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72636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拟解决问题的预设性解决方案在第一次作业中本人提出了四个拟解决的问题:1.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课标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3.如何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学以致用: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的最高追求;4.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课堂中首先要做到:一、在教学中能利用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二、能有条理而又利用通俗的语言生动风趣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三

2、、通过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全心投入课堂,真正成为教学参与的主体,从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成绩。下面就以上提出的四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解决方案:第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课标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呢?教学重点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通过这次国培,我谈谈我的看法。1.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5.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三个问题:如何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学以致用: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的最高追求;1.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因此,现行教材都安排了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在第十二册就新增加了“美丽的校园” 、 “节约用水”等数学实践活动。活动素材的选择符合学生生活背景,又结合前面所学知识。 “

4、美丽的校园”的活动就是通过测量学校的各建筑物,并确定比例尺,画出校园平面图。在组织这个活动前,我根据活动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白活动的要求,接着交代了活动的空间、时间、完成任务后成果的呈现等,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勇于实践,积极创新,对于所采取的方法,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在自行测量校园各建筑物的有关长度时,有的采用米尺,有的用卷尺直接测量,有的用绳子测量后,再用尺量绳,有的采用步测和手测画平面图时,根据各自纸张大小与校园实际大小的比,自主确定比例尺。有许多同学都画出了比较精确的校园平面图。通过以上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找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受到自主探索

5、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和成功的乐趣,不但促进了“比例”知识的理解,而且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重视现实生活的教学分析在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中,就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如果善于挖掘揭示,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后,我结合我校刚开展的“献爱心”活动,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资料,编写成不同类型的平均数应用题。如:1.一(1)班 54 人共捐款 35 元,一(2)班 56 人共捐款 60 元;一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2.二(1)班 42 人平均每人捐款 3.00 元,二(2)班 44 人平均每人捐款 2.80 元,二年级平均每人

6、捐款多少元?3.结合生活实际改编例题。在设计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实践过的事情出发,对脱离学生生活体验和缺乏趣味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或重选。如第十二册例 2 原题目是: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数量(米) 1 2 3 4 5 6 7 总价(元)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对于卖布买布,我区的学生了解甚少。我想每家用电、缴交电费是学生经常计算的问题,因此我把它改编成:某用电收费员家写着一张用电

7、量和总价的表:用电量(度) 1 2 3 4 5 6 7 总价(元)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通过观察上表后,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改用图画的形式出现,这样素材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学生很容易就感悟了“比” “比例”等概念。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4.联系生活事例,启发理解。有些数学知识对于成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可是对小学生来说,却比较难懂,理解比较困难。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以往的学生对减法的性质难于理解。在形式上,明明是连续相减,为什么可以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这种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学生一时难于

8、接受。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加以验证,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题,如:妈妈身上有 200 元钱,哥哥向妈妈要去 34 元买书,我向妈妈要来 25 元买学具,妈妈还有多少钱?大部分同学能列出“2003425”的式子计算。我又换个角度问:妈妈共拿出了多少元?大家都能列出“34+25=59 ”,那么妈妈本来有 200 元,现在还有多少元?我再引导讨论:连续减去几个数,还可以怎样计算?从而得出:“2003425=200(34+25) ”。这样的引导,使学生领会了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几个数相加起来再减的道理。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

9、生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第四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0 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小猴最喜欢吃桃子,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会工夫就摘了2 个桃子,你们看,他吃了几个?(1 个) 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2 个桃子,吃了 1 个,还剩 1 个:2-1=1) 。可是,他吃了 1 个桃子后觉得不够饱,于是,他又吃了一个。你们看,现在还有几个?(0)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1个桃子,吃了 1 个,就没有:1-1=0) 你能说说 0 表示什么吗?( 什么都没有)这样设计,把原

10、本生硬的数字变成学生喜欢的故事,吸引他们到故事中,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说出来,使学生乐学、易学。2.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比如:我在教学“5 的认识”时,设计“抢凳子”这个游戏:5 名学生围着 4 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 比 5 少 1,5 比 4 多 1 ”,既复习了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3.用形象生动

11、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只有生动、形象和有趣的语言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完“10 的组成”后,我把 10 的组成的数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1 9 1 9 ,好朋友; 2 8 2 8,手拉手;3 7 3 7,真亲密;4 6 4 6,一起走;5 5,凑成一双手。这样,学生在形象易懂的儿歌中很容易记住 10 的组成。4.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

12、教学 “10 的认识”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 同时出现声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 0 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 和 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 的认识” 。又比如我在教学“9 的组成”时,我让学生摆出 9 根小棒,然后把它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并与同桌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把 9 的组成这一抽象内容变成具体的操作,从而很轻松、容易的掌握 9 的组成。教学上我要力求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

13、;2.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合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关的知识技能务必讲清楚,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并能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运用,巩固提高;3.做到善“启”善“导”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恰当;4.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5.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6.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做到以教材为主, “博采精用” ,注意所选用的事实与材料的科学性、典型性和时代性,围绕重点抓关键,突破难点求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7.重视指导学生记好数学笔记,并对笔记作检查、评价;8.让学生每天记一篇数学笔记,引导他们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手记下我们生活中的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