含着“小溪”所代表的新生事物的潮流不可阻挡、逆转,而“万山”所代表的守旧势力必定失败的道理;还可体会到由阻而行,由塞而通,由不懂而

14、懂的道理。由于此诗不是枯燥抽象地言“理” ,而是在诗人与自然的审美感兴中生发出哲理,于形象而有趣的画面中呈现出哲理,以“趣”含“理” ,故此“理”与“趣”浑然一体,毫无牵合之感,仿佛如盐之溶化于水一样,无痕却有味。再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作者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把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的自然景观写得活灵活现。莫说下山容易无艰险,这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高兴得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骗了你。一个“赚”字,一个“拦”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也饶有诙谐之趣。不是么,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梁,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

15、,一山又横亘面前,挡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已经陷入了群山万壑的重重包围之中。山行如此,人生的征途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山放出一山拦” ,一段艰苦路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前进的道路上就一帆风顺,前头尚有千山万水还等待我们跨越。五、诗歌善于抓住自然景物例如新柳一诗:“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柳”是很多诗人喜欢写的一个意象,大家都写,也就没有几个人能写出新意。然而杨万里的这首新柳却别出心裁,诗人将柳拟人化,柳不仅会动,还有了思想。末句“引”字用得很好,说明柳条的变长是因为柳被池中的柳影吸引着,把整首诗都写活了。 新柳一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还真是新奇别致

16、。又如夏夜追凉 ,时值夏夜,杨万里回乡居住,在廊桥上纳凉。四周的虫鸣让他触景生情,就着朦胧月色即兴赋就。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形象地概括了杨万里回到故里的感受。家乡的气息已经让他陶醉,无风的夜晚依然凉爽不已。这种凉爽是来自故土的称谓,是来自乡亲呼唤乳名的节奏和耳旁熟悉的乡音。这种对于家乡的深厚感情,就像廊桥永远地把诗人的身影留在故里,留在乡亲的心里一样。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当仕途受阻时,杨万里毅然回乡定居。在可触可摸的乡情里,尽情地展现内心的所思所想,表现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杨万里的一生与荷花结缘,这跟他为人清直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在杨万里的心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异常高贵、圣洁,就正如他所崇尚的“为人清直、为官清廉”的品格一样,因而把荷花当作内心真实的写照。荷塘、荷叶、荷花、莲蓬等等都是杨万里笔下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年杨万里在西子湖畔送别好友林子方时,见到美丽的西湖水,最先触动他心弦的依然是湖中接天盖地的莲荷。 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