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8013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二、学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

2、能将心比心地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对此,学生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以及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学习新的生字词;通过各种方式来领悟为什么这是对了不起的父子等等。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

3、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受到爱的教育。四、教学重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五、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六、教学时数 2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借助拼音及所掌握的方法认识生字、词语,并随文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2、领悟作

4、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时间:45分钟六、教学过程(一) 直接导入新课(3分钟)1、展示关于地震后废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感想呢?(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可怕性及严重性)2、导入: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在这场地震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感受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让我们

5、一起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3、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5、师:那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这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并且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地震,从而切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2、教师巡视课堂。3、作者简介:地震中的父与子原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在过去20年,他在32个以上的国家对两百万人已超过了四千次演讲。他的讲座包括优秀的销售策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等。他给不同的人

6、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马克是多产作家,有着与写作伙伴杰克的心灵鸡汤系列。马克也创作了一系列书籍、录音带、VCD,使得他的听众认识和发挥在生意和个人生活中自己的潜能。4、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杉 矶 混 昔 疾 砸 颤 爆 曼 墟 砾(先请同学读,最后齐读)出示词语:昔日 混乱 废墟 瓦砾 爆炸 挖掘 悲痛 颤抖 绝望 开辟 洛杉矶 满脸灰尘 破烂不堪 布满血丝xu s(先请同学读,最后齐读) (注意:开辟 布满血丝)词语理解: 昔日:指往日,从前。 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绝

7、望:毫无希望。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打开的意思。5、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大地震)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三十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6、师: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呢?(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位同学,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7、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师引导学生将时间、地点、事

8、情的起因和结果串联起来说清楚)过渡: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其实人类就像蚂蚁一样渺小,生命总是在瞬间灰飞烟灭。可是,父亲和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设计意图:读文目标明确,读有所思。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三)探究父亲的了不起(25分钟)1、师:是啊,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那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这部分课文当中有很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请你仔细的读一读,看看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

9、起的父亲,可以作好批注。2、学生默读课文1-12自然段。3、交流:你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预设答案: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4、师:有

10、许多好心人劝说了他,有消防队长劝说了他,还有警察。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三句话,你们读一读,有什么发现?5、指名说。(父亲的问话都是同一个意思,后面两句一样,同样的意思,但是父亲的心情是不一样的。)6、说说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第一次问话是乞求语气,此时父亲的心情很低落,因为好心人的劝说让父亲觉得希望渺茫。第二次,消防队长的到来,给了父亲希望,但是消防队长的劝说,让父亲刚燃起的希望又浇灭了。第三次,警察的劝说及警察的不愿意帮忙令父亲很难过很绝望。)7、此处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了不起的?(语言描写,并板书)8、师:咱们分角色读读,现在你是失去孩子的父母,请你阻止他 生:“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11、其他学生扮演父亲一起回答:“谁愿意帮助我?” 师:现在你就是消防队长,请你阻止他一生:“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其他学生扮演父亲一起回答:“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现在你是警察,请你阻止他 另一生:“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其他学生扮演父亲一起回答:“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9、假设:此时的你是阿曼达的父亲,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么多人劝说,你为什么不离开?(因为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父亲曾给儿子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板书这句话)师:从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中,让我们读懂了他的感情,他的焦急,甚至有点崩溃

12、,而这一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课文中哪些地方还让你读懂了父亲的了不起?10、交流。预设答案:“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a、这个句子让你感动吗?说说你的体会?(他一直在挖,不把儿子救出来不罢休,说明他很爱儿子,(板书:爱)他是多么地坚韧不拔啊!)b、先看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一句是通过描写父亲的什么来表现父爱的了不起呢?(动作描写,并板书)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表现动作?(板书:挖) 那么,父亲在“挖”的时候,儿子在干什么呢?谁能用一个字

13、来概括?(板书:等)c、师:父亲已经挖了36个小时,要是我,会直接写父亲挖了36个小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而要罗列时间呢?请与同桌一起讨论。d、交流。(突出父亲挖得很艰难,父亲挖了很长的时间,不断有人阻止父亲。)e、把这个句子罗列的时间读好。(指导第一句的朗读:我听出来了,你读时间的词语有强调的意思了,为什么这样读?)f、这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我们再来品味下一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请一位同学读)g、我们知道,上一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那么这一句是通过描写父亲的什么来表现父爱的了不起呢?

14、(生答:外貌描写,师板书)那就通过读,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吧!h、指导第二句的朗读(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为什么?还有没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好的,同学们,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齐读)i、师: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苦苦地挖掘?(承诺、父爱) 父亲苦苦地挖掘,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是因为爱孩子,还有他对孩子有过承诺,他是怎么说的?生答: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们看一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从父亲苦苦坚持地挖掘让我们又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11、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郑重的承诺,凝聚着深沉的父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师:于是,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时,让他重新挺立的正是这句话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父亲感到绝望时,让他坚持的还是这句话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众人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他耳边的仍是这句话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危险来临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人们摇头叹息,说他精神失常时,支撑起他的仍是这句话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这句话是支持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心底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设计意图:在这环节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