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四中必修二自主复习检测题(二).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70107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阳四中必修二自主复习检测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阳四中必修二自主复习检测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阳四中必修二自主复习检测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阳四中必修二自主复习检测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阳四中必修二自主复习检测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阳四中必修二自主复习检测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阳四中必修二自主复习检测题(二).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自主检测试题 (二) 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题,)1河北元氏县志载,民国时期当地“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具有 ()A农工结合的特点 B工商皆本的特点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自给自足的特点2.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 B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因地制宜 D讲究精耕细作3“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这里的“工师”是( ) A官

2、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负责管理工匠的官员 C私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4. 1759年,两广总督在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卖湖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粤,转售外夷”。材料说明( )A广州是清代对外贸易的指定地点 B海上丝绸之路畅通C商帮活动频繁国内长途贩运兴盛 D丝绸产销由官府垄断5.右图是流传至今的一件清代文物,它反映了清代()。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管理对外贸易C禁绝一切中外来往D中外贸易自由通畅6据史料记载,某地“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乡村纺织,尤尚

3、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这些材料可用于研究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工商市镇的兴起 农民生活的变迁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A B C D7.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A.三位工匠来自于官营作坊B.铁匠铺属于民营手工业C.工匠间结成雇佣劳动关系D.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8.清初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商品经济向开始农村渗透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9学者汪林茂评论某一历史事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

4、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一历史事件是A小农经济解体 B外国商品倾销C洋务企业创办 D民族工业兴起10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其中41.8%集中在上海,37.9%集中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11. 1876年时,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大公报经常登载“品升楼”、 “德义楼” 、“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

5、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的餐饮业获得快速发展 B百姓生活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C西方生活方式逐渐为国人所接受 D西餐已取代中国传统饮食习俗12晚清时期,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账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说明当时( ) 商业环境的宽松 报纸功能的拓展 广告业的进步 企业经营活动活跃A. B. C. D.13.右图是中国近代某时期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性质B时期当在甲午战争之后C工业资本成为经济主体D买办和官僚

6、资本实质是民族资本1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专章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核心是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实业救国 D抵制洋货15.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毛泽东访苏期间曾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些想法体现在我国的A工业化建设中 B社会主义改造中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16“计划与市场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限于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

7、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盛行于我国哪一时期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17.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指出:“15世纪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所谓“挪动了自己的疆界”是指A. 西欧国家开拓海外殖民地 B. 世界各大洲在地理上连为整体C. 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 D. 欧洲开始一体化过程1815801670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8、。其主要原因是 ()A金融服务造船技术海外贸易的发达 B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C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D最先开始工业革命,使用机器进行生产19.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反映出A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普遍产生 B金融资本推动工业生产C经济发展造就大批中小资本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0.下图是英国的工业生产、对外贸易在世界所占比重,从图示中可以得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失去活力C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

9、位D英国保持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21.有学者认为,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的缘故。这说明陈独秀赞同苏联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22.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写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学习的内容是A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调整 B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C新中国的三大改造 D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23.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设想:“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通过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D

10、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24. 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此次经济危机集中在1929年 B. 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C.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 美国政府无法克服此次经济危机25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的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措施26剑桥美国经济史断言“用今天的标准来判断,胡佛在控制税率和联邦开支

11、水平以刺激投资和减少失业方面是一个激进分子。”这说明胡佛政府A完全抛弃自由主义的政策 B对经济危机持不干涉态度C对经济危机采取干预措施 D. 趁经济危机扩大总统权力27.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这说明 (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28. 罗尔夫哈宾主编的杜会市场经济辞典提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逻辑是“自由秩序”和“市场公正”。这主要强调了( ) A国家在经济中的管理作用加强 B国家

12、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始到来C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废除 D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29.“该报告彰显了欧洲国际观念的和平与合作的性质,追求在有效的多边主义基础上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安全与合作的世界。”这段话评述的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30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最能反映出( )A更多的国家希望参与国际治理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 D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休戚相关 第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31.清朝三百年间,经济政策多变

13、,经济状况起伏明显。某中学三个研究小组对此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别材 料结 论甲组1644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绝一切海外贸易乙组盛世滋生图展示乾隆年间苏州斜桥商事盛景清朝时资本主义不断成长,已处于近代前夜。丙组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颁布“奖励公司章程”,指出“向来官场出资经营者不乏其人,惟狃于陋习,往往耻言贸易,或改换姓名,或寄托他人经理,以致官商终多隔阂。现在朝廷重视商政,亟宜破除成见,使官商不分畛域,合力讲求,庶可广开风气”。清政府鼓励官员商人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1)上述三组研究,哪一组结论有明显错误?试申述你的理由。(2) 上述三组研究,哪一组最准确无误?为什么?(3)上述三组研究,哪一组结论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请说明理由。(4)综合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