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五、扩展练习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9332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五、扩展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五、扩展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五、扩展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五、扩展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五、扩展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五、扩展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五、扩展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开发区宋旗学校:王晓希2016年9月27日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开发区宋旗学校:王晓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朗读要贯彻教学的始终。2、同学之间交流,对人物进行评价,从中受到启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学情分析:一个生命就是一个世界。珍爱生命不是自私自利,珍爱生命同样包含无私奉献。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逐步形成时期,适时灌输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将对他们产

2、生终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教法:导读法。学法:阅读法。教学准备:关于眼角膜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题,全班齐读课题两遍。2、出示资料,让学生了解盲人需要捐赠眼角膜器官的内容。3、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永生”并不是指让自己的生命永存,而是指将身体珍贵的一部分捐赠给需要的人,帮助他们延续光明和生命,这是无私的爱的延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的眼睛”是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

3、永不泯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二、看阅读提示,了解文章大意。1、齐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2、按阅读提示的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3、出示生字词:捐献 盲童 屡屡 热泪盈眶 遵从 搂住 重见天日(1)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2)齐读词语。4、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琳达的妈妈和爸爸去世后,先后捐赠了他(她)们的眼角膜。琳达的女儿温迪受到外公的影响,也许诺日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三、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一)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时间顺序)提示: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关键性语句。

4、(“我14岁那年”“很多年过去了”“父亲与世长辞后”)(二)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妈妈捐赠她的眼睛角膜的?(第1-5自然段)1、齐读课文。1)画出“我”对爸爸捐献妈妈眼角膜态度的句子。出示句子:“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1)齐读句子后,交流句意。(指名回答:不理解)(2)师小结:“我”哭喊是因为“我”不理解爸爸的做法。“我”深深地爱着母亲,并且想以自己的力量保护母亲的身体令其能够“完整”。2)画出父亲说话的句子。出示句子: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

5、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1)齐读句子,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指名回答: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2)师小结:爸爸的话有两层含义: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板书:母亲捐献角膜。)(三)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父亲捐赠他的眼睛角膜的?(第6-8自然段)1、齐读课文。1)画出父亲心愿的句子。出示句子:父亲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1)齐读,让学生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心情怎样?(指名回答:高兴、愉快)(2)师小结:父亲

6、为捐赠器官来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而感到高兴,表现了父亲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父亲的爱是人间大爱。)(板书:父亲捐献角膜。)(四)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授。(第9自然段)过渡句: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1、齐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骄傲”的句子。出示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1)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指名回答。(2)师小结:当年“我”对父亲捐赠母亲眼角膜的不理解,到亲自捐赠父亲眼角膜的伟大转变和14岁的女儿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2、让学生找出“我”真正领

7、悟父亲做法的句子。出示句子: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1)指名读句子,齐读,指名理解句子。(2)师小结:父亲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总结:全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五、扩展练习。1、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六、测试。1、默写生字词。2、试背重点句。七、布置作业。1、把你的感想写下了。2、那些句子体现这种精神?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妈妈 爸爸 死后捐赠眼角膜 无私奉献、代代相传

8、温迪学外公外婆,说死后也要捐赠自己的眼睛角膜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9、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

10、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

11、样读好的问题。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以便顺学而导;读流利课文;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中要求领悟修辞表达的妙用;读中发现文章重点段落的构段方法;读中揣摩文章写作的顺序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二、读中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

12、”。小学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均有启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特别注意对重点语句的点拔,诱导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描述“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在雨雾中欢笑。”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创设情景播放有关杨梅树吮吸甘露的图景,启发学生由其意景美,下雨的声音,吮吸的样子,山林的景象,联想语言文字再进行描述。学生描述道:沙沙沙,沙沙沙,春雨轻轻地下,山蒙蒙,树也蒙蒙,杨梅树醒了,它伸伸腰,笑容满面拌擞精神,咕咚咕咚,多甜美啊!你看它那贪婪的样子,像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吸得多欢啊!那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

13、雾中欢笑着,它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那些嫩叶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啊”!多好的再造想象,感受到物的美,景的美,语言也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不仅能读出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就通过领悟储存在学生脑中。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在着大量的其他学习活动,例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读是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说、听、写、思考、游戏等也是积累、感悟、运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不同的时

14、候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运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些方式往往体现为训练,就是“读”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之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繁琐零碎地分析,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这样的要求。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把训练作为其核心内容,但也并非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字、词、句等的训练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活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悟“语”与“文”,在多层次中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进而能在相应的生活图景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应当是有“语”有“文”,充分体现其特有的学科本色,既不能把研究重点聚集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又不能将学习焦点凝固在单纯的语言感悟上,强化了“语文的感悟”,淡化了“双基的训练”。惟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好,“强化人文”,“优化语文”,我们语文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才能有望得以进一步的改善。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