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文化常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5416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文化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文化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文化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文化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文化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文化常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文化常识.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辽宁中公教育:http:/ 第六节 文化常识一、天文历法【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同时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神权思想的种表现。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就是二十八宿。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南方七宿像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后人也通俗地称四象为左青龙、右自虎、南朱雀、北玄

2、武。【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宫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勺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传说月中有桂树,故

3、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称五夜。更黄昏、鼓、甲夜1921点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1点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3点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

4、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阴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大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社日】

5、古代农民祭祖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祖土地神的鼓声。【千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等。(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

6、元1627年。(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3)时节纪月法。【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E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2)干支纪日法。如觳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

7、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于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胐(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天叫朔,每月初三叫且出,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天叫既望,每月最后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昼夜划分为

8、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呋(di0)、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page二、古代称谓1.年龄称谓2.长寿的雅称喜寿:指77岁。因为汉字草书中,“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以指77岁。米寿:指88岁。因为“米”字折开来,就成为“八”、“十”、“八”三个字,故借此指88岁。白寿:指99岁。因为“百”字去掉部的“”为“白”,而百少为九十九,故借此指99岁。茶寿:指108岁。因为“茶”字的草字头看似二十,余下者折成“八十八”,两者相加为108岁,

9、故借此指108岁。上寿:指90岁以上者。中寿:指80岁以上者。下寿:指60岁以上者。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古稀之年、悬在之年、丈国之年:均指70岁。自古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80岁以上、100岁以下。期颐之年:指100岁以上。3.朋友关系的称谓4.别称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学生称门生、受业。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方亡故

10、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5.谦称家严、家慈。分别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舍弟(侄),称自己的弟弟(侄子)。内人、内子、内助、拙荆、拙内、荆室、山荆,称自己的妻子。外子,称自己的丈夫。豚子(犬子、犬儿),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寒舍、舍下、草堂,称自己的住宅。6.讳称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page三、风俗礼仪【春节】我国传

11、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方面是庆贺过去的年,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

12、吃、蒸吃。【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百零五天或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

13、以清明为题材人诗的。【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年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

14、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大趣事。【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人”的诗句。【腊日】我国民间传统

15、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干净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片,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