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研讨课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48446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研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研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研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研讨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研讨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研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研讨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念 无与为乐者。 遂至 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 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一、预习检查,2、准确解释: 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遂至 怀民亦未寝 步于中庭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古今异义:古意:门;今意:窗户,高兴的样子。,于是到,睡觉,在院子里散步,交错,原来是,一、预习检查,3、流利翻译: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月光照在院子里,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柏

2、的影子。,只是缺少向我们两个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啊!,二、品悟文章,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心情如何,从哪里看出他的这种心情?,1、欣然起行,2、 “怀民亦未寝”,3、文中写景妙趣横生,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二、品悟文章,“相与步于中庭”这里的“步”与“欣然起行”中的“行”能否交换,为什么?,不能。因为“行”写出了苏轼心中强烈的欣喜,迅即起行,不假思索,率性而为;而“步”则写出了苏轼与张怀民月下漫步时的悠闲、从容、惬意。,二、品悟文章,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改文: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竹柏影也。 细心的你能否发现改动后,我们阅读的感觉发生了哪些变化?,补出了月色,失去了惊喜;不补出来,更能真实的体现作者当时的感受, 因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那是月色,这更能衬托“十月十二日”那晚月 色的澄澈空明。 “盖”换用“是”,语势变平淡,没有了“沉醉”和“发现”的双重审美快感。,三、探究主旨,如何理解“闲人”?,1、赏月的闲情雅致; 2、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还是面对逆境的“从容”,是超然于劳累的身体生活的“悠闲”,是诗意面对逆境、率性面对生活的“真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宁静”与“空灵”,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

4、”。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当他初贬黄州寓居临皋亭时,他遍赏江山风月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东坡志林临皋闲题,拓展链接:品东坡之潇洒,当他夜饮醉归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时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苏轼临江仙,黄州获释,北归途径滇江,见李龙眠为他作的画,他题诗自嘲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5、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推荐书目:林语堂苏东坡转 苏轼东坡志林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苏轼 (北宋文学家)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宋代闲散不管事的官职),但不准擅离该地,并无权签署公文,没有薪俸。他租数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茅屋,号“东坡居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