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27463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黄正术黄正术:吴江区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吴江和合文化研究会会员。 范建良范建良:吴江和合文化研究会会长。内容提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和合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和谐、融合、共生,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智慧启迪。苏州市吴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其理念与和合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主张异曲同工。关键词:和合文化 生态文明 吴江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2、、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和合文化博大精深,和合思想源远流长,和合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和谐、融合、共生,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智慧启迪。苏州市吴江区近年来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果我们用和合文化的视角去审视这些建设成绩的话,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和合文化精神,其建设理念与和合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主张异曲同工。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要求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是非常“豪迈”的口号,然而在“战天斗地”的口号中,人们日渐明白,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修复自然。自然生态这个“天”与人类活动这个“人”,达到“

3、天人合一”的和合状态,才是科学合理的。在此渐进的认识过程中,生态文明理念应运而生,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得到重视。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得到了非常重要的论述和强调,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南针”和“度量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充满激情和期待。“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报告以少有的近乎“煽情”的动情表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

4、待自然、对待生态的基本态度。研究表明,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在论述上有着四大“亮点”:首次单章论述生态文明,突显突出地位;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首次提出“生态产品”内容,这一表述新意十足,内涵丰富,包括清新的空气、安全的水源、宜人的气候、舒适的环境、放心的食品等,都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表明了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鲜明态度,可谓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定了“调子”,明确了方向。二、和合文化思想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传统“和合”文化在天人关系上,最著名的论述是“天人合一”和“与天地参”两种学说。“天人合一”强调天人是一个统一体,提倡

5、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以求得生态和谐;“与天地参”是在肯定自然与人既有区别又相统一的基础上,强调人可参与自然界的变化。人与自然协调的思想,最早可见于易经,认为人和天是一个整体,人改造自然,也应顺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本身的客观规律。其后,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强调人要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庄子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荀子说:“天地和而万物生”,他认为自然界的和谐是万物产生、成长、成熟的根本,而自然中万事万物的有序存在,也是“和合”的必然结果。另外,儒家所言的“致中和”、“合而为一”等思想,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

6、观,虽然角度不同、领域不同,但“和合”的本质是相同的,“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相通的。如今,随着改造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多,在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也给自然界带来了很大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给人类自身生存带来了威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告诫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界索取的时候,应该有一个限度,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唐人陆贽在陆宣工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疏即指出:“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7、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三、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和合文化精神吴江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江苏省和苏州市最南端,地处苏、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吴江于公元909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市,2012年撤市设区,成为苏州“一核四城”中的重要板块。吴江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不仅经济发达,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也相当突出,生态特色十分明显,呈现出古镇多、湖泊多、森林湿地多的特点。用和合文化思想和视角来看,吴江生态文明建设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体现了很好的和合特性。(一)生态文明的“和合”考量 生态文明也被称为“绿色文明”,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既要发展物质生产力,

8、又要保护自然生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就是要用一种新型的绿色发展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共赢目标。分析吴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布局,我们会发现与和合文化思想的主张“暗合”。1.把生态文明的“和合”发展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早几年前,吴江已经通过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举措,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升,而且持续向好,吴江的“生态拐点”已经初现。当前,吴江依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资源压力持续加大、环境矛盾日益凸显的敏感时期。必须把握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缩短环境污染由“乱”到“治”的进程,及早进入环境

9、优化发展的新阶段,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2.把生态文明的“和合”发展视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祈盼。近些年来,“雾霾”等大气污染产生的有害恶劣天气时有爆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也日益加深。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的关于“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的讨论热度有增无减,群众对环境问题和生态建设的关注与日俱增。据有关信访信息显示,因环境问题涉及的信访行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老百姓已经不再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何成了老百姓能否真正安居乐业的风标之一。3.把生态文明的“和合”发展视为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党

10、的十八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是“兜底”的保障之举,意义重大。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是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吴江概莫能外。因此,让吴江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既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既要为当代吴江人民创造一个适于劳动、宜于人居的绿色家园,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水净天蓝、树绿山青的生态空间,成为了吴江党委政府的神圣职责。(二)发展战略的“和合”追求生态文明强调绿色、低碳、循环的科学发展理念。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消耗最低、效益产出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

11、中的占比明显提升,从而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1.产业布局注重生态“和合”。近年来,吴江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充分考虑和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要求,逐步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大力鼓励发展低耗能、低污染和高科技含量的先进生产能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重点在冶金、纺织、电力、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进行重大节能技术改造和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全面整顿治理涉污企业,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4+4+1”产业振兴计划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缆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四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

12、业。进一步扩大循环经济的试点范围,促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拓展,鼓励再制造产业发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积极推进低碳化生产,提高资源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生态资源的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等绿色经济发展,重点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吴江正在实现发展路径的华丽转身,经济和产业发展不仅求快,更要求好,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2.城市发展注重区域“和合”。城市布局综合考虑区位特征、产业特征、生态特征等诸多因素,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的优势,体现了和合文化思想和发展理念。一是城市核心区:松陵老城区、南部新城和滨

13、湖新城,是吴江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的核心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功能由生产向服务转变,逐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对四个功能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主要承担决策、咨询、商务、科技、文化、金融等集散服务,有效推进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南部新城与滨湖新城建设,积极融入苏州城区,充分发挥同城效应。二是沿苏功能片区:松陵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同里镇),是深化对外开放,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区,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立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力引进产业链前端基础材料,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全力

14、打造新高能级产业组团;依托中心城区延伸拓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金融商务、创意研发、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配套设施,全力打造新高能级服务载体。三是沿沪功能片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是无缝接轨上海,承接虹桥商务服务功能外溢的桥头堡,围绕电梯为主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借助上海优势,提高国际产业和服务转移的承接能力,依托省级商务服务集聚区和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试验检测、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利用便利的交通、相对较低的商务和居住成本,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努力成为上海后花园

15、。四是沿浙功能片区:盛泽镇、平望镇、震泽镇和桃源镇,是深化对内开放,发展民营经济和产品交易市场的集聚区,创新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民营企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加快成果转化、技术改造、标准制定和品牌创建步伐,持续推进民营经济提档升级;围绕市场功能提升,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通过完善价值链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以盛泽扩权强镇试点为契机,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完善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五是沿湖功能片区:松陵镇(横扇社区)和七都镇,是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示范区,遵循低碳化、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16、加快光电缆产业资源节约与再生循环利用步伐,大力推进工业缝纫机等机械制造向成套化、高端化、品牌化精密装备发展延伸,重点引进发展无污染高科技环保型产业;利用东太湖岸线资源优势,以滨湖新城为龙头,统筹规划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适度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生态养生、度假养老及其配套服务业,加快建设沿湖绿色低碳走廊。(三)生活方式的“和合”召唤生态文明主张绿色消费、节能环保。每个人都要主动关爱环境,主动保护自然,都要有节约节俭、适度消费的文明理念。一是绿色出行。推行城市免费使用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主要城区及人口集中的镇区设置和投放公共自行车,既缓解交通压力,又低碳环保。同时,清洁能源正逐步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推广普及,国四汽油全面推广使用。二是“光盘行动”。饮食生活方面大力提倡“不剩饭不剩菜”,以铺张浪费为耻,以勤俭节约为荣。三是垃圾分类。大力倡导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在小区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箱,对有毒的废弃物单独收集,对可回收的旧物抵换新的生活用品,对不可回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