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548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二单元复习提纲.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概 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一线四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 春秋时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仁、礼和为政以德。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继承;孟子在继承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

2、思想。旬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2、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巩固统一、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在继承春秋大一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中,提出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把儒学神学化,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3、宋明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两宋时期,三教合一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提出了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遵循的原

3、则。在人类社会 表现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把天理和人伦道德统一起来。继承了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的尊卑等级秩序,把它解释为是天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封建专制统治和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存天理,灭人欲”,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2分)4、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启蒙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追求民主,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启蒙作用。发 展 历 程 概 况:1 春秋时期 孔子

4、创立儒学2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3 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4 汉武帝时,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形成。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5 隋唐时期,“三教合一”6 宋元时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7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启蒙作用。8 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9 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 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命运变化原因: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即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政治.一、春秋战国时代背

5、景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前221)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政治:宗法分封制度破坏,王室衰微,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卿大夫夺权,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各国君主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各国变法,增强实力。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产生了新的土地经营方式,即租佃关系;出现了新的阶级关系,地主和佃农的关系。文化: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教育相对普及. 培养

6、了大批人才。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现象。(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第一次高峰)二、孔子1、政治思想:核心:“仁” 和“礼”“ 仁者爱人”,要做到爱人,要求统治阶级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要实现 “仁”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评价孔子思想中积极和消极的成分:孔子提出仁的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进步性:提高劳动人民

7、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助于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这是其思想在后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消极的成分: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的一面,当时社会动乱,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也是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原因。2、哲学天命观: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3、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A、晚年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B、留下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等。C、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 孔子的言行,其弟子记录在论语中。三、老子1、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2、老子的思想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有生于无。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辨证法思想(精华部分):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两个方面,但可以互相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不利于社会发展,有消极的因素,这是其局限性。评价: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四、战国时期诸子百

9、家的主要流派及主张流派代表思想主张地位儒家孟子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人性论:性善论、人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唯物思想(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人性论:性恶论、政治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学说对中国古代哲学有深远影响。道家庄子齐物论、逍遥人生观、天人 “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法家韩非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10、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法家思想的集大成着,他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是秦治国的指导思想。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战国以后不受重视兵家孙武孙膑孙子兵法(春秋)孙膑兵法(战国) 3、百家争鸣出现的意义(10页)(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3)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5)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

11、础;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五、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汉初的政治统治思想与汉武帝时代比有何区别?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在西汉取得独尊的地位? 儒家的“仁政”主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是一种较为高明的统治政策。而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3、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董仲舒思想的特点)董仲舒把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成为时代需要的新儒学体系。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和影响。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

1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 (新儒学的思想基础)“ 君权神授”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找到合法的依据,使儒学神学化;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4)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5、(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

13、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6、新儒学的评价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2) “天人感应”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目的。3)基本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圈”共同体。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a、儒学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结束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C、消极作用:限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但统治者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进步。7、儒家是怎样成为正统思想的?汉武帝时代,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董仲舒顺应当时的大一统趋势,提出“罢黜

14、百家,独尊儒术”, 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汉武帝推行了兴办太学等其它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确立了儒家独尊地位。8、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为儒家的“仁政、德治”利于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后代的儒学家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树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9、战国、秦、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这一历史状况在哲学思想上有明显的反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界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2

15、)分析其发展变化的社会根源。(3)指出这种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1)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2)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建立,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自己阶层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发表对当时社会变革的不同主张,逐步形成了“诸子百家”。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统治者尊崇和应用法家思想,压制其它学派思想。西汉前期,王国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武帝采取措施解除了这一威胁。儒生董仲舒适应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提出了“春秋大一统”思想,并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3)说明:思想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决定的,而且它又对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10、叙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大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