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期末复习资料(最终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637121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编导期末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视编导期末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视编导期末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视编导期末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视编导期末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编导期末复习资料(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编导期末复习资料(最终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第二版(2012-2013第二学年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填空题:(15分,30空格)二、选择题 (10题 10分)三、名词解释 (5个 15分)四、简答题 (30分)五、论述题 10分六、文字稿本 20分绪论电视具有优越的教学功能:A 知识传授功能B 技能训练功能C 扩大教学规模的功能它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领域有下述三个方面:1) 教育电视设备系统2) 教育电视教材3) 教育电视评价与运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 电视教材的基本知识:电视教材的含义、特点、功能、类型、和编制的过程2) 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综合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艺术、美学的理论作为指导3) 电视

2、教材编导的知识:电视教材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的编写创作知识、电视教材导演的工作过程和艺术4) 电视教材制作技术:摄像、录像技术、摄像用光技术、电视特技和动画技术,以及电视编辑和配音技术等5) 电视教材评价方法:电视教材评价的标准和常用方法第一章电视教材的特点: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和电视教材的电视特点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1) 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大纲为依据,与文字教材相配合2) 特定的教学对象3) 严格的科学性、艺术性要为科学性、教育服务4) 要贯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电视教材的电视特点:1) 以视觉形象为主,以活动图像为主2) 利用电视表现手段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3) 试听结合,多维度传递信息内容

3、4) 存储再现、克服时空局限性5) 传送方式多样化 适宜多种教学方式6) 电视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电视教材的表达形式:1) 讲授型2) 图解型3) 戏剧型4) 综合型第二章电视教材与教学原则: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3) 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4)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 启发性原则6) 循序渐进原则7) 巩固性原则电视教材的符号电视教材中的常用符号分为:(图2-8)P41 视觉符号 1)图像符号 2)图画符号 3)目视符号 4) 电视特技符号 5)文字符号 听觉符号 1)语言符号 2)音响符号 3)音乐符号电视教材与美学:电视教材要体现美的特性

4、: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第三章专题电视教材的编制过程的五个阶段:(图3-2)P54编制工作过程分为5个阶段:1) 稿本阶段 (1确定选题 2选定表达形式 3选择素材 4编写文字稿本 5编写分镜头稿本)2) 拍摄准备阶段(1拍摄准备)3) 现场录制阶段(1外景录制 2演播室录制)4) 后期加工阶段(1图像编辑 2配音合成 3完成稿本 4完成电视教材 5教学指导书)5) 使用评估阶段(1使用评价 2反馈)电视教材的编导的任务和要求P56-57编稿的主要任务:1) 确定电视教材选题2)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编写电视教材的文字稿本3) 协助导演指挥电视教材录制工作导演的主要任务:1) 协助编稿选定电视

5、教材课题2) 根据电视教材文字稿本写出符合录制要求的分镜头稿本3) 指导录制工作全过程,直到最后编制完成电视教材编稿的业务素质要求:1) 学科专业知识2) 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经验3) 电视教材编制的知识导演的业务素质要求:1) 掌握影视艺术的理论与技巧2) 熟练掌握电视制作设备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应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 应具有比较广泛的学科专业知识第四章文字稿本地格式:1) 讲稿式 2)图解式 3)声画式选材原则:1)直观形象性 2)动作性 3)典型性 4)真实性与科学性 5)广度与深度专题性电视教材结构的类型:1) 时间顺序结构2) 空间结构3) 扩

6、展结构4) 螺旋上升结构解说词地作用:1) 补充画面2) 提示画面3) 概括画面4) 强化画面5) 利用转场解说词进行画面要富有视觉形象:1) 画面要写得形象具体,具有动作性2) 画面素材要有获取与录制的可能性3) 画面内容要有鲜明的目的性,要突出主体4) 画面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符合科学性5) 画面设计要与解说词配合第五章镜头的类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不同景别的镜头摄像机运动方式不同:推 拉 摇 移 跟 升 降蒙太奇形式:1) 连续式 2)平行式 3)对比式 4)比喻式 5)重复式 6)积累式镜头组接的原则:1) 镜头组接要合乎逻辑2) 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3) 景别的

7、过度要自然、合理4) 动接动,静接静5) 光线、色调的过度要自然镜头组接的转场:1) 利用动作组接(举例说明)2) 利用出入画面组接3) 利用物体组接4) 利用因果关系组接5) 利用声音组接6) 利用空镜头组接电视教材节奏:(图5-3)P133必考 1)缓慢型 2)舒展型 内容情节节奏 3)紧迫型 4) 跳跃型 1)画面主体物运动 2)摄像机镜头运动 空间节奏 3)景别变化 (视觉) 4) 蒙太奇组接 5) 镜头长度 表现形式节奏 时间节奏 1)解说 (听觉) 2)音响3)音乐 电视教材镜头组接原则学习效果自测试题P144-1461、如一组反映用稀碳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实验的镜头,为了能突

8、出主题, 组接时应选用: a整个实验准备和操作全过程的素材b整个实验中几个关键和主要操作过程的素材。2、在下面一组镜头里 (1)全景:一位教师在上地理课。 (2)中景: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听课。 (3)全景:教师手持教鞭指向地图。 (4) 如需要选择第四个镜头,您是选择:a特写:教师所指地图的位置; b特写:某个学生在认真听课; c特写: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试判断下图中3个摄像机机位拍摄的镜头,哪些镜头能组接在一起?a、1、2、3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b、1、2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c、1、3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d、3、2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4、在下面一组镜头里,选择合适的镜头进行组接。 (

9、1) 全:一排学生在进行军训实弹射击。 (2) 中:一学生趴在地上瞄准,扣动扳机。 (3) _a.中:一组学生在观看篮球比赛。 b.特:一个射击靶,子弹中靶。 c.全:一学生正走出教室门口。 5、无落幅+无起幅应采用的组接方法是 a.静接静; b.动接动; c.静接动; d.动接静。 6、下列一组镜头采用的组接方式是: (1)全景:足球场上,一群学生在踢足球。 (2)中景:一学生起脚射门,球向球门飞去。 (3)近景:对方守门员飞身扑球。 a.动接动; b.静接静; c.静接动; d.动接静。 7、在同一场景拍摄的几个镜头,下列哪些组接会出现视觉跳动?a.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b.不同机位

10、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c.相同景别和机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8.根据景别过渡原则,如一组介绍抛物面天线构造的镜头: (1)全景:抛物面天线。 (2)特写:抛物面上的溃源。 (3)远景:旋转的抛物面天线。 (4)中景:抛物面。 正确的组接顺序是: a(1)(2)(3)(4); b(3)(1)(4)(2); c(3)(2)(4)(1); d(2)(1)(4)(3)。 9、一组反映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示波器的镜头,要求介绍其中几个学生操作示波器的情况。组接时连续把几个由实验室全景推到学生操作近景的镜头进行组接, 这种组接方式: a正确; b不正确。 10、镜头组接时,相邻镜头间的光线强弱对比_时,画面与画

11、面之间衔接流畅,不会产生视觉跳动感。 a强烈; b一致。 11、为了保证画面效果连贯,不产生视觉跳动,请选择做法: a镜头组接时,相邻镜头间的色彩对此应明显;b镜头组接时,相邻镜头间的色彩应一致。 12、请选择合理说法: a容易理解的内容,画面停留时间最好长一点,可以加深印象; b内容复杂的画面停留时间最好长一点,以利观众有充分的时间理解画面内容; c最好每个镜头时间都留长一些以加深感知。 13、下列镜头中那一种组接更符合事物发展逻辑: (1)刚刚出土的树木幼苗。 (2)已长大的树木成苗。 (3)一片枝叶茂盛的森林。 a.(1) (2) (3) b.(1) (3) (2) c.(2) (1)

12、(3)答案:babbb acbab bba第六章拍摄材料的准备:1) 美工、动画、材料的准备2) 演员的排练和演示过程的试演3) 现成视听材料的准备4) 外景素材拍摄的准备5) 录制设备、灯光、布景的准备导演的录制后期工作:1) 检查素材,整理修改稿本2) 指导画面编辑与配音合成3) 编写完成稿本和教学指导书第七章聚光型灯具:P163 (了解)1) 菲涅尔聚光灯2) 椭面聚光灯3) 注光灯4) 回光灯5) 便携式电瓶灯布光的光型:P171-172(了解)1) 主光2) 辅光3) 轮廓光4) 背景光5) 装饰光第八章摄像机的调整:1) 聚焦调整2) 滤色片的调整3) 黑白平衡调整4) 光圈调整5) 增益调整怎样调整摄像机的黑白平衡?(1)首先找一个白色物体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