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送友人》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48346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送友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送友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送友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送友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送友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友人教学设计西安市莲湖区第六十七中学语文组:马美茹【教材依据】送友人是2001年新课标人教版编写并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诗文。一、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作者于岸边送别友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的苦痛是每个人都曾经历的感情,发之于心而言之于外,就成了送别诗。古代交通很不发达,相知的朋友一旦分手,有可能终身不会再重逢,(唐)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离别在古人那里变得郑重而饱含深情,友谊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李白是不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悲伤和凄婉。二、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重新确定了朗读

2、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节奏、内容、情感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三、学情分析:本册教材针对八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水平。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这时候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激发兴趣,周密设计、由浅入深、自然过渡。讲解时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于古诗学习效率,体现

3、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四、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诗歌特点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音韵美;2.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子表面意思方法与途径:1.以灵活多样的诵读法贯穿学习全过程;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知诗歌意境并学会描述意境;3.通过对典型情景的分析,感受人物多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教学难点: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

4、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赏析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是什么?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2、诵读,借助字典理解字词的含义。3、圈画重点字词,反复吟诵品味,感悟诗歌思想感情及意境。4、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老师、同学交流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理解把握,研读探究1、通读全诗,你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为什么?2、诗人是如何巧妙的用眼前的景物来写离情的?3、最后一句写什么,写班马鸣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不局限于此,如能通过学生讨论自

5、行提出问题更好,教师可适当启发。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查阅字典,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3、小组交流。质疑答疑。通过所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对于难点,教师要适时启发,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总结全诗小结学生回答,并进行一定的纠错、修正。完善对本诗的理解、感悟。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对诗歌仍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熟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内容、手法有何异同?熟读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的美好祝愿。比较学习,巩固深化。教学反思:送友人

6、这篇课文以研究的小课题为方向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搜集网络信息,小组交流的方式理解词的创作背景,在多种形式的中了解词意和作者感情。我觉得这篇课文的讲授有以下几个优点:1、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搜集背景知识,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在小组交流中读诗,理解诗的大意。符合学情而且高效。2、通过多种形式的谈感受,让学生在对“字”和“意象”的感受和分析中了解出作者的感情,学生分析得有层次,并且对诗歌的理解不断深入。3、教师的点拨与小结比较到位,扫除了学生理解的障碍。反思这节课也有几点不足:1、教师设置了几个环节,学生在老师设定的框架中学习,设置的问题会不会限定了学生的回答。2、课堂上应该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堂上熟读成诵。总体来说,这节课的确是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在鉴赏中了解的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师在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学生联系了生活实际。品出诗味,理解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具体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