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送友人》

sj****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KB
约3页
文档ID:10348346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送友人》_第1页
1/3

《送友人》教学设计西安市莲湖区第六十七中学语文组:马美茹【教材依据】《送友人》是2001年新课标人教版编写并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诗文一、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作者于岸边送别友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的苦痛是每个人都曾经历的感情,发之于心而言之于外,就成了送别诗古代交通很不发达,相知的朋友一旦分手,有可能终身不会再重逢,(唐)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离别在古人那里变得郑重而饱含深情,友谊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李白是不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悲伤和凄婉二、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节奏、内容、情感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三、学情分析:本册教材针对八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水平。

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这时候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激发兴趣,周密设计、由浅入深、自然过渡讲解时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于古诗学习效率,体现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四、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诗歌特点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音韵美;2.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子表面意思方法与途径:1.以灵活多样的诵读法贯穿学习全过程;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知诗歌意境并学会描述意境;3.通过对典型情景的分析,感受人物多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赏析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是什么?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2、诵读,借助字典理解字词的含义3、圈画重点字词,反复吟诵品味,感悟诗歌思想感情及意境4、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老师、同学交流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理解把握,研读探究 1、通读全诗,你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为什么?2、诗人是如何巧妙的用眼前的景物来写离情的?3、最后一句写什么,写班马鸣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不局限于此,如能通过学生讨论自行提出问题更好,教师可适当启发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查阅字典,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3、小组交流质疑-答疑通过所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对于难点,教师要适时启发,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总结全诗小结学生回答,并进行一定的纠错、修正完善对本诗的理解、感悟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对诗歌仍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熟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内容、手法有何异同?熟读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的美好祝愿比较学习,巩固深化教学反思:《送友人》这篇课文以研究的小课题为方向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搜集网络信息,小组交流的方式理解词的创作背景,在多种形式的中了解词意和作者感情。

我觉得这篇课文的讲授有以下几个优点:1、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搜集背景知识,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在小组交流中读诗,理解诗的大意符合学情而且高效2、通过多种形式的谈感受,让学生在对“字”和“意象”的感受和分析中了解出作者的感情,学生分析得有层次,并且对诗歌的理解不断深入3、教师的点拨与小结比较到位,扫除了学生理解的障碍反思这节课也有几点不足:1、教师设置了几个环节,学生在老师设定的框架中学习,设置的问题会不会限定了学生的回答2、课堂上应该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堂上熟读成诵总体来说,这节课的确是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在鉴赏中了解的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师在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学生联系了生活实际品出诗味,理解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具体体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