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同名181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63840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同名1813)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同名1813)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同名1813)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同名1813)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同名1813)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同名18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同名1813)(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修编稿)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12年3月全区卫生系统,特别是我院在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业务工作量也正在逐年同步明显增长。老百姓有病大都能够走进医院并看得起病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

2、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55目 录一、总则2二、现状与条件4三、资源评价8四、市场定位11五、目标与战略13六、产品体系17七、产业发展19八、空间布局23九、形象定位32十、目的地营销33十一、公共服务系统36十二、区域旅游合作40十三、产业促进体制43十四、旅游影响46十五、近期行动计划49一、总则第1条:规划名称 本规划名称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稿),是对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年)的重新修编。第2条:规划范围与时段本规划范围为呼和浩特市4区、4县、1旗

3、的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本规划年限为2012-2025年,共分为三个时段:近期:2012-2015年,突破创新、整合发展阶段;中期:2016-2020年,重点开发、全面提升阶段;远期:2021-2025年,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阶段。第3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对呼和浩特市2012年至2025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属于宏观战略规划。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依托资源禀赋、强化区位优势、传承历史文化、突显民族特色,加快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

4、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为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首府服务全区发展的能力,做出积极贡献。第5条:规划基本原则本规划的基本原则为:文化引领、文旅结合原则;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原则;改革创新、产业升级原则;资源整合、项目带动原则;生态保障、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原则。第6条:规划依据本规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包括: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等行业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呼和浩特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

5、定等政策性文件;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等地方性指导规划。二、现状与条件第7条:旅游业的背景环境(1)区位与自然环境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自治区的中西部。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辖4区、4县、1旗,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在自治区以内,呼和浩特市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接壤,西部与包头市相接,西南部与鄂尔多斯市

6、为邻。在自治区以外,呼和浩特市南部与山西省临界。呼和浩特市的交通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约440公里,可通过民用航空、京包铁路、京呼铁路客运专线(在建)、京藏高速公路等实现快捷往来;与国内主要经济发达城市(及所在区域)、各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之间均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同处于一个城市群,高速公路、铁路、城际铁路(在建)构成呼包鄂一小时快速交通圈。呼和浩特市地处阴山山脉中段、黄河北岸的土默特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特色主要包括北部的大青山和草原风光、南部的黄河和沙漠景观、西部的土默川平原及湖泊湿地等。呼和浩特市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8,年平均降水

7、量337-418mm,四季变化明显,夏季气候宜人。(2)历史与城市沿革呼和浩特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7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存的大窑文化遗址,后世又经历了匈奴、鲜卑、突厥、女真等10多个北方民族的更迭变迁。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的云中郡、北魏时期的盛乐古城、辽代的丰州城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西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典故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明朝中叶,阿拉坦汗建归化城,清朝又新建绥远城,自此,呼和浩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并逐渐成为商旅往来、百业汇集、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北方重镇。1954年,呼和浩特在原归绥市的基础上更名,成为内蒙

8、古自治区的首府。(3)经济与社会发展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环渤海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的领先水平。呼和浩特市地处国家环渤海经济区腹地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经济区,同时也是沟通西北内陆与东部地区的陆路、航空通道的节点城市和连接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重要口岸城市。目前,以呼和浩特市为节点,已建成和在建的出(自治)区达海通道共有7条高速公路和5条铁路线,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

9、场为国家一类口岸机场。(4)民族与地域文化呼和浩特市是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历史上这里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以蒙古族游牧文明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体系。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地区还汇聚了蒙古族文化、游牧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等多种类型的文化形式。 第8条: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特点2011年,呼和浩特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05.44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6.61亿元,同比增长24%。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招商引资等多项指标连续六年位居全自治区第一,旅游业成

10、为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当前,呼和浩特市的旅游业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1)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2)旅游产品建设取得新进展,精品旅游线路逐渐形成;(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城市旅游营销全面铺开;(4)旅游一体化逐步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成效显著;(5)乡村旅游发展势头高涨,旅游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第9条: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旅游产业地位尚未由一般产业完成向支柱产业的转变,旅游产业主体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2)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力较弱,仍属于弱势部门,旅游管理体制尚不健全;(3)

11、旅游产品开发尚未从单一型转向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步伐相对缓慢;(4)旅游市场格局未出现重大突破,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滞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设步伐较缓;(5) 多元化的旅游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第10条: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 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形成以旅游、金融、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并率先在全区形成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尤其是符合首府功能特点的现代服务业的长足发展,成为旅游业及旅游服务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文化产业锐意发展在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呼和浩特市在

12、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以蒙古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的汇聚与交融,是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旅游业纵深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3)区域辐射正在形成目前,国家和自治区已经将呼和浩特市列为呼包鄂榆主体功能区的核心区域、呼包银重点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呼和浩特市的区域辐射能力不断提高,辐射范围不断拓展,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4)交通优势逐渐彰显呼和浩特市承接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以及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的重要交通优势正在逐渐显现,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定位已经明确,通过航空衔接自治区内主要旅游城市和自

13、治区外主要客源城市(我国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主要客源城市)的功能日渐突显,承接首都北京旅游客源外溢的特殊交通优势业已形成。区位及交通优势是实现呼和浩特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之一。(5)社会文明大幅提升随着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文明程度的大幅提升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驱动力。第11条: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呼和浩特市的旅游业发展既有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又面临着外部重要的发展机遇,具体包括:(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将持续推动呼和浩特市旅游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

14、发展。(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总体布局中明确了呼和浩特市属于西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重点经济区城市;同时,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和城镇群战略格局中,呼和浩特市也属于优先发展城市。经济地位的确立和突显将有力的推动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大发展。(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呼和浩特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都将为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4) 服务业已经成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出台了

15、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一系列政策。呼和浩特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为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机遇。(5)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推动呼和浩特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6)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到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创新发展思维、升级发展模式、改革发展机制成为各地旅游业谋求新一轮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为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多重的外部推力。三、资源评价第12条: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色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门类齐全、类型多样。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为依据,呼和浩特市拥有全部八种旅游资源主类,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如下:(1)地文景观:大青山前坡冲积扇区域、大青山沟谷等综合自然景观区资源品位优良,形成了极具观赏价值的整体自然风貌。(2)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少,黄河呼和浩特流经段和哈素海湖泊湿地具有较高的资源品位,景观的可观赏性强,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