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1768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初步思考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出的明确要求,也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成为各级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各地积极探索的实践课题。那么什么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市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能不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针对这些问题,我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点思考。现就自己的学习体会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城乡一体化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就其概念

2、来说,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概念。社会学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统一城乡经济布局,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规划学则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布局做出

3、规划,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学、环境学则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顺畅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可以表述为: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上的一体化,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的必要性(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虽然我市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大口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都有大幅增加,但与全省、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相比,不仅在综合实力上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只有提早谋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积极跟进全国一体化发展步伐,才能逐步缩小我市同全省、全国的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要求。*是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交通、水资源、生态、资金、人才五大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基础先行、开放开发战略,同步推进资源开

5、发与环境保护,加大资金和人才引进力度,努力突破五大瓶颈因素的制约,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我市“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区域,“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制约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缓慢,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稳定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跨越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推动农村经济改革的根本要求,又是带动全面改革、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三、*市推

6、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一)*油气煤炭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必将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根据陇东报报道,*境内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40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37%;煤层气预测资源量13588亿立方米,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30%;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6.4%,占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11.8%,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23%,大体相当于50个大同矿区、100个抚顺矿区,接近于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俄罗斯顿巴斯煤田;全市已查明煤炭资源量达到123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已查明煤

7、炭资源量的2.03%,占全国已查明煤炭资源量的0.79%。(二)*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必将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7.61亿元,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达到8.7%,比2005年的7.5%上升1.2个百分点,在各市州排名第三(2009年排名第二),比2005年前进两个位次;人均GDP达到14144元,是2005年的2.1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8.79亿元,是2005年的16.49亿元的3.6倍,年均增长28.9%;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0.02亿元,是2005年6.72亿元的4.5倍,年均增长34.9%。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430亿元(排名第三),同比

8、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633亿元,增长53%;财政大口径收入达到105.7亿元(排名第二),增长79.8%,小口径收入44.3亿元,增长47.7%。*已经步入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的新阶段,成为甘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提升文化软实力必将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古为北豳立国之地、周祖发祥之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周秦汉唐历代滨临京畿,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经济繁荣,名人辈出。*又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

9、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产生了*老区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堪称*“五绝”,先后获得“中国香包刺绣之乡”、“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十多项国家级冠名。香包绣制、陇东唢呐、环县皮影戏、窑洞营造技艺、*剪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岐黄文化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是*老区的一张大名片,更是一大特色。通过增强文化凝聚力、提升文化创新力、解放文化生产力、扩大文化影响力,从而提升文化软势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同时从*的实际情况来看,推进城乡一

10、体化发展还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发展基础薄弱,与周边地区发展差距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全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综合实力弱,文化软实力弱,同周边地区、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许多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亿元,比+少50亿元,比*少930亿元,仅为*的31.67%(2010年比+少47.5亿,比*少724.78亿,差距拉大);人均生产总值16475元,比*42199元低25724元(相当于*的40%),比+43636元低27161元。(二)城

11、镇化水平低,以城带乡的能力不足。虽然*城镇建设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无论是市区还是小城镇,在规模、环境、质量上还不能完全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相适应。目前,*市城镇化率仅为30.2%,低于全国47.5%和全省36.1%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周边天水、平凉的水平。市区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仅为9.2平方米,低于全国14平方米、全省11.2平方米的平均水平。由于小城镇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简陋,文化、娱乐、卫生等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市场功能不全,缺乏特色,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弱,生产要素的聚集度不高。(三)工业化程度低,以工促农的能力不强。我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落后我省10年左右的时间。三次产业

12、结构欠合理,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8:63.4:23.8,工业比重较大,但地方工业弱小,比重不足全部工业总量的8.0%。工业“大”而不“强”,产品结构单一,对资源依赖性强,原料开采型、初级产品型工业比重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动力结构欠合理,消费、投资和出口比例失衡,内需不足,出口不旺,协调拉动作用较弱,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的问题比较突出,调结构、扩内需任重而道远。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2011年GDP总量最大县是最小县的5.8倍。(四)区域相对封闭,对外开放程度低。从区位看,*地处陕甘宁交界处,北部沙漠绵延,西部丘陵起伏,东部子午岭盘

13、桓,至今没有建成可以使用的铁路,公路等级低,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孤岛”。 从地理看,北部为半农半牧区,中部为干旱山区,东部为子午岭林缘区,南部有相当一部分区域为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较差,基础建设滞后,经济发展落后。长期的封闭落后导致市场化发育滞后,对外开放层次较低,经济外向性不足。(五)社会管理还比较滞后,投资发展环境不优。总体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是低水平基础之上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滞后,就业难、收入低、房价高、看病贵、保障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发展环境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就业、入学、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在投资环境方面,一些权力部门“管”的意识依然

14、强烈,“管”的兴趣依然浓厚,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权力寻租等问题依然存在,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不浓。四、*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一)立足市情实际,在加快农村发展中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仍然占有重要份额,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差别较大、城乡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最根本的举措是提升农业、富裕农民、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基地建设为先导,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产

15、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果品、瓜菜、草畜三大特色产业抓好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力争十二五末,瓜菜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设施瓜菜每年新增1万亩,达到13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达到500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30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300万头;苹果面积达到260万亩,果品贮藏能力达到65万吨以上。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加快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不断拓展农业增值空间。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力促农民增收。*是一个人口大市,更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近年来,全市外

16、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多,劳务收入逐年增长。2011年外出务工农民突破58万人,但以苦力型劳务输出居多,技能型、管理型人才较少,劳动强度大,报酬低廉,不但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减少了劳务收入,而且不利于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化,影响城镇化进程。要按照“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思路,积极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加快有组织的劳务输转,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变为产业工人和城镇居民。要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通过独资、集资、联营等形式创办非公经济实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三是坚持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全市坚持“试点先行,分批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先后开展了两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立足山、川、塬等不同立地条件,探索形成了山区145工程型、川区整流域开发型、塬区整区域推进型、城郊互动型等四种切合市情实际、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今后一个时期内,应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提升 “三农”工作水平的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