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1814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十二五环保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威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草稿)威海市环境保护局二一年六月威海一、环境形势(一)威海市环境保护“十一五” 规划终期执行情况评估1、总量减排工作2、流域(主要河流、水库)环境质量3、近岸海域环境质量4、环境空气质量5、辐射环境质量6、土壤环境质量及固废污染防治7、声环境质量8、生态市建设情况9、环境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10、农村环境保护工作11、环保投入和重点项目12、环保产业发展状况13、环保法规及政策体系建设14、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社会参与15、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和重点行业环境问题16、能源消耗结构调整情况(二)“十二五“面临的环境压力及趋势预测分析1、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

2、分析(1)GDP增长趋势预测分析(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3)城镇化进程预测分析2、环境变化态势预测分析(1)低碳经济发展格局(2)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污染复杂化(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4)农药、化肥、养殖等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5)社会消费转型产生的新型污染呈上升趋势(6)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危害加重二、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需确立大环保的理念,坚持环保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相联动,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根本抓手,以科技引领、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3、”社会为目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工作大格局,全面深化和拓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着力加强环境风险高发区域和敏感行业的管理,着力实施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瓶颈因素突破战略,着力发展环保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一)改善环境质量以水、气、固废、辐射、土壤、生态、海洋等为重点,全面改善环境质量。1、水环境通过完善“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体系,使全市地表水功能区全部达标。2、大气环境全面推进城市区域联防联控和

4、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解决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因子的大气污染,减少阴霾天数,进一步优化环境空气质量。3、固废污染防治进一步壮大静脉产业规模,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建立从产生、转运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危废处置率达到100%。4、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和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实现全过程、无缝隙监管。5、土壤污染防治按照“抓好试点、由点及面”的思路,开展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耕地、工业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示范。6、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深化生态市建设,完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农村地区环境监管体系,促进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7、海洋环

5、境保护以近岸海域污染治理为重点,实施陆海统筹,综合治理河流入海口生态环境,确保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二)确保环境安全以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遏制环境风险高发态势,确保环境安全,维护来之不易的环境质量改善成果。通过建立新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估制度,落实环境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建立全过程的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开展警示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安全监管队伍和能力建设等措施,建立健全由应急队伍、应急处置技术、应急装备、应急预案、应急演习、应急专家、污染事故后评估、警示教育等要素构成的环境安全体系。(三)服务科学发展通过实施重点行业、区域环境瓶颈问题突破战略,提升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6、服务科学发展。实施机械装备、化工、纺织、轮胎等重点行业环境瓶颈因素突破战略,解析并突破关键技术、管理、政策瓶颈,促进行业技术、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区域环境瓶颈因素突破战略,以主体功能区和环境承载力为重要依据,科学调整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放,为全市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三、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为总抓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自主

7、创新和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和谐较快发展,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立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系统框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环境质量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要求相适应,与生态市建设阶段目标相适应的目标。共设置考核和评价两大类28个指标。考核指标(8项)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削减指标,COD、氨氮总量削减指标,水环境、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指标,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和辐射环境质量指标。评价指标(20项)主要包括污染预防指标、生态环境

8、指标、环境管理、政府环境投入指标等(下一步与省规划再衔接)。1、环境质量指标和目标(1)水环境全市主要河流及水库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2)环境空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达到90%以上;(3)辐射环境辐射环境质量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4)声环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2、总量控制指标和目标在全市GDP年均增长10%,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5%左右的前提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0%。共设置两大类4项总量控制考核指标,其中废气包括

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指标,废水包括COD、氨氮总量控制指标。(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2)化学需氧量入河(海)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氨氮入河(海)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3、污染预防指标和目标(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2)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率100%;(3)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废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4)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5)火力发电(热电)行业脱硫项目建设普及率达到100%;(6)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

10、(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95%以上;(10)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50%;(11)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0%;4、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目标(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2)受保护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17%;5、环境管理指标和目标(1)环评和规划环评执行率100%;(2)“三同时”执行率100%;(3)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建成率100%;(4)环境保护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5)环境监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6)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5%;(7)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6、政府环境投入指标和目标(1)“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占全

11、市GDP总量的比例3.0%;(三)指导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量科学合理,符合威海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地方特色和真实情况。2、导向性原则规划指标的选取充分发挥规划指标的政策引导作用,能够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3、可监测原则指标是现实可测量、可监测的,并且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测量方法,具有常规、定期、法定数据来源,确保能够得到考核。4、可统计原则指标所需数据易于统计、采集,其信息来源渠道可靠,容易取得。确保考核和评价工作顺利进行。5、有基础原则指标可行性、所需数据、达到指标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现实条件,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四、总量控制(一)控制指标和目

12、标总量控制指标和目标:在全市GDP年均增长10%,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5%左右的前提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0%。共设置两大类4项总量控制考核指标,其中废气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指标,废水包括COD、氨氮总量控制指标。具体考核指标是:到2015年底,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在2010年排放总量万吨的基础上削减万吨,削减1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在2010年排放总量万吨的基础上削减万吨,削减1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在2010年排放总量万吨的基础上削减万吨,削减10;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在2010年排放总量万吨的基础上削减万吨,

13、削减10。化学需氧量入河(海)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氨氮入河(海)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总量控制指标具体分配方案包括:(1)按行政区域分配(2)按重点行业及企业分配(二)控制思路切实转变总量控制思路,强化“前端”和“中端”减排,推动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的正向同步。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前提,控制资源、能源消耗过度增长,实施“前端”减排。强化以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为主的“中端”减排。继续抓好“末端”减排。以此构建从资源能源生产、消费、污染物产生到排放全过程的总量减排倒逼传导机制,确保宏观层面环境形势基本面持续趋好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五、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一)总量减排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总量减

14、排规划确定的主要项目、项目内容、总投资、减排能力和目标、实施时间等。(二)水污染防治流域水污染防治类项目主要包括点源综合治理项目(含污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废水资源化工程、清洁生产等)、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含新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改造工程、中水回用)、结构调整项目(含淘汰落后产能等)、截蓄导用项目、人工湿地建设项目。规划确定项目内容、总投资、减排能力和目标、实施时间等。(三)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主要包括点源综合治理项目(含污染源脱硫工程、脱硝工程、除尘改造工程、工业废气治理工程等)、结构调整项目(含淘汰落后产能等)、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项

15、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城市扬尘污染控制项目。规划确定项目内容、总投资、减排能力和目标、实施时间等。(四)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类项目主要包括土壤污染防治试点和示范类项目。规划确定项目内容、总投资、减排能力和目标、实施时间等。(五)海洋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类项目主要包括点源综合治理项目(含直排海企业污染治理工程等)、海洋养殖污染防治项目、港口船舶油污染控制项目、海洋生态类项目。规划确定项目内容、总投资、减排能力和目标、实施时间等。(六)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类项目主要包括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垃圾集中转运站项目、农村及农业面源综合治理项目(农田整治、生态农业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农药化肥减施等)。生态类项目主要包括植树造林项目、流域生态恢复和建设项目等。规划确定项目内容、总投资、减排能力和目标、实施时间等。(七)固废污染防治固废污染防治类项目主要包括污水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和综合处置项目、生活垃圾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