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探索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284010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探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社区党建 提升社区管理工作水平的实践与探索 qq镇是pp县中心城区,辖9个社区,有72个自然村。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这个主题,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为主线,以“文明家园、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探索实施“四维一体双动力”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新模式,形成了“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多方互动、辖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社区建设管理新格局,先后荣获“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背景和动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2、,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基层社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一是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张,qq镇作为pp县中心城区,现代化管理理念对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下岗失业职工进入社区,出现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难、再就业难等新问题;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主要落户在基层社区,需要基层社区提供新的管理服务;四是大量的离退休职工党员转到社区,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大批涌入社区,给基层社区党组织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五是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

3、担的社会职能逐步下沉,其中许多工作需要基层社区承担新服务;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基层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居民与所在基层社区的关系更加密切,对基层社区的服务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提出了新任务。所有这些使得基层社区越来越成为城市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成为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在城市社区实施“四维一体双动力”工作模式,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基本保障、管理服务四个方面构建多维层面,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和居民需求市场配置双动力驱动,推

4、动社区建设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做法和特点一、坚持抓基础、强核心,构建网格化组织领导维 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核心,我们借鉴网格化管理理念,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领导。 一是建立网格化组织体系,增强社区党组织统筹能力。我们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结合换届成立社区党委1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7个。将镇党委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与镇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合并设立镇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镇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镇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镇政府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成立社区工作站;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

5、度,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构筑纵横交错的社区工作网络。 二是建立民主化运行体系,增强社区党组织民意基础。在完善“两推一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选拔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深化党务居务公开,对党组织的重大活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费收缴、社区财物使用等党员群众关心的事项定期公开;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等有效形式,鼓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开展民主评议,每年组织党员群众对基层社区党组织进行双评,定期组织党代表到基层社区调研视察,同党员群众谈心交流。党员群众发表意见有场合、行使权利有平台、解决问题有渠道。 三是建立一体化党员管理体系,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

6、。建立在籍党员“直管”机制,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发挥作用,服务居民。建立流动党员“双管”机制,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50个,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等服务1500多人次。建立在职党员“一证四卡”(报到证,党员信息卡、服务承诺卡、活动写实登记卡、评议情况反馈卡)共管制度,引导在职党员在本单位发挥作用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逐步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新机制。 二、坚持抓关键、强素质,构建队伍建设维,增强社区工作活力 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充足的工作经费保障、必要的办公和活动场所是开展社区工作的基础。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这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的一项重

7、要内容,努力实现优秀人才办事、优厚财力保障、优美环境议事。 一是着眼于有人管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推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由职能部门实施、组织部审查、纪委监督、民政局、镇、社区参与的选人用人办法,建立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到社区任职、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多渠道选拔、招聘社区干部60余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3.1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已占总数的91.4%。 二是着眼于强化素质教育、提高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制定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规划,采取赴外地考察学习,示范引导、以会代训和集中培训等办法提升社区工作者素质。推行社区

8、工作人员等级评定和持证上岗制度,鼓励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全面推行社区“两委”班子任期目标承诺、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建立社区干部联片包户制度,打破“一人一岗、一人一线、条线分割、各干一行”现状,实施一人多岗制,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落实福利待遇、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和其他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政府各个部门公共服务项目工作经费及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纳入镇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对考核称职以上的社区“两委”成员加发一个月生活补贴,连选连任、连聘的人员届内每月增加30-50元。连续

9、任满三届的社区“两委”干部,离任的一次性发放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半生活补贴。 四是完善各类制度,壮大发展志愿者队伍。全面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和服务认证制度,注册各类志愿者2000多名,先后为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重点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救助、慈善公益、治安巡逻、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1860多人次,使社区志愿服务真正满足居民最迫切的需要,促进和谐社区发展。 三、坚持抓硬件、强环境,构建基本保障维,营造最优化的社区工作服务环境 一是社区用房优先化。成立由县政府办牵头,民政、发改、住建、国土、财政等相关单位参加的社区用房建设领导小组,新建住宅区及旧城改

10、造区,做到规划先行,开发商优先预留社区工作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1000户以上的(或以下的)、面积不低于500(或300)平方米,公共服务大厅不低于100平方米。 二是工作经费保障化。镇财政设立社区经费专户,落实“居财街理”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建立社区工作运行经费动态增长机制,在每年1.2-2万元拨付的基础上,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社区经营性、服务性和资产性收益的60-70%作为社区经费,党费全额下拨;社区创办的“五小”(小餐馆、小商店、小修理、小理发店和小摊群点)经营网点,有关收费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征、协管,工商、税务、卫生、综合执法等部门提供便利并减免相关收费,扶持社区事业发展。

11、三是服务设施标准化。社区办公设施全部按照“六室三站一厅一场”标准布置到位,在9个示范社区建成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一厅一网一线一台”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新建社区全部建有电子滚动屏系统及社区“一图一档一卡”(社区平面图、居民家庭成员档案、便民服务卡)便民服务信息和服务号码百事通。 四、坚持抓载体、强服务,构建管理服务维,打造特色化的服务品牌 一是创新社会基层管理体系。建立流动人口流入流出登记制度,完善社会管理防控体系建设,对苗头性不稳定因素和人群加强跟踪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明确划分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真正形成配合密切、管理互补、服务互动、

12、信息互通、体制完善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局面。 二是深化“九进”社区活动。积极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综治、司法、计生、文明创建、消保维权”等“九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传播先进文化,普及法律知识,完善卫生服务,推动社区群众体育活动。 三是打造社区服务品牌。按照“一居一特色、一街一样板”服务模式,培育资源优势突出、服务成效突出的特色服务项目12个,通过创建“党建型”社区、“文体型”社区、“服务型”社区、“平安型”社区、“关爱型”社区、 “环保型”社区、“和谐型”社区等,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网络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 五、构建党委领导、政

13、府主导和居民需求、市场配置的双动力机制,形成区域化工作格局 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管理工作要正确处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与社区居民群众自治之间的关系。现阶段社区建设既离不开居民的自发参与,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政府主导作用。 一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基层办牵头、社区办推动工作制度,把社区建设成效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奖惩激励;建立社区事务下沉准入制度,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人随事转”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援建制度,推进社区建设的市场化;建立资源整合、共驻共建制度,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建立社区建设政策

14、优惠制度,扶持社区事业快速发展。 二是建立居民需求、市场配置的动力机制。积极探索公共资源分配由行政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转变,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建立开发商援建制度,将社区建设管理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优服务推进;建立为民服务代理制度和便民服务协议制度,深化经营社区理念,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盘活社区资源,将家政、就业、救助、卫生等社会化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之中,通过探索提供低偿、有偿服务,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增加社区收入,优化为民服务,推动社区服务的实体化和社会化。成效和启示 “四维一体双动力”工作模式,融社区建设和管理为一体,环环相扣,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社区硬件建设水

15、平得到整体提升。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为9个社区配置办公桌椅、远教设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硬件设施和设备,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490平方米,社区整体形象、服务功能得到跨越式提升。实践证明,加强社区硬件建设,建设一个利民、便民、开放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是社区工作得以扎实推进的重要基础。 二是调动了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采取市、区财政各拿一点和区管党费补贴一点的办法,进一步提高了“两委”干部的月工资水平,先后有10余名社区干部得到了市、县表彰荣誉,2个社区党组织受到了省委表彰奖励。实践证明,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培育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和社区人文环境,是社区工作得以有效

16、开展的重要载体。 三是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完善措施加强党员管理,丰富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社区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通过搭建一系列有利于居民参与的平台,有效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使他们的意愿、诉求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合理表达。实践证明,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建立一个体系完善、形式多样的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创新工作理念,形成一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社区管理机制,是社区工作得以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全国、省、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of r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